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35分钟
回顾前几期考点预测解析:
在更新这15个系列之前,我写了关于以下7个问题的文章
1.关于更新考点预测解析的说明
2.笔试考试时间说明3.笔试改革趋势的分析4.中医及中西医单元分值预测5.模拟卷做题分数分析及分值投票6.机考考试指南7.临考心态
具体阅读可点击:
04
方剂学
今天说一下中医执业和助理的方剂学考试情况,关于这几年考试中方剂的情况:方剂学一共20个单元,除了第一单元总论,其他的都是各种分类的方剂代表。其中总论1-2分,剩下的分论中每单元有可能出题,其中解表剂、和解剂、清热剂、温里剂、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祛湿剂、祛痰剂是重点单元。年笔试方剂学分值为40分,年因为增加了临床科目的分值,中医执业增加了四大经典的考核,相比去年方剂学分值稍有减少。年方剂学中医执业总分值为35分,助理为20分。年会沿用年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方剂考点,不包括四大经典中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考点,有些机构汇总的经典和方剂分值比较混乱,我们中医药管理局考试官方指导手册,四大经典的分值就是3.33%,也就是20分。所以,这里的方剂不能算经典的方剂考核,但是复习的时候,其实经典的方剂,特别是伤寒金匮的方在方剂也有,可以对照复习,效果更好。方剂在改革有一些变化,但不大,助理需要掌握的方大概是执业的2/3,方剂改革的调整不大,几个方换了归类位置,增加治痈疡剂,并不是新加的方,也是之前在他出分类的方:大黄牡丹汤、仙方活命饮、苇茎汤、阳和汤。学方剂首先要背方歌,这是学科入门要求,方歌中所有组成、功效,多数主治、应用都有涉及,本身就是很大的分数占比在其中,其他的方中药物的意义(需要配合方解加上中药学习的基础就会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配伍意义,注意事项等需要二次复习加强,如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温阳化气以助利水,济川煎中泽泻的作用是渗利小便而泄肾浊。药在方中能搭配出方的特点、反映药的特长。如黄芪在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丸、归脾汤、玉屏风散、防己黄芪汤的分别功效作用区别,以此来达到既学习药物,又学习方剂的目的。
有人之前跟我争论要不要背方歌的问题,并且说近年来统计的方剂考组成的题目每年是8-12道题左右,可以自己蒙对3-5道题,然后可以省去大把大把的时间复习别的科目。我的要求是,必须背方歌,而且最好不要背趣味的。
背方歌是绝对最正确的路。至于背哪一个版本,最好是背诵你们自己上学的时候教材后面附带的方歌版本,现在你们第九版的居多,所以我把第九版的方歌放在笔记附带中供大家参考。而且在笔记中,我把方歌栏空出来,让你们自己选择背诵的方歌版本,包括个别考生喜欢背的趣味,也可以作为代表写进去,虽然我不赞成背趣味歌诀,容易混淆,容易忘记,而且没有主治,但个人趣味确实朗朗上口,可以作为尝试。辅助文档中七版、九版、趣味方歌都做了,供参考。
我们方剂学的编写体例主要总论(总体概述)——各论(具体方剂),其中总论涉及到需要了解的方剂与治法的关系、组成与变化、剂型类别,各论分汗下和清暑温解,补涩神窍气与血,风燥湿痰食虫痈。其中解表剂、和解剂、清热剂、温里剂、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祛湿剂、祛痰剂是重点章节。
谈到方剂学如何复习的问题。背好了方歌就是把方剂复习的很好的水平,拿70%绝对没有问题,背方歌绝对不是只拿组成分这么简单,方歌的功效主治都有涉及,组成掌握了,对于这个方的治法方向也有把握,哪个药的主治方向是这个特点,同时对于药的配伍,都会从组方里体现,当然,这个是中药基础上来说的,组方之义是方剂的精髓。再者,另一方面来说,虽然一般考试中直接考方剂学组成的比例相对小,但是千万不要认为组成不重要。
除了方剂歌诀和葵花宝典可以背,大家还可以把每个方抽出来,自己去攻破,比如,拿出黄土汤:阳虚出血是最可能的考点,记住这个考点那黄土汤就搞定了。再比如一试考到的真武汤,就是阳虚水泛,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不懂什么叫脾阳虚的出血,不知道阳虚水泛什么症状,赶紧自己要补上去,不直接考证的名字就是考具体的临床表现。
方剂学是很多考友的老大难,而且对临床科目,尤其是内科和儿科的帮助很大(外科和妇科方偏一点,更多的是纯记忆)。其实我每年带群从10月后就开始了,背方歌从10月一直说到现在,很多人就是怕了,不愿去背,说什么年纪大了,记忆力差,都是借口。有的考友搞什么趣味记忆,结果效率还没有方歌好使,我一直在强调,教科书附带的方歌是最好的,朗朗上口,又可以把组成、功效记住,背完方歌,方剂学题中的考组成的题,考主治的题,考功效的题,都可以直接选择或者推导出正确答案,这部分的方剂分值至少在70%。
