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沛方证相对医案22一针一药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

黄仕沛年出生,广东南海人。祖辈五世业医,年起连医院副院长、院长。年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名中医”。

曾专攻仲景之学,独尊经方,以大剂称著,临床上擅长内、妇、儿科疾病,对中风、重症肌无力、脊髓炎等有独到疗效。

经方方证对应最关键、影响最大的就是经方家的医案,最早的方证对应医案是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就是90个医案,按照仲景条文来用方的医案,所以是方证对应最早的医案。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曹颖甫的医案,还有岭南四大金刚(易巨荪、陈伯坛、黎庇留、谭星缘)的医案。研究《伤寒论》有很多不同派别,比如气化、五运六气等等,到临床还是离不开方证的。例如陈伯坛,他讲气化、升降的,但又不同于陈修园、黄元御,但是用起经方来还是方证,包括曹颖甫也是,曹诊一人“脉结代,心动悸”用炙甘草汤,后此人买舟到广东找陈伯坛,也是用炙甘草汤。所以曹氏说:“此仲景不易之法”。

——黄仕沛

7月24日起我们将连载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方证相对医案。

两大名方实对偶而出,异曲而同工也

——失眠脱发案

王某,女性,27岁。因睡眠不佳10余年,逐渐出现脱发,头发成絮脱落。四处求治,所服滋肾养肝、益气补血不少,毫无应效。自念脱发多年,己成定局,无心治疗。后经本院总护长说之,推介前来。

初诊:年8月25日。见其头发稀疏柔弱,色黄无泽,头皮可见。言语间吐露焦虑忧心之情,且夜不成眠,口苦咽干。黄师认为久用补肾生发,了无裨益,先宜开郁以调之。遂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处方:生龙牡各30克(先煎),柴胡24克,黄芩15克,法夏24克,党参30克,大枣12克,桂枝12克,茯苓24克,大黄6克,磁石30克(先煎)。另:桂枝60克、补骨脂60克,浸入95%酒精ml中。一日三次揉擦头皮。为方便涂药,把剩余头发剃掉。

患者遵嘱治疗,如是月余之后,睡眠好转,已见稠密发根长出,患者转忧为喜,心臆遂开,仍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并嘱将其头发随长随剃,以便擦药。12月初因事返乡,索方回家,继续治疗。头发已是茂密色黑矣。

[按]

《内经》谓: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骨藏精,故人七岁、八岁发长齿更,五七、五八而发坠齿槁。又曰:发者血之余。肝藏血,脾统血。更曰:肺为上焦,主气,其合皮毛。上焦开发,熏肤,充身,泽毛。如是脱发无不关乎肝、肺、脾、肾。无怪乎时医每以滋肾养肝、益气补血矣。现既未收预期之效,则应另寻蹊径也。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夫桂枝加龙牡汤之发落为失精营卫不和。而此例口苦咽干,虚实并见。柴胡加龙牡汤与桂枝加龙牡汤实对偶而出,异曲而同工也。

经方辨治精神症状的“曲径通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辨治精神症状案(四则)

观仲景关于精神症状的论述,散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章节中,非独此方。详见本书“经方辨治抑郁证”一文。

就精神病患之“如狂”类症状,例如“如有神灵”之百合病;“象如神灵”之脏躁证;“独语如见鬼状”之大承气汤证,“妄行,独语不休”之防己地黄汤证,“喜忘”、“其人发狂”、“其人如狂”之抵当汤证,“其人如狂”之桃核承气汤证……曾阅《章太炎先生论伤寒》,书中载先生因反清而与邹容同入狱,狱中邹容因积愤成疾:“体温温不大热,但欲寐,又懊恼烦冤不得卧,夜半独语骂人,比旦皆不省,炳麟(章太炎)知其病少阴也,念得中工进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病日已矣…”。我们亦曾以防己地黄汤治愈一例舌红少苔,皮肤干燥,乱语不寐,证属阴亏津少者。故遣方用药当精思密考,不可胶柱鼓瑟。

