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棘球蚴病
男性,34岁。上腹部不适1个月余,B超发现肝脏占位,曾去新疆出差。
图1肝棘球蚴病
MR平扫肝右叶可见一个圆形病灶,TWI为不均匀高信号,内可见“飘带”样低信号(图1A),T1WI为低信号(图1B),增强后囊内低信号区无强化(图1C)。
肝棘球蚴病TWI为不均匀高信号,呈囊中囊改变,增强动脉期无强化,肝棘球蚴病多个子囊充满母囊时可表现为多房状或蜂窝状,当内囊分离时可见典型的“飘带征”和“水浮莲征”,一般囊壁较薄,但合并细菌感染时表现为囊壁增厚,囊内可有气体影或形成气液平面。感染时间长者,病灶边缘或内部可见钙化影,发现钙化,CT更为敏感。
需与肝囊肿合并感染时鉴别。
B超可显示囊壁、子囊及囊内的碎片。CT对病灶的钙化显示好。MR对囊壁和囊内的分隔显示占优。
手术病理结果为肝棘球蚴病。
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分为肝细粒棘球蚴病和肝泡状棘球蚴病,前者常见。感染途径主要为误食绦虫卵,其幼虫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流,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肝脏。病变的改变与寄生虫在体内的生长过程相关,结合病史及临床化验检查(Casoni试验,嗜酸性细胞增高等),一般不难诊断。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