方剂考的配伍、组成,一试考了8个组成,大概是1/5的数量,分值已经很多了,所以方歌不背不行。功效、主治、应用、方中药物的意义都有涉及,其实绝大多数是一级和二级重点方,在方剂葵花宝典也有70%的考点都可以包括在内,主要是要求大家背方歌,方歌可以解决组成、功效、主治、应用绝大部分的分数,其中方中中药的意义,需要配合方解加上中药学习的基础就会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如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温阳化气以助利水,济川煎中泽泻的作用是渗利小便而泄肾浊,药在方中能搭配出方的特点,方要药来体现药的专长。
一试方剂具体的出题情况,执业来说,其实突出范围广,涉方多,虽然题目只有30多个,但是每个答案选项中很多类方的鉴别,如执业的题,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方是,这个是考的功效,选项有消风散、牵正散、小活络丹、九味羌活汤等,多个方需要掌握。总体考的范围广,而且多有平时可能忽略的方,很要求方剂的掌握功底。
另外,方剂学年细则较细则的变化情况:
4、《方剂学》变动比较小,个别方剂配伍特点或配伍意义有删减。(1)济川煎:治肾虚便秘;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寓通于补之中,寄升于降之内,以补为通之法(2)黄龙汤主治改为攻下热结,益气养血(3)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把寒热错杂改为寒热互结,为治寒热互结之痞基础方。(4)理中丸主治变化为温中祛寒,补气健脾——(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中阳不足,阴寒上乘致胸痹,或脾气虚寒不能摄津之多涎唾,或中阳受损木不荣土之小儿慢惊风,或清浊不干升降失常之霍乱(5)葛根黄芩黄连汤改为功用主治解表清里——协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6)六味地黄丸功用主治填精滋阴补肾——肾阴精不足证※腰膝酸软,小儿五迟五软(阴虚+阴虚生热)(7)肾气丸功用主治补肾助阳,化生肾气——肾阳气不足证※腰痛脚软,腰以下冷,脉虚弱而尺部尤沉细(7)桑螵蛸散功用主治调补心肾,固精止遗——心肾两虚之尿频或遗尿、遗精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8)益黄汤功用主治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脾肾虚弱,湿热带下※肾虚湿热带下过多(9)猪苓汤功用主治利水渗湿,养阴清热——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舌红,脉细数
关于中医、中西医总的分值分布和中基分值情况如图:年中医执业及助理笔试各科目及分值分布预估
(目前预测单元分布及分值,仅供参考,最终以考试试卷为准)
年中西医执业及助理笔试各科目及分值分布预估
(目前预测单元分布及分值,仅供参考,最终以考试试卷为准)
具体各单元分值,请参阅
方剂学一共20个单元,除了第一单元总论,其他的都是各种分类的方剂代表。其中总论2分左右,剩下的分论中解表剂、清热剂、温里剂、理气剂、理血剂、补益剂、祛痰剂等属于重点部分,因为内容较多,我在这里尽量把所有可能的考点带到。我们学习方剂的方法和目的应该是从方剂的病机、治法、特点、组成、配伍等能够全面掌握的,当然在对付考试的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不够时间做到这点,能背完方歌就是好的。这里仅分析考点,以达到对方剂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同样的要拿笔记对照,画好重点,自己跟着梳理一遍。助理方剂学考的方比执业少不少,所以助理看此篇文章时,要对照笔记,不要求的方直接跳过。注意,笔记中有※的方,为一级重点方,最重要。第一单元总论一般考1-2分,重点在方剂的常用治法、方剂的基本结构。治法里面要注意和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气血营卫失和等证)、消法(注意和下法区分)两个治法的特点。
方剂的组成结构(一般都会考一题)和变化也是常考的点,君臣佐使的组成中容易考佐(3佐-佐助、佐制、反佐)、使药(引经、调和)的含义,剂型要注意汤、丸、散、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解表剂,一般考2分左右。解表剂要稍微注意他的不宜使用的情况,发汗太多导致耗伤气津,甚至亡阴、亡阳。方剂的注意事项作为一般了解,最重要的是掌握功用主治,重点药掌握配伍特点等。
