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师说养生中医常用药口诀注解

中医病证莫要慌,四十二病记端详。

中医临证也不难,难在辨证用药间,

一病辨作多病治,各有一法为主方。

黄芪

咳嗽七般三外感,寒止[u1]热菊[u2]燥杏桑[u3],

感冒寒热湿三种,荆防[u4]银翘[u5]香薷汤[u6]。

[u1]止咳糖浆

[u2]桑菊感冒片

[u3]杏桑汤;杏仁(杏苏)止咳颗粒

[u4]荆防颗粒

[u5]银翘散;银翘解毒丸

[u6]香薷汤;复方香薷水

喘证五种更好记,麻黄[u1]麻杏石甘汤[u2],

脾虚当用六君子[u3],肾虚金匮肾气汤[u4]。

[u1]麻黄汤

[u2]麻杏石甘汤

[u3]六君子丸

[u4]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肺胀五般莫漏记,气虚平喘真虚阳,

痰热郁肺用双皮[u1],肺虚生麦[u2]肾桂黄[u3]。

肺痨阴亏用月华[u4],火旺秦鳖固金汤[u5],

痰浊壅肺苏养亲[u6],痰热婢夏[u7]痰涤汤[u8]。

[u1]葶苈大枣泻肺汤。桑白皮汤。

[u2]真武汤合五苓散。生脉饮?参麦颗粒?

[u3]桂附地黄丸

[u4]月华丸

[u5]百合固金汤。鳖甲饮?秦艽鳖甲散?保真汤。

[u6]三子养亲汤。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u7]越婢加半夏汤。

[u8]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胸痹此处分七种,寒凝心脉当四汤[u1],

阴耗保真[u2]白术散[u3],阴阳两虚大补天[u4]。

心气保元[u5]合甘麦,[u6]心阳参附[u7]阴天王[u8]。

气滞柴胡疏肝散[u9],痰浊栝薤瘀逐汤[u10],

火旺连阿[u11]桂甘龙[u12],水饮凌心[u13]苓桂术。[u14]

[u1]当归四逆汤

[u2]苏合香丸或冠心苏合香丸?

[u3]白术散;参苓白术散?

[u4]大补天丸。天王补心丹?

[u5]保元丹

[u6]保元丹加甘麦

[u7]参附汤;参附注射液;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u8]天王补心丹

[u9]柴胡舒肝散

[u10]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栝薤瘀逐汤[u10];

[u11]黄连阿胶汤。

[u12]·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u13]水饮凌心:心悸气短,咳嗽而喘,咳白痰或泡沫样痰,尿少浮肿,舌质暗、苔白滑,脉滑数。[治法]利水化饮。[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

[u14]苓桂术甘汤

心悸此处俱七种,安神定志[u1]归脾汤[u2]。

心血瘀阻请桃红[u3],痰火黄连温胆汤[u4]。

[u1]安神定志丸:心虚胆怯

[u2]心脾两虚:归脾丸;归脾汤

[u3]桃仁红花煎。桃红饮;心悸由瘀血所致,也可选用丹参饮或血府逐瘀汤。

[u4]黄连温胆汤:·痰火扰心。

胃痛七般不好记,寒邪客胃[u1]用姜糖[u2],

瘀血失笑[u3]调营饮[u4],阴亏一贯[u5]虚建黄[u6]。

停食保和[u7]肝柴疏[u8],郁热化肝[u9]此病除,

[u1]寒邪客胃:良附丸。

[u2]姜糖煎;姜糖苏叶饮

胃寒较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散寒止痛。

[u3]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

[u4]调营饮:[u4]

方中川芎、赤芍、大黄、莪术、延胡索、当归活血化瘀利气;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大腹皮、陈皮行气利尿;官桂、细辛温经通阳;甘草调和诸药。大便色黑可加参三七、侧柏叶;积块甚者加穿山甲、水蛭;瘀痰互结者,加白芥子、半夏等;水停过多,胀满过甚者,可用十枣汤以攻逐水饮。

[u5]一贯煎。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u6]黄芪建中汤。

[u7]保和丸

[u8]柴胡舒肝丸

[u9]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六种泄泻拉肚子,湿热芩连[u1]寒藿香[u2],

保和[u3]痛泻[u4]何时用,参苓白术四神丸[u5]。

[u1]葛根芩连丸

[u2]藿香正气水

[u3]保和丸。

[u4]痛泻要方。

[u5]参苓白术丸+四神丸

痢疾也可分六种,毒用白头[u1]热芍汤[u2],

寒用胃苓[u3]阴驻车[u4],休用连理虚桃汤[u5],

[u1]白头翁汤。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u2]芍药汤;香连丸。

[u3]胃苓汤;不换金正气散。

[u4]驻车圆;驻车丸

[u5]休息痢:连理汤;桃仁承气汤

良附[u1]大承[u2]治腹痛,气滞柴胡[u3]小建中[u4],

饮食积滞用保和[u5],重用枳实导滞汤[u6]。

[u1]良附丸;

