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白领一族常见的情况,一般好发于男性青壮年,虽然这个病不算疾病,但是经常疼痛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给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如果出现坐骨神经痛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及时的调养治疗!
那么怎么缓解坐骨神经痛?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缓解缓解坐骨神经痛的小动作!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病,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也就是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从中医角度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有风寒湿邪侵袭;内因有肝肾不足,气血瘀滞。
外因风寒
湿邪
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正气不足,又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
正如《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讲偏风重为行痹,偏寒重为痛痹,偏湿重为着痹。风、寒、湿之邪往往相互为虐,方能成病。风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湿邪借风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风寒又借湿邪之性,黏着、胶固于肢体而不去。
如若停滞在坐骨神经附近,就容易形成坐骨神经痛。风寒湿侵袭人体,久之形成阳虚体质,所以要及时纠正偏颇。
其临床表现为下肢拘急疼痛,邪犯足少阳疼痛多沿腰腿外侧放射,邪犯足太阳多沿腰腿后侧放射。遇风寒湿加剧,得热则舒,局部常有冷感,人夜尤甚,或肢体重着不移,伴肌肤不仁。脉沉涩或紧,苔薄白或白腻。
内因肝肾
不足
肝肾不足: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亦可化生气血,故中医称肝肾同源,当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无法滋养机体经络筋骨等,易发坐骨神经痛,肝肾不足日久易形成了阴虚体质。
其临床表现为腰腿酸软乏力,筋脉时有牵引拘急,步履困难;过劳则疼痛加重,卧时痛减,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火升,夜尿频多,大便干结。脉细或细数,舌红少苔。
内因气血
瘀滞
气血瘀滞:由于外伤、气血不足、寒凝气滞等原因形成瘀血,未及时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导致瘀堵严重,当堵在坐骨神经附近,引起坐骨神经痛。气血瘀滞日久也形成血瘀体质。
其临床表现为病程久长,反复发作。疼痛剧烈,痛如针刺或疼痛麻木,患肢不可屈伸,按压腰腿后外侧之经线穴点,多有明显之压痛。脉细涩或沉迟,舌上多见紫色瘀斑。
7个小动作帮你缓解疼痛!1双腿左右侧压平躺在床上,将两腿曲膝抬起,上身不动,双腿尽量向右侧转,使右腿的膝尽量靠床,然后恢复,再往左侧转,再恢复,疏通腰腿部的经络,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
2腰部“小燕飞”俯卧在床上,头部、胸部抬起,以小腹部着床,两臂展开向两侧伸直,两腿并拢伸直尽量向上抬,姿势像“喷气式飞机”一样,停留5~10秒钟放下,休息一会再做,连续做5~10次。
3腰部“五点拱桥式”仰卧在床上,两臂放在体侧,以头、肘部和脚后跟着床,腰部尽量向上拱,使身体成“桥形”姿势,停5~10秒钟放下,连续做5~10次。
4直腿抬高法仰卧,下肢伸直,患肢主动上抬,当感觉腰、臀及下肢疼痛时,仍力求超过该限度继续上抬。轮流将左、右腿抬起,上举至最大限度,停5~10秒钟放下,连做5-10次。
5正坐举腿坐位,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直膝,脚跟着地,手握凳边,抬腿过脐,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6平坐推腿坐位,足跟着地,足尖跷起,两手平放大腿上,随即向前弯腰,两手同时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坚持一段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7仆步下蹲压腿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尽量向右侧伸直并压腿,左右交替进行。
坐骨神经痛的患者最容易出现腰腿疼痛的情况,有时候还会感到屁股疼,让我们非常的苦恼,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缓解坐骨神经痛的小动作,只要经常锻炼,那么就能很好的缓解坐骨神经痛!除了经常锻炼,最主要要及时调理已经偏颇的体质,只有日渐回归平和体质,才算是从根本解决疼痛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