辛温解表考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是一级重点,大青龙汤(助理不要求)、九味羌活汤、止嗽散(助理不要求)是二级重点,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的麻桂配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区别是考试的重点;桂枝汤的桂芍配伍和服用方法是重点;小青龙的功效和姜辛味配伍特点了是考试的重点;大青龙考的是外寒+郁热,而小青龙是外寒+里饮;九味羌活汤最容易考组成,还考外感风寒湿+蕴热,知道配伍生地、黄芩的意义,分经论治是怎么分的;止嗽散的组成和主治证候。
辛凉解表的银翘散是一级重点,要求掌握和桑菊饮的区别(桑轻银平,桑咳银透,二方共有的药:草根梗翘加薄荷)、组成、荆芥淡豆豉的去性存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桑菊饮是二级重点,桑菊饮是但咳、身热不甚,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注意麻黄和石膏的配伍和主治;柴葛解肌汤(助理不要求)的证候的身热增胜,目疼鼻干眼眶痛。
扶正解表败毒散是重点,要知道败毒散的气虚和参苏饮气虚的区别,败毒散是风+寒+湿+气虚的病因,有酸痛的表现,还要掌握配伍人参的意义。参苏饮(助理不要求,下文的助理不要求的不再注明,配合笔记看就行)可能考组成,变现为气虚外感+内痰湿。
第三单元泻下剂考1分左右,分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寒下的大承气汤是绝对重点,考点主要在症候(特别是热结旁流、热厥、发狂),配伍意义中通因通用(通因通用——大承气汤、芍药汤、枳实导滞丸治热结旁流)、寒因寒用的方法。主要鉴别大承气汤(痞、满、燥、实)、小承气汤(痞满实而燥不明显)、调胃承气汤(有燥实无痞满)。大陷胸汤治疗水热互结的结胸(这里注意结胸的临床表现,通过临床表现选方的题较难,特别是大小陷胸汤证,大家不太熟悉的,记住(大陷胸水热,小陷胸痰热)。
温下主要考温脾汤(组成重要)的阳虚寒积,配伍大黄的意义(去性存用)。润下中麻子仁丸的组成非常重要(二人一勺小承气),脾约的意义和特点;济川煎肾虚秘。逐水考十枣汤一个,是考试爱考的方,考君药,配伍大枣的意义,主治证候(悬饮+实水各自的特点一定要记住)。攻补兼施的黄龙汤主要是阳明腑实+气血不足,了解配伍桔梗的意义。
第四单元和解剂考2题左右,是较为重点的章节。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其中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是一级重点,掌握其主治的证候,柴胡、黄芩的配伍意义,组成也是考的可能。蒿芩清胆汤特征脉是左弦(在肝胆少阳)右滑(湿热)。注意小柴胡汤(纯少阳证)、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和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鉴别。
调和肝脾的逍遥散(肝郁+血虚+脾弱)是一级重点,组成很容易考,注意薄荷的配伍意义。四逆散主治阳郁厥逆+肝脾其郁(和四逆汤区别太大了,要注意不要搞混)。痛泻要方的特点是一痛(肝旺)就泻(脾虚),脉是左弦(肝旺)右缓(脾虚),也要注意其组成。调和肠胃考名方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症状特点为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注意其组成,辛开苦降的用药特点。
第五单元清热剂一般考4分左右,绝对的重点单元,方子涉及也较多,分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清气分热的白虎汤是气分热盛(四大证)的代表方;竹叶石膏汤(组成非常重要)要注意和清暑益气汤和清燥救肺汤,包括生脉散鉴别,考到这几个方一起的话是难点,竹叶石膏汤是余邪未清,本来的邪已经耗伤了气津,另外竹叶石膏汤较清暑益气汤多气逆欲呕之症状。清营凉血考一级重点清营汤的营分证的特点,透热转气的药物(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宣透泄,为“透热转气”的代表药物),二级方犀角地黄汤的热入血分的特点,要注意其组成。清热解毒方中重点掌握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的代表,其实方本身没有什么考的点。二级重点的凉膈散(以泄代清的代表方,其中的药物)的组成非常重要;普济消毒饮(大头瘟的代表方,火郁发之的代表方,什么药物?)。几个火郁发之的代表方:1、普济消毒饮:柴胡、升麻——“火郁发之”;2、清胃散:升麻——“火郁发之”;3、凉膈散:薄荷——“火郁发之”;4、麻杏石甘汤:麻黄——“火郁发之”。