[u2]大承气汤

[u3]柴胡疏肝散。

[u4]小建中汤。·中虚脏寒

[u5]保和丸

[u6]枳实导滞丸

胁痛只可分四种,肝用柴疏[u1]瘀复元[u2],

肝胆湿热用龙胆[u3],肝阴不足一贯煎[u4]。

[u1]柴胡舒肝丸

[u2]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

[u3]龙胆泻肝丸

[u4]一贯煎

黄疸更须四般记,热重茵陈[u1]犀急黄[u2],

阴黄茵陈术附[u3]用,湿重于热茵五方[u4]。

[u1]茵陈汤;茵陈蒿汤。

[u2]急黄用千金犀角散。

[u3]茵陈术附汤

[u4]茵陈四苓汤。

六种鼓胀有何难,气滞柴疏[u1]实脾寒[u2],

中满分消[u3]治湿热,调营[u4]六味[u5]责之肝,

脾肾阳虚附理中[u6],济生肾气[u7]合此方。

[u1]柴胡舒肝丸合胃苓汤。

[u2]实脾饮。·寒湿困脾

[u3]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

[u4]调营饮

[u5]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u6]附子理中丸

[u7]济生肾气丸

水肿六般越水泛[u1],水湿五苓[u2]毒麻连[u3],

脾虚实脾[u4]肾济生[u5],浸渍五皮[u6]热疏凿[u7]。

[u1]越婢加术汤。·风水泛滥

[u2]胃苓汤合五皮饮。五苓散

[u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u4]实脾饮。

[u5]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u6]胃苓汤合五皮饮。

[u7]疏凿饮子

积聚五种逍遥[u1]肝,食滞六磨[u2]气柴疏[u3],

瘀血六君加膈下[u4],正虚八珍[u5]合化积。

[u1]木香顺气散;逍遥丸。·肝气郁滞

[u2]六磨汤;六磨饮子

[u3]荆蓬煎丸。

[u4]六君子丸加膈下逐瘀汤

[u5]八珍汤加化积丸

六种淋证何人患,石石[u1]热八[u2]劳无比[u3],

气用沉补[u4]血小知[u5],膏淋程氏膏淋汤[u6],

[u1]石韦散。·石淋

[u2]八正散。·热淋

[u3]无比山药丸。·劳淋

症状:小

[u4]气淋:实证用沉香散,虚证用补中益气汤。

[u5]血淋:实证用小蓟饮子,虚证用知柏地黄丸。

[u6]膏淋:实证用程氏革藓分清饮,虚证用膏淋汤。

三种消渴上消消[u1],中消玉女[u2]下六金[u3]。

[u1]上消:消渴丸。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u2]中消:玉女煎。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u3]下消: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瘿病四种更须治,痰结玉壶[u1]气海舒[u2],

心肝阴虚天补[u3]愈,肝旺栀子清肝汤[u4]。

[u1]海藻玉壶汤加减。

[u2]四海舒郁丸

[u3]天王补心丹?

[u4]栀子清肝汤。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加减。

眩晕六般天亢阳[u1],痰浊半白[u2]火龙[u3]汤,

阻窍活血[u4]虚归脾[u5],脾肾阴虚左归汤[u6]。

[u1]天麻钩藤饮。

[u2]半夏白术天麻汤

[u3]龙胆泻肝汤。·肝火上炎

[u4]通窍活血汤。·瘀血阻窍

[u5]归脾丸

[u6]左归丸

八种头痛有何难,风热芎芷[u1]寒川芎[u2],

肝阳天麻[u3]湿羌胜[u4],肾虚补[u5]气虚八珍[u6],

痰浊头痛半白天[u7],瘀血通窍活血汤[u8]。

[u1]芎芷石膏汤。

[u2]川芎茶调散。

[u3]天麻钩藤饮。天麻胶囊。钩藤天麻丸等

[u4]羌活胜湿汤

[u5]大补元煎。

[u6]八珍汤

[u7]半夏白术天麻汤

[u8]通窍活血汤

唯有中风不需记,一曰虚中二曰肝,

脱用参附[u1]半还五[u2],镇肝熄风[u3]莫糊涂,

虚用秦艽上扰镇[u4],阳闭凉开[u5]阴苏合[u6],

[u1]参附注射液;参附汤

[u2]半身不遂用补阳还五汤

[u3]肝阳上亢用镇肝熄风汤

[u4]虚:用秦艽,

上扰:镇肝熄风

[u5]凉开剂:清开灵。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神犀丹

[u6]苏合香丸

语言不利却分三,风痰阻络解语丹[u1],

肾虚精亏地黄饮[u2],口歪眼邪牵正散[u3]。

[u1]解语丹;神仙解语丹?

[u2]地黄饮(开窍药)

[u3]牵正散

痹症不惟风寒湿,防风[u1]乌头[u2]薏苡仁[u3],

风湿热痹桂白虎[u4],痰瘀桃仁[u5]亏独寄[u6]。

[u1]行痹:宣痹达经汤。防风汤加减

[u2]痛痹:乌头汤。

[u3]着痹:薏苡仁汤加减。

[u4]热痹:白虎加桂枝汤

[u5]桃仁汤?

