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医生:尹周安
医案整理:胡玉星
图文编辑:郑含笑
责任主编:张凌瑶
基本信息
陈某女42岁
主诉
身发痒疹5天
-9-21
首诊
现病史
患者于-9-21以“月经先期1年,备孕1胎2年余”为主诉前来就诊。当时月经先期(22-26日1行),月经量少,伴有心悸心慌。形体消瘦,面色偏黄少华,纳差,夜寐差,脱发等症。中医按“虚劳病,月经先期”论治,以炙甘草汤类处方为其调治,病情已经有缓解。近5天来(月经干净后)出现身发痒疹前来就诊。
现在症
全身散发皮疹,伴瘙痒,受风遇寒后加重,遇热即改善,皮疹处无明显渗出。素体虚弱,面色少华。偶有头痛,大便尚可,寐差。
既往史
年人流史1次,年唐氏阳性引产术1次。性激素六项提示:卵泡生成素偏高。甲状腺五项(医院-10-4)提示:甲状腺功能正常。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浮细弱。
辨证处方
防己地黄汤*7
“按语
”问诊完此病人,尹老师早已开完处方。但当即询问坐在对面的我:“胡玉星,这次你来回答,该病人如何辨证处方?”接下来就是尹老师与我的现场对话情景再现:
1、师问:本案如何辨证处方?为什么?
胡玉星答:可予防己地黄汤。此次痒疹发作阴血亏虚为本,外感风寒为标。其人正值经后,舌淡红,脉细弱,且既往炙甘草类处方,属虚劳阴血亏虚体质。痒疹遇风寒加重,得温则解,其人脉浮,且近日天气降温严重,故可见亦有表证风寒。故予防己地黄汤。
2、师问:防己地黄汤出自何处?原文是用来治疗什么病证?
答: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治疗精神性疾病。“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3、师问:原方本是治疗精神性疾病,那为什么可用来治疗痒疹?
答:防己地黄汤前面的条文提到了治疗痒疹。“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4、师问:为什么不用麻黄剂解表止痒?
答:寻常痒疹初起之法即解表发汗,如老师以前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葛根汤,甚至大青龙汤治疗荨麻疹类,但是都是针对麻黄体质之强人。若体质偏虚,亦可以考虑用《伤寒论》小发汗三方。但此人虚劳体质,尤其以阴血亏虚最为明显,虚人不可发其汗,不可用麻黄之品,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伤寒论》87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但其人的确存在外感,防己地黄汤用大剂量的生地滋养阴血,仅以小剂量的桂枝、防风、防己以解表祛风。
尹师言:不错,回答非常正确!
“总结
”接下来是尹周安老师对于此案诊疗知识的延伸总结:
1、我们对于方剂的学习,一定要掌握方剂主治病证机理。
防己地黄汤其实是一首太少两感的处方(吴雄志老师启发),太阳表证--脉浮,恶风,甚至痒疹;少阴--心肾阴血、阴精亏虚不足,故见月经不调,女子不孕,男子少精等。此患者素体虚劳,月经过后阴血亏虚不足,复感风邪,形成太少两感之证。故与防己地黄汤,以大剂量的生地滋阴养血以治本,桂枝配防己、防风以解在表之风邪。
2、太少两感之证,病在少阴心肾,男女不尽完全相同。
女子以血为本,故炙甘草汤、防己地黄汤、胶艾四物汤、当归饮子多用之,男子以精为本,故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肾气丸多用之。
但机理有相似,不可不知。鉴别如下:
3、防己、防风解表祛风乃汉唐常用之法。
大家可以参阅《小品方》《外台秘要》《千金方》等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用法,如小续命汤、防己黄芪汤、防己地黄汤等。
4、太少两感之证,除开药味选择上可谓精挑细选,在药量上也是仔细斟酌:
防己地黄汤中,生地二斤以绞汁,而防己(一分)、防风(三分)、桂枝(三分)用量甚轻;麻黄3两乃仲景解表常规剂量,但考虑虚人外感,故附子细辛汤中麻黄仅用2两,亦是基于体虚不能强发汗之考虑。
5、临床治疗虚人皮肤病湿疹、痒疹时,还得考虑气血津液精等基础物质亏虚偏盛情况来辨证选方:
对于虚劳偏阴血亏虚之人,夹有外感因素(近期加重或表证),考虑防己地黄汤;不夹外感因素,特点是痒疹久病不愈,干燥少渗出,大便素来偏干,甚至伴有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等症候,考虑炙甘草汤主之;若其人阴血亏虚兼有燥热,症见舌红,脉数,口干咽干大便干结等,则可以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滋燥养营汤等方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