清脏腑热是重点类别,方子较多,其中龙胆泻肝汤(肝经的火上走,肝经的湿热下注,组成非常重要)、芍药汤(为什么要调气血,如何调的?-1、芍药、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2、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体现“调气则后重自除”之义;为什么体现了通因通用)、左金丸(黄连和吴茱萸的比例6:1,用黄连的意义?用吴茱萸的意义?)是一级重点方,导赤散(口舌生疮+小便涩痛,组成也重要)、清胃散(火郁发之的代表,什么药在这里火郁发之,注意胃火牙痛清胃散,肾虚牙痛玉女煎,看有没有齿松)、白头翁汤(热毒痢疾)、泻白散(皮肤蒸热)是二级重点方,玉女煎(胃热+肾阴虚)也要重点掌握,各方特点鲜明。清虚热的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青蒿鳖甲配伍的意义)注意其组成、当归六黄汤(阴虚火旺的盗汗,生地、熟地同用:方剂有当归六黄汤、百合固金汤、大秦艽汤)都是二级方。第六单元祛暑剂,一般在0-1分,包括祛暑解表的香薷散(何为阴暑:由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湿所致——内有脾胃湿滞,外复寒湿),祛暑利湿的六一散(暑+湿,小便不利),祛暑益气的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两伤,注意其证候变现)。
第七单元温里剂大概考1-2分,包括温中、回阳、温经。其中温中的理中丸是一级重点方,理中丸的组成要掌握(是干姜,且为君药,与四君子汤对比,去了茯苓加干姜为君),主治证候要记住,这里注意几个脾虚方(理中丸-脾阳虚失血;黄土汤-脾阳虚便血;归脾汤-脾虚不摄血;固冲汤-脾虚崩漏)。小建中汤(腹中挛急疼痛脉弦,由桂枝汤变化的话是什么变化形式?)和吴茱萸汤(组成是重点,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是二级重点,大建中汤(中阳虚,阴寒盛的脘腹剧痛)属于了解方,考试时容易和几个腹痛方一起考,我们虽然方剂35个题目,但是每个题目选项有5个,这样,所涉及的方就上百个,相同章节方要知道鉴别,相似治疗主症要知道鉴别,在做题过程还可以通过排除法来作出选择,都是考察基础掌握能力。回阳救逆的四逆汤(和四逆散一定要区分,阳郁和阳脱),组成是生附子,干姜和炙甘草。温经散寒的当归四逆汤(血虚寒厥,皮凉里不凉)是二级重点。暖肝煎(有虚的基础,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之前大纲是在理气剂中,因为其主要功效是温补肝经行(肝)气的,本身温补肝肾作用很好,所以放在这里。这里还是要和天台乌药散区别:治疝气、少腹睾丸痛二选一,天台乌药散治实寒,暖肝煎治虚寒(肝肾有不足,用枸杞、当归)。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一般考0-1分,最有可能是考大柴胡。表里双解剂包括解表清里和解表攻里,解表清里的葛根黄芩黄连汤要理解何为协热下利(重用葛根的原因)。解表攻里包括大柴胡汤和防风通圣散(一般了解,风热壅盛,表里俱实),大柴胡汤是重点,组成也常考,少阳病+大便不通的阳明腑实是主要特点。第九单元补益剂一般考2-4分,包括补气血阴阳,气血、阴阳双补。补气中补中益气汤是一级重点方,组成非常重要,它的主治的证候包括脾虚气陷+气虚发热,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特别是柴胡、升麻的用法要注意。四君子汤(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组成也很重要,主治脾虚+湿盛,培土生金的方法)、生脉散(已经无邪气的气阴两伤)是二级重点。玉屏风散是表虚自汗的代表(虽为止汗之方,却不用收涩敛汗之药,体现以补为固之义)。补血剂中四物汤(血虚+血滞)、归脾汤(组成非常重要,心脾两虚+脾不统血,心脾同治)是一级重点,当归补血汤是血虚发热的代表方,注意两药的比例,为什么要补气药重?气血双补的炙甘草汤是重点,主治:心脉失养的心动悸,脉结代+虚劳肺萎(虚劳肺痿炙甘草,虚热肺痿麦门冬)咳吐涎沫。有考友没办法区分炙甘草汤和生脉散,要注意炙甘草汤气血阴阳都补,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效去了,主治的方向和主症都有一定的区别。八珍汤是四君子+四物的气血双补。怎么区分八珍汤和归脾汤:八珍汤针对全身性气血亏虚,而归脾汤针对脾虚消化功能差,心悸、怔忡效果好,八珍汤针对心悸无针对性作用。补阴主要是一级方六味地黄丸,掌握三补三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什么要泄)配伍的特点。二级方左归丸(左补阴右补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大补阴丸(组成,猪脊髓和蜂蜜的配伍特点)、一贯煎(配伍川楝子、枸杞子的意义,肝肾阴虚+肝气郁)。