[u6]独活寄生汤;气血并补荣筋汤

不寐肝郁用龙胆[u1],阴虚阿胶加黄连[u2],

心脾两虚用归脾[u3],痰热温胆[u4]气虚安[u5]。

[u1]龙胆泻肝丸

[u2]阿胶黄连汤;六味地黄丸

[u3]归脾丸

[u4]黄连温胆汤

[u5]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安神丸,安神补脑丸,安神补血等

四种鼻衄要记熟,桑菊玉女[u1]此中求,

肝火上炎尤龙胆[u2],气血亏虚归脾[u3]留。

齿衄虚用[u4]清肝饮[u5],胃火炽盛清胃散[u6],

咳血燥伤用桑杏[u7],肝犯肺泻合黛蛤[u8],

阴虚百合固金[u9]治。吐血泻龙归脾完[u10]。

便血地榆黄土汤[u11]。尿血蓟知无归方[u12]。

紫斑犀茜[u13]归脾[u14]治。郁用柴丹半厚汤[u15],

[u1]桑菊饮,玉女煎

[u2]龙胆泻肝丸?

[u3]归脾丸

[u4]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u5]清肝饮?

[u6]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清胃散

[u7]桑杏汤

[u8]泻白散合黛蛤散。

[u9]百合固金汤

[u10]泻心汤合十灰散;龙胆泻肝汤;归脾汤

[u11]地榆黄土汤;地榆槐角丸、黄土汤

[u12]小蓟饮子;知柏地黄丸;无比山药丸;归脾汤

[u13]茜根散。

[u14]归脾丸?

[u15]大柴胡汤;小柴胡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呕吐六种分虚实,藿保半厚理中麦[u1],

四种腰痛不稀奇,湿热四妙[u2]身痛瘀[u3]。

其中虚症滋归麦[u4]。便秘麻磨济芪汤[u5]。

[u1]藿香正气水;保和丸;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厚朴七物汤;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子汤;麦门冬汤。?

[u2]渗湿汤。四妙丸;加味二妙散。

[u3]身痛逐瘀汤等

[u4]??归麦榆草汤:治盐卤中毒,口咸作渴,腹中疼痛,身倦脚缩。

[u5]麻子仁丸;六磨汤;济川煎黄芪汤;润肠丸;增液汤

机磷中毒概四种,犯脑涤痰[u1]热银黄[u2],

稍有留意应详尽,何须此处添荒唐。

[u1]涤痰丸;清心涤痰丸?

[u2]银黄口服液

虚劳十四莫慌张,各有各的代表方,

寒湿甘姜苓术[u1]用,肾虚却要左右归[u2]。

肠痈三期看痈脓,大黄薏苡大陷胸[u3]。

杞菊参苓[u4]无大用,若无解毒病乖张。

痄腮柴普清龙[u5]用。急惊银黄[u6]琥珀丸[u7]。

颈椎寒用桂附汤[u8],舒筋温胆归脾天[u9]。

资消八石泻防用[u10],绝经左右二仙汤[u11]。

[u1]甘姜苓术[u1]汤

[u2]左归丸、右归丸

[u3]大黄牡丹汤;薏苡仁汤;大仙胸汤

[u4]杞菊地黄丸;参苓白术散

[u5]小柴胡冲剂;普济消毒饮加减;清开灵冲剂;凉营清气汤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

[u6]银黄口服液

[u7]琥珀丸

[u8]桂附汤

[u9]舒筋活络散;温胆汤;归脾丸,?

[u10]

[u11]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膏

小儿泄泻[u1]不赘述,疳证六种[u2]记端详,

崩漏三虚二为实[u3],左归[u4]大补[u5]用固冲[u6],

血热清热[u7]固经治,血瘀逐瘀[u8]止崩汤。

[u1]保和丸;藿香正气散;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人参乌梅汤加减;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藿香正气胶囊每服2—3粒,1日3-4次。用于风寒泻。

2.纯阳正气丸每服2-3g,1日3-4次。用于中寒泄泻,腹冷呕吐者。

3.甘露消毒丹每服2-3g,1日3—4次。用于暑湿泄泻。

4.葛根苓连丸,每服1二2g,1日3-4次。用于湿热泻。

5.附子理中丸每服2-3g,1日3—4次。用于脾肾阳虚泻

[u2]疳气:资生健脾丸加减[u2];

疳积:消疳理脾汤加减;

干疳:八珍汤加减;

眼疳:石斛夜光丸加减;

口疳:泻心导赤汤加减;

疳肿胀: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健脾肥儿片每服4—6片,1日3次。用于疳积脾虚夹虫积者。

十全大补丸每服2-4g,1日3次。用于干疳气血两虚者。

[u3]清热固经汤;逐瘀止崩汤;

[u4]左归丸

[u5]大补元煎

[u6]固冲汤

[u7]清热固经汤

[u8]逐瘀止崩汤;

原文转载自《今日头条》头条认证号:黄药师说养生(认证号)。个人注解,亦有许多不明白之处,只代表个人意见。

转载只为学习交流用。

黄药师说养生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1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