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煎法,中药教科书与伤寒论比较,伤寒论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毫无疑问,麻黄属于解表药。所谓解表药就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又称为发表药。

麻黄药不仅是解表药,而且是解表药的“群药之首”,是解表药的领头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中药学》教科书也把麻黄药列为第一位。

领头羊,个性往往又独特又张扬,有领袖的风采,麻黄亦然,它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力量很强,煎法也与其他解表药迥然不同。

麻黄

当然,若你要去翻教科书寻找麻黄的煎法,你是找不到的,上面只是语焉不详地说:

煎服,2~10克。

其他的,就没有了。

假设你不甘心,再认真研读,你还会在“中药的用法”一章中看到这样几句话:

一般来讲,解表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3~5分钟即可。

如果你是乖学生,老老实实按这句话来煎麻黄,就大错特错了,药效甚微。

那么,麻黄要怎么煎才对呢?得遵循《伤寒论》的煎法。

伤寒论

在《伤寒论》中,含有麻黄的经方有十四首,这十四首全部需要先煎,久煎。

其中小发汗的经方有六首: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升麻汤

以上经方,煎法均为先煎“1~2”沸,或再沸。

一沸是多少时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徐静老师考证下来是每沸5~10分钟。我个人认为,所谓一沸,就是水由“静止”转为沸腾的时间,在古代这样的时间较长,但是在有了电磁炉后,时间缩短了许多。

也就是说,要达到小发汗的效果,得先煎5~20分钟。

若要大发汗呢?在《伤寒论》中含麻黄发汗较猛的方剂有7首:

1、麻黄汤

2、大青龙汤

3、小青龙汤

4、麻杏石甘汤

5、麻黄细辛附子汤

6、葛根汤

7、葛根加半夏汤

上述方剂,均要求先煎,先煎水量为减二升。我个人试验下来,按照伤寒论中的水量,减一升需要15分钟左右,减两升需要30分钟左右。

那么,中药学教科书和《伤寒论》谁才抵达了事实的真相呢?

熬药

我们先来分析麻黄的成分。一般来说,解表药,比如薄荷,藿香,白芷,菊花等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气味芬芳,这些挥发油是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油容易挥发,所以需要武火急煎,时间宜短。而麻黄的主要起效成分是生物碱类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碱难溶于水,所以需要久煎。

需要久煎多久呢?医院的马爱华等人做过一次试验,用麻黄药材6份,各10克,放入水中,从沸腾后开始计时,分别单煮5、10、20、30、45、60分钟。结果发现单煎麻黄最佳煎煮时间为30分钟左右,此时麻黄碱最高。之后,随时间延长,煎出率降低,原因可能是麻黄碱的成分跟随水蒸气蒸发了。

30分钟左右最有效,这和伤寒论的看法是一致的,所以在伤寒论中,小发汗就先煎10分钟左右,大发汗

需要煎熬30分钟左右。

中药学教科书与伤寒论的PK,以伤寒论完胜告终。

二、经方汤剂煎煮有讲究!

汤剂煎煮方法是仲景方药的重要特色,本文分别从溶媒的选择、煎药方式的选择、时间的选择三方面入手,分析《金匮要略》汤剂的煎煮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1溶媒的选择

《金匮》汤剂溶媒的选择并不拘泥于统一的水剂煎煮,而是有水、蜜、酒、苦酒等多种溶媒,或产生协同作用,或发挥溶媒本身的治疗作用,或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1.1水类

张仲景除运用一般的常用水(如井水或其他洁净水)外,还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了多种水。泉水澄澈清凉,有养阴利尿、导热下行之效,用于主治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与方中诸药共奏润养心肺、凉血清热之效;甘澜水本性寒而体重,扬之千遍,甘而气清,不助肾寒之气而有补脾益肾之功,苓桂甘枣汤用此水煎煮可温阳利水而无助水恋邪之弊;井花水有通窍清热之效,风引汤主治肝阳上亢、热盛风动证,用井花水煎煮可滋阴潜阳、通窍解热;浆水能调中宣气,通关开胃,解烦渴,化滞物,用于治脚气冲心的矾石汤等

1.2蜜剂

多用其煎煮含乌头类峻烈剧毒药,取其解乌头毒、缓和药性药力的作用。如乌头汤、乌头煎、乌头桂枝汤诸方,皆取蜜与乌头共煎。又大半夏汤则以白蜜一升,水一斗二升,扬之二百四十遍,使水蜜充分混合均匀后煎药,此属最早的糖浆制剂。

1.3酒剂

有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之功,所以既是媒,也是药物。在选择上又有清酒、白酒之别。因清酒性辛甘,有散结作用;白酒其性轻扬,可载药上行发挥药力,二者略有侧重。如芎归胶艾汤,以清酒煎煮,主要考虑它的散结之功;瓜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使用白酒,取其温通上焦阳气作用。两方各取所需,分而择之。下瘀血汤以酒煎,是取其引入血分之功;红蓝花酒以酒煎,则取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意。

1.4苦酒

俗称米醋,性味苦温,能散瘀、止血、理气、止痛,可引药入足厥阴肝经。如苦酒汤用治咽喉生疮,即取其消肿敛疮之意。而芪芍桂酒汤用治黄汗,以苦酒煎煮,则能增强清泄营中郁热的作用。

1.5其他溶媒

书中还提及了马通汁、童便等。如柏叶汤用马通汁可引血下行以止血。《金匮·杂疗方》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方取童便与酒作为溶媒,具有活血消瘀通脉等作用。