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肾气丸“阴中求阳”、“少火生气”;左归丸“阳中求阴”;右归丸“阴中求阳”。补阳方中肾气丸是主要掌握的,注意其组成中的地黄是干地黄(生地),阴中求阳,少火生气。右归丸和左归丸对比记忆。阴阳双补中的地黄饮子注意其特征性的词: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第十单元固涩剂考1分左右,要注意用到固涩剂一定是体内纯虚无邪的情况。包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其中固表止汗的牡蛎散补敛并用。注意和玉屏风散区分:牡蛎散标本兼治、补敛并用;玉屏风属治本之法,散健脾益气之力大,并没有敛性。敛肺止咳的九仙散要注意纯虚无邪的久咳才用,用到罂粟壳来镇咳。涩肠固脱的四神丸(五更泄—脾肾阳虚之肾泄)、真人养脏汤(久泻久痢,脾肾虚寒)都是一级重点方。涩精止遗的桑螵蛸散是二级重点,证候特点是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人参用量独大为何)。固崩止带的三个方是重点一级方,特别是固冲汤(虚的冲脉不固)、固经丸(阴虚有热)的区别——冲(冲脉不固)经(有热发神经),很多人或搞混,易黄汤主治肾虚+湿热带下。第十一单元安神剂一般考1分,包括重镇安神的朱砂安神丸(心火亢盛+阴血不足),滋养安神的天王补心丹和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主要考组成(包括哪三仁,桔梗的作用),酸枣仁汤的病位在肝,肝血不足,表现有头目眩晕。几个安神方,大家容易搞混,简单区分:1、朱砂安神丸——心火亢盛为主(火热扰心神)——镇心;2、天王补心丹——阴虚血少为主(血虚+阴虚虚火扰心)——滋阴;3、酸枣仁汤——眩晕为主(肝血亏,阴虚热扰)——除烦。第十二单元开窍剂一般考0-1分,本单元不要求掌握组成,一般来说,就是考病例的选方,要知道鉴别凉开三宝的异同。安宫牛黄丸—纯热闭、紫雪息风—热闭+抽、至宝丹—热闭+痰;温开的苏合香丸主治寒闭证。凉开三宝也有的总结为:糊里糊涂牛黄丸,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第十三单元理气剂包括行气和降气,一般考2分。行气中越鞠丸是重点(气、血、痰、火、湿、食,以何郁为主,分别是什么药对应)。二级重点是半夏厚朴汤(梅核气专方-痰气互结)、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痛彻背)、天台乌药散(组成常考,肝经气滞寒凝证,注意和暖肝煎区别:治疝气、少腹睾丸痛二选一,天台乌药散治实寒,暖肝煎治虚寒)、厚朴温中汤(干姜、生姜一起)。一般熟悉的是柴胡疏肝散,组成常考,功效简单。降气主要掌握苏子降气汤,组成是重点,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注意当归养血补肝,并“主咳逆上气”,同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寒之本。二级重点方,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旋覆代赭汤(赭石性寒质重,属“去性存用”的用法。旋覆花、代赭石用量比例为3:1。生姜用量最大)。大黄附子汤的大黄;温脾汤的大黄、附子;竹叶石膏汤的半夏;银翘散的荆芥、豆豉;当归四逆汤的木通;旋覆代赭汤的代赭石。第十四单元理血剂,分活血与止血,活血方为主,一般考2-3分。是重点单元。活血祛瘀方包括一级重点方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通窍活血汤是瘀阻头面证,膈下逐瘀汤是瘀血阻滞膈下证,少腹逐瘀汤是寒凝血瘀证,身痛逐瘀汤是瘀血痹阻经络证);补阳还五汤主要是黄芪的用量,气虚血瘀的特点。二级中代表方是桃核承气汤(下焦蓄血证,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五苓散是下焦蓄水证-小便不利)、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复元活血汤(特殊字眼:跌打损伤,胁下痛不可忍)、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生化汤(组成非常重要,产后方,产后有虚+寒+淤血)。一般了解方失笑散(心腹刺痛,一用好转见笑,故名)。止血方主要包括一级方咳血方,要求全面掌握,涉及到肝的问题,所以心烦易怒,胸胁作痛,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体现了以清代止的特点,出血是有热,热除血止。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和黄土汤是二级重点方,特别是黄土汤爱考,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用灶心土灶心温中止血为君。