医圣张仲景留下来的千年古方,补气活血,血

白癜风如何治 http://m.39.net/pf/a_7461259.html

血栓是威胁心脑血管健康的大敌。尤其是受寒冷气候、饮水减少、活动减少的影响,血栓更容易兴风作浪,导致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引发脑梗死、引发肾衰竭等等。很多中老年人突然驾鹤西行,就是血栓在作祟!

中医认为,气不足,无法推动血液运行,久而久之形成血瘀,加上经络瘀阻,这才导致血栓。

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款专门针对血栓性疾病的方子,就是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金匮要略》的黄芪粥。

黄芪、生姜、桃仁、炒白芍、桂枝、粳米、大枣。

将黄芪、生姜、炒白芍、桂枝、桃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毫升,等药浸透之后煎取药汁。先用文火煎20分钟,然后去渣留汁备用。接着,将粳米用毫升煮到米开花,然后加入药汁,煮沸3到5分钟即可。

黄芪能补气益气,解决了血液流通没有动力的问题;

白芍能养血活血,解决了血液瘀滞不前的问题;

桂枝温经通脉,解决了经络瘀阻的问题;

生姜辛散,解决了寒凝气滞的问题;

桃仁则可以破瘀润燥,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

黄芪粥里面这些药物联合作用,对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作,以及改善脑梗病人的后遗症,都有不错的效果。

李时珍说:“耆者,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本草纲目》)今就名医用黄芪的经验作一简述,以冀加深理解,适时选用。

《神农本草经》将黄芪列为“上品”,言其“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仲景用黄芪,在《金匮要略》中凡七见,而《伤寒论》方未用,这是为何?后世医家多有论述,而以岳美中先生的认知最为中肯。

他说:“仲景在《伤寒论》则绝不用黄芪,在《金匮要略》则罕用四逆,是因为黄芪必须多服久服,才能有效,不像附子、干姜,才下咽则其效立显……可以肯定地说,黄芪对于急性衰弱病,绝无救亡于顷刻像附子那样捷疾的力量,而对衰弱性病则有它一定的疗效。”(见《岳美中论医集》)

可见,《伤寒论》中不用黄芪,并非没有对应之证,而是黄芪性温和而力缓,不若附子、干姜那样剽悍有力,可以挽救生命于顷刻。至此说明,仲景治急症不用黄芪,而治杂病则用黄芪,意在缓缓收功。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黄芪,其义有三,一是补虚理劳:如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等;

二是通阳逐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等;

三是护卫除湿: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黄芪汤及乌头汤治疗“风水”“皮水”“黄汗”“历节”等。

清代邹澍《本经疏证》在分析仲景用黄芪后说:“殊不知黄芪专通营卫二气,升而降,降而复升,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升即降之源,降即升之根。凡病营卫不通,上下两截者,唯此能使不滞于一偏,此即非升非降之谓也。”可见黄芪在补虚功效上,并非单一走向,后世医家对此多有发挥。

#血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yz/11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