综上所述,《金匮》方中溶媒的选用是与辨证施治密切相关的,目前临床上煎药溶媒运用过于单一,应该说也是影响药效发挥和疗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并合理运用《金匮》煎药所用溶媒,对充分发挥药效提高疗效,是有现实意义的。

2煎药形式的选择

一般选择将方中之药同时煎煮,但有时由于药性及疗效的需要,又灵活的选用了不同于此的其他煎药形式。分类如下。

1.1先煎

对于久煎才出药效之品,或是药性峻猛、有毒之品,或是提高浓度以使药力缓和持久之品,张仲景选择了先煎。如酸枣仁汤中的酸枣仁,因为为果仁,须久煎才能使有效成分释放出来,故先煎;麻黄汤类方中的麻黄,“先煮两沸去上沫”可降低麻黄引起的副作用;茵陈蒿汤中的茵陈,葛根汤中的葛根,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等先煎,可提高汤液中主药的有效浓度,从而使药力和缓持久,使病邪缓而去之。

1.2后下

用于易挥发、易粘连的药物。如生姜半夏汤中的生姜,若同煎可因煎煮时间过长而破坏其辛散水饮之功降低疗效,故而后下;厚朴三物汤中的大黄,若不后下,其具有导泻作用的成分易因其煎煮时间过长而变性,变成活血化瘀泄热之功,达不到预期疗效;小建中汤中饴糖,性粘连,若同煎可使同煮之药糊锅底。

1.3包煎与烊化

对于矿物类打成粉末样药或体积微小易浮于水面之药,或胶状药,因其形态的特殊性,若与大多数药物一样煎煮,既不利于药效的发挥,服用也不方便。如滑石代赭汤中的滑石、代赭石因其为粉末状故包煎;芎归胶艾汤中阿胶因胶状易粘锅而采用烊化方法。

1.4分煎与合和

对于某些汤药,为避免方中药物同煎降低疗效或减少同煮引起的副作用,采用了分别煎煮再和合服用或分煎和合再煎的方法;亦有些因患者病情需要,需一方产生两种功能互不影响,也采用了此种煎法。如百合知母汤中百合、知母分而煎之再合煎,若二者同煎,则会降低方剂疗效;乌头汤中乌头与其他药物分煮,可降低因同煮所引起的副作用,而且可以达到乌头去邪,芍药、黄芪、甘草扶正,分而治之的效果。

1.5去渣再煎

在《金匮》中,对于柴胡类方、泻心汤类方等方剂,仲景采用了去渣再煎的方法。其主要使用特点一是多为和剂,如柴胡汤类方可以和解少阳,泻心汤类方可以调和寒热;二是多为了使药力和缓持久,而达到调和治病的功用。如半夏泻心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在药物组成上是相同的,而煎法因疗效需要而不同。前者采用去渣再煎法,辛开苦降,调和肠胃;后者同煎,以求清热止利、和胃降逆之效。

1.6浸泡取汁

如防己地黄汤“防己、桂枝、防风、甘草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蒸之绞汁和,分再服”。此种方法可增强方剂的清、散之力。

1.7 煎汤代水

仲景亦将某些药物或辅料先煎取汁,再以此汁煎煮它药。如十枣汤,先煎大枣,成汤后加入芫花、甘遂、大戟使峻泻而不伤正;厚朴麻黄汤先煮小麦为汤,以此再煎厚朴、麻黄,一方面以小麦养心和胃,另一方面可缓朴、黄之燥。

3 煮取时间的选择

在《金匮》中,仲景虽未明确注明各方的煎煮时间,但于每方之后均交待了以水(或其他介质)几升煮取几升,从而间接暗示了煮药的时间。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乌头汤“上五味,呋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显然前方煎煮时间长于后者,让我们明确了何方煎煮时间长,何方煎煮时间短。在煎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相当于比较明确、实用的时间规定。

精彩往期

山东省聊城市刘景彬:重大疾患还靠经方

山东济宁郭建医案两则:衄血案,胸痹案

想加入经方大家庭一起学习?

快到医易同源吧

医易同源杨兆林院长经方临证师承班共有12病系,通过对呼吸系统、心脑系统、消化系统、颈肩腰腿痛、男性病、气血津液疾病、皮肤病、外科、五官科、其他疾病、妇科疾病、小儿疾病的系统学习,传承经方精华所在,真正会用经方。

医易同源杨兆林院长经方临证师承班中,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经过杨院长的指点,受益匪浅,领悟经方运用特点。在日常中遇到拿不准的辨证、用量,杨老师也会及时指导,深入分析!

在此环境下,师承班学员患者如逐渐增多,口碑越来越好,更有甚者,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每日前来诊治的患者达百余人!

医易同源杨兆林院长经方临证师承班——课后即可运用老师所受内容,行医临证治疗!安全有效!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适合学习人员

1、热爱中医事业,愿为此奋斗终生;

2、人品医德好,愿意运用中医中药为百姓服务;

3、想学习中医诊疗本领,热爱中医经方的人士;

4、广大基层中医从业者;

5、大学毕业学生、基层中医人士或民间人士(有中医基础)皆可;

6、西医改学中医或兼学中医者

零基础即可入门,简单实用,快速提升。线上线下系统学习,正确认识经方在基层常见病与疑难病实际运用,树立简单有效的中医诊断理念,实现即学即用,高效安全的活用经方!打造自身特色!更有课下答疑解惑教辅体系,让学员真正将所学用于实践!

心动不如行动,快来一起提升吧!

孙老师:

购书可以添加或下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4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