一般了解方,十灰散(上部出血证)、槐花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第十五单元治风剂一般在2分左右,有治内外风的区别。“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疏散外风包括一级方川芎茶调散,主要掌握其治疗头痛为主的外感病。消风散、牵正散属于二级方,消风散治疗风疹,湿疹(风+湿+热+在血分),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一般掌握方大秦艽汤(风邪初中经络证)和小活络丹(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平息内风几个方需要认真区分,因为容易混淆,也就爱考,一考容易错。其中羚角钩藤汤(热极生风见高热)、镇肝息风汤(组成重要,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见类中风)、大定风珠(阴虚风动见神倦瘈疭)是一级方。羚角钩藤汤主治肝热生风证,表现为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镇肝息风汤主治类中风,息风+滋阴;大定风珠的真阴已经耗伤,表现为阴虚风动证(记住血颤阴蠕,这里是瘛疭,类似蠕动)。一般掌握方天麻钩藤饮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见头痛,眩晕。1、羚角钩藤汤:热极生风——高热不退,手足抽搐,发为痉厥;2、镇肝熄风汤:肝阳化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气血逆乱之类中风(镇潜降逆之力较强+条达肝气);3、天麻钩藤饮:肝阳化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头痛(镇潜平肝息风之力较缓+清热活血安神);4、大定风珠:阴虚风动——温病后期,真阴耗伤,手足瘛疭第十六单元治燥剂一般考1-2分,包括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轻宣外燥主要是杏苏散(凉燥)、清燥救肺汤(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要全面掌握,包括其组成常考;桑杏汤(温燥)是二级掌握方。滋阴润燥中一级方是麦门冬汤(虚热肺痿、胃阴不足证),要注意半夏的作用下气降逆,使补而不滞,麦门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为7:1,体现了培土生金的治法。玉液汤(消渴气阴两虚证)和增液汤(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属于一般掌握方。百合固金汤(组成非常重要,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金水相生——生地熟地同用,生地肺金,熟地肾水,金水相生)。第十七单元祛湿剂和第十八单元祛痰剂都是重点,一般各单元在3分左右,本单元祛湿剂的更为重要,包括的内容也多。燥湿和胃包括藿香正气散(组成很重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和平胃散(湿滞脾胃证)。清热祛湿中茵陈蒿汤、三仁汤属于一级重点,组成非常容易考;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证;三仁汤杏仁宣利肺气以开上,蔻仁芳香醒脾以畅中,苡仁甘淡渗利以疏下,三仁畅气机,利三焦,注意其组成。其中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是二级重点方。二妙散(大纲细则有要求,湿热下注证)、连朴饮、当归拈通汤属于一般了解。利水渗湿的五苓散(蓄水证)、猪苓汤(水热互结,有伤阴,注意和五苓散鉴别)、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都属于二级重点方。温化寒湿中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证;真武汤(身体肌肉瞤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在脾,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属于二级方。祛湿化浊中完带汤(组成是重点,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和萆薢分清饮(白如米泔,凝如膏糊)都是重点。