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NO43经济贸易对道地药材真伪

如果说,道地药材在明代以前,只是作为医药学家的一种专业理念与认识,那么在明代,随着药材贸易的飞速发展,道地药材俨然成为一种医药常识,至清代更成为妇需皆知的事物。

药材贸易对于道地药材的推崇,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如《本草蒙筌》中即提到了重道地而走向邪端的时弊。时人以蕲州艾叶为道地,“其治病症,遍求蕲州所产独茎、圆叶、背白、有芒者,称为艾之精英。倘有收藏,不吝价买。彼处仕宦,亦每采此,两京送人,重纸包封,以示珍贵”。而陈嘉谟则指出,艾叶自古以来“未尝以州土拘也”,“世俗反指此为野艾,至贱视之”,从而感叹道:“大抵人之常情,贵远贱近,泥于习俗,胶固不移……可胜叹哉!”

诚然,注重道地的初衷不过是为了保证药优效佳,但盲目崇拜与过分强调,以致“贵远贱近”,则必然给好利之徒以可乘之机,使之炫名矜贵、巧立名目,甚至不惜以假充真,人为地哄抬药价。这类现象,在道地药材发展的历史上并不鲜见,值得警惕与反思。

经济贸易促进了药材的交流,使人们能够接触到不同地区的同类药材并加以比较;同时,药材贸易也吸引了不少奸诈之徒弄虚作假以获取利益,从而导致药材的真伪鉴别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早在《本草经集注》中,就有不少有关药材优劣真伪的鉴别内容,后历代本草对此均有论述。至明代,随着药材贸易的发展,相关论述更加丰富。

如陈嘉漠《本草蒙筌》即指出药市多欺罔,如“钟乳令白醋煎,细辛使直水渍,当归酒洒取润,枸杞蜜拌为甜,螵蛸胶于桑枝,蜈蚣朱其足赤”,是以次充好;如“荠苨指人参,大蒲混防己,古圹灰云死龙骨,苜蓿根谓土黄芪,麝香捣荔核搀藿香”,则是以假乱真。

又李中立《本草原始》载,卖药者常将沙参、桔梗、荠苨彼此代充;肉放蓉多以金莲草、苁蓉、嫩松“稍盐润充之”;青黛多取干靛、罗青“充卖人药”;蒲黄多以姜黄末搀麦面充之;又以“制过半夏,削成两瓣,内入须心,合为一颗,仿佛西贝母形状欺人”;附子有以“盐水浸之,取其体重”者;因虎掌根、蒟蒻根与天南星相似,“人杂采以为南星淆卖”;三七也多以定风草充之;卖麝香者以真香些许,杂以荔枝末,或炒鸡蛋黄为末,或炮枣肉,或酒制大黄等物搀入,“裹以四足膝皮充卖”。

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谈到,辽参连皮者色黄润如防风,去皮者坚白如粉,作伪者皆采沙参、荠苨、桔梗之根造作混充;其似人形者,谓之孩儿参,尤多作伪。来自滁州者,乃沙参之苗叶;来自沁州、兖州者,皆荠苨之苗叶;而所谓江淮土人参者,也是荠苨。潞州者尚不可得,其他诸处者尤不可信。最近又有恶人,以人参先浸取汁自啜,乃晒干复售,谓之汤参,全不任用,不可不察。

中药行业小测试

农业耕种对中药材的应用和产区的影响

农业耕种对中药材资源的扩大

中医学术对道地药材的影响(三)

中医学术对道地药材的影响(二)

中医学术对道地药材的影响(一)

书籍免费领!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

▼更多精彩推荐,请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正规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4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