案一

杨某,女性,79岁。帕金森病史7年,起病时以行走迟缓为主要表现,近2年来曾多次于我院住院康复治疗。长期服用美多巴及泰舒达控制帕金森症状。近半年患者病情明显加重,面部表情明显减少,听力下降,行走迟缓加重,并见平衡障碍。年1月13日,患者因带状疱疹入我院住院,予柴胡汤合葛根汤治疗。但患者夜间出现烦躁乱语,言语不相接续,并有小便失禁。次日查房,患者不能回忆夜间情况。考虑帕金森晚期及长期服用抗帕金森药物引起精神症状。遂与黄师短信联系,师曰:“可试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处方:生龙牡各30克(先煎),柴胡24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大枣15克,桂枝12克,茯苓24克,大黄6克,磁石30克(先煎),法夏24克。服药2日,患者已无夜间烦躁乱语,可安静入睡。仍予继服,未见再有复发。

案二

冯某,女性,84岁。12年前有左侧基底节梗塞病史,因右侧肢体乏力,行走不便,长期居住老人院。近两年来开始出现近事遗忘,独语,双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曾外院行头颅CT:皮层下动脉硬化,脑萎缩,双侧基底节医、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塞。已明确“血管性痴呆”诊断。年1月15日因腰痛入院,入院后对症处理。患者夜间烦躁,高声喊叫,循衣摸床,致同房皆难以入睡。受上述帕金森患者启发,亦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药同前。2剂后呼喊声音减低,又2剂夜间可安静入睡。

案三

谭某,男性,90岁。年1月19日因急诊支气管炎入院,平素虽生活尚能自理,但行走蹒跚,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下降。入院第一天晚上,患者彻夜上床下床、床边走动,不听劝告。考虑患者高龄,已存在认知障碍,初涉陌生环境引起烦躁不安。亦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药同前,2剂后患者已无夜间到处走动。

案四

郑某之母,80多岁。素好活动,体尚康健,去年夏某日清晨,自己起床,独往楼下花园,后被人发现她躺在喷水池中,水没至颔下,双目紧闭,不语不言,医院。2天后出院,仍木僵不语,家人急甚,邀师往诊。家人搀扶她时,全身放软,双脚不迈步,对她说有名医来看你了”。只见她双目紧闭,不瞅不睬,问而不答,呆若木鸡。无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3剂。师1月后见到郑某,郑某说其母自服完3剂药后,神色渐复,现活跃如前矣。

[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第条:“伤寒七八日,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皇汉医学》曰:“此方以胸满烦惊为主证,其余皆客证也”。又载《餐英馆治疗杂话》:“此方用于痫证及癫狂屡得效,如前所记,今世病气郁与肝郁者十有七八,肝郁者,为痫证之渐,妇人尤多肝郁与痫证,若能知此,当今之杂病不难治疗矣”。

前三例精神症状以谵语、妄行、独语不休为主。第四例却是以一身尽重为现证。所谓主证、客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

如前所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小柴胡汤之变方。乃小柴胡汤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之合方。《伤寒论》第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再细推敲,本方除上述两方合方外,更内寓大柴胡汤、苓桂甘枣汤、柴胡桂枝汤诸方之意;其证除第条外,实可含:寒热、呕吐、心悸、气上冲、脐下悸、头眩、头痛、耳聋、耳鸣、目赤、心下急、面热如醉、潮热、肢节烦疼等。烦、惊、谵语更可引申至癫、狂、痫诸精神症状。本方温凉补泻并用。诚如《医宗金鉴》曰:“是证也,为阴阳错杂之邪。是方也,亦攻补错杂之药。…以错杂之药,而治错杂之病也”。故此可从多角度观此方。

现代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已证明,该方对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代谢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故对痴呆、癫痫、抑郁等精神疾患皆有疗效。









































谁看好了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4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