祛风胜湿主要掌握独活寄生汤(组成是重点,用在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和羌活胜湿汤(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第十八单元祛痰剂考3分左右,包括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息风。燥湿化痰的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注意组成中有乌梅)、温胆汤(温胆=清胆)是二级重点,组成重要。清热化痰的清气化痰丸(热痰咳嗽),小陷胸汤(痰热互结证)也属于二级方。润燥化痰的贝母瓜蒌散是用在燥痰咳嗽。温化寒痰包括苓甘五味姜辛汤和三子养亲汤,其中三子养亲汤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一般除了咳嗽喘逆,痰多胸痞,还有大便不下的表现。化痰息风主要是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第十九单元消食剂考1分左右,消食化滞的保和丸、枳实导滞丸主要区别在于,保和丸(组成常考)是单纯的食滞胃脘证(连翘清热而散结,既除“伏阳”,又助消积),而枳实导滞丸的食滞已经化热,食滞不化脾胃的湿滞也生。第二部分的健脾消食方中健脾丸是脾虚+食积证。第二十单元驱虫剂一般考0-1分,代表方是乌梅丸,可以考的地方很多,组成也是常考的点,主治吐蛔,手足厥冷或注意可以治疗久泻久痢,要掌握其组成的配伍意义。第二十一单元治痈疡剂,新增加的单元,但是方还是以前其他单元借过来的方,一般考1分。大黄牡丹汤的湿+热+淤,主治的肠痈(大黄牡丹二仁硝,急性阑尾不开刀)。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活血,功效全面,阳证初期的代表,外科第一方)。苇茎汤(肺痈,咳吐腥臭脓血);阳和汤都其中阳和汤常考,组成很重要,要知道配伍麻黄的意义,麻黄和熟地的配伍特点。方剂学说到这里,这个时候要拿着笔记,对着本文过一遍,看看自己是不是掌握了这些方,如果考到这个方的临床表现,能不能选出来,能不能和别的方剂相鉴别,这个才是方剂真正的学在脑袋里。也希望明年或者以后考的,能在中药、方剂上多花心思。方剂学一般考的都比较容易,其中执业的话组成考6-8分左右,文中提及的组成非常重要或者重要的。都是很可能考组成的,另外对主治的考察,对功效的考察占了很大部分,少数还涉及方剂比列,特征性的独一无二的作用的情况也有一些题,比如一说到神倦瘈疭要想到大定风珠,说到肝火犯肺咳血想到咳血方,说到五更泄想到四神丸,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尤其要注意。01.调和营卫——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02.分经论治——九味羌活汤外有风寒湿内有蕴热03.温病初起——银翘散辛凉平剂草根梗翘+薄荷04.风温初起——桑菊饮辛凉轻剂草根梗翘+薄荷05.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06.目痛、鼻干眼眶痛——柴葛解肌汤外有风寒、内有郁热07.逆流挽舟——败毒散08.峻下剂——大承气汤——痞满燥实釜底抽薪、急下存阴09.轻下剂——小承气汤——痞满实燥证未具而痞满较轻者10.缓下剂——调胃承气汤——燥实11.攻下冷积——温脾汤四逆汤+调胃承气汤+人参、当归大黄“去性存用”12.脾约证——麻子仁丸大便干、小便频数13.寒热平调——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14.透热转气——清营汤银花、连翘、竹叶15.苦寒直折——黄连解毒汤三黄+栀子(一味清三焦)16.以泻代清——凉膈散(上中二焦)-清上泄下17.大头瘟——普济消毒饮火郁发之升麻、柴胡18.疮痈之圣药,外科之首方——仙方活命饮阳疽19.阴疽——阳和汤20.肝火犯胃——左金丸连:萸=6:.阳伏阴分——青蒿鳖甲汤——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丹皮:无汗骨蒸22.回阳救逆——四逆汤生附子23.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24.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25.升阳举陷、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26.补—润—敛——生脉散止汗27.以补为固——玉屏风散自汗防风:入脾而走表28.自汗、盗汗并见——牡蛎散小麦:入心经29.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盗汗30.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25)黄芪:当归=5:1补气生血31.脾不统血——归脾汤32.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复脉虚劳肺痿咳吐浊唾涎沫33.虚热肺痿——麦门冬汤34.阳中求阴——左归丸纯补无泻35.阴中求阳——右归丸纯补无泻命门火衰证36.滋阴降火——大补阴丸37.喑痱——地黄饮子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引火归元阴阳同补菖蒲远志:开窍化痰38.上实下虚——苏子降气汤实:痰涎雍肺气逆不降虚:肾阳不足肾不纳气39.胃虚痰阻气逆证——旋覆代赭汤40.下焦蓄血证——桃核承气汤瘀热互结下焦41.下焦蓄水证——五苓散桂枝:温阳化气42.缓消癥块——桂枝茯苓丸43.肝火犯肺——咳血方44.肠风脏毒——槐花散风热湿毒便血45.甘苦合用-、刚柔并济--黄土汤脾不统血便血46.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消风散风疹湿疹47.脑部热痛,面色如醉——镇肝熄风汤类中风48.阴虚风动——大定风珠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49.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肝热生风证高热不退50.温燥——桑杏汤凉燥——杏苏散51.温燥重证——清燥救肺汤52.表里同治、散收并用——小青龙汤温化寒饮固定配伍:姜辛五味法53.桂枝汤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祛邪扶正、阴阳并调54.水热互结证——猪苓汤55.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十灰散56.六郁——越鞠丸气血痰火湿食五郁消而痰自消57.梅核气——半夏厚朴汤58.脏寒蛔厥证——乌梅丸59.憎寒壮热1)败毒散+无力60.憎寒壮热2)防风通圣散+热结便秘
其他考的比较难的情况,是对整个方的把握,比如,生地、熟地并用为君,既能滋阴养血以金水相生,又能清热凉血以止血的方是什么,这种情况,要求对方剂的整体掌握很高,属于比较难的题,方剂学考试的难题大概在4-6分,我们只要拿下简单和一帮的题,就有很不错的整体分数了。当然对于难题选择题的排除法会对大家做题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学习过程一定善于总结,横向纵向进行归纳,以下举例若干,大家形成自己的笔记最好。特殊药组、药物的方剂对应
01.天王补心丹三参人参、丹参、元参02.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03.千金苇茎汤薏苡仁、冬瓜仁、桃仁04.三子养亲汤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05.二地百合固金、当归六黄、大秦艽06.二活败毒散、大秦艽汤、羌活胜湿汤07.二术完带汤、当归拈痛汤08.二蓟十灰散09.二乌小活络丹10.苏子、苏叶苏子降气汤11.木通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导赤散12.通草当归四逆汤13.炮姜炭阳和汤14.高良姜天台乌药散
药物特定比例考点
01.桂枝汤桂枝:白芍1:.小建中汤桂枝:白芍1:.当归六黄汤黄芪:当归2:.竹叶石膏汤麦冬:半夏2:.旋覆代赭汤旋复花:代赭石3:.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六一散滑石:甘草6:.麦门冬汤麦冬:半夏7:.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20:1
特点方剂的描述形式
01.以辛散之品相配伍,体现散收并用——小青龙汤02.泻下、清利、破瘀诸法并用——大黄牡丹汤03.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温脾汤04.润肠药与攻下药并用,攻润相合,下不伤正——麻子仁丸05.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半夏泻心汤06.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当归四逆汤07.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阳和汤08.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酸枣仁汤09.祛风与除湿健脾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防己黄芪汤10.补气健脾与消食行气并用,消补兼施,补重于消——健脾丸11.寒热并用,邪正兼顾——乌梅丸
未完待续后续中医、中西医执考其他科目的考点梳理,会陆续更新!
版权声明:。如有需求、意见或建议,请。
/kl(不接文案,勿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