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医话第4期处方与思路

本期医案回顾:

G女士,53岁初诊:.08.28

主诉:下肢浮肿头昏沉现病史:型体偏胖,面黄红。下肢肿,乏力,困倦头昏,多寐,不够睡,面略红,心慌,无恶风怕冷,恶热多汗,眼痒,咽部不适,易饥,口腔溃疡略有,腰痛,胃纳可,二便正常。舌红,苔中后部白腻,脉软无力。腹诊:腹压偏高,无压痛既往史:肾盂囊肿;甲状腺结节;早搏;高血压

一诊处方:

黄芪35g生白术15g防己10g炙甘草6g川牛膝15g石斛15g赤芍10g丹参10g狗脊10g杜仲10g西洋参5g7付二诊:.09.04浮肿易饿明显改善,头昏服药第一天最好,后仍昏沉,但较服药前有改善,口腔溃疡未作,易热,出汗,无口干,不怕冷,舌红。处方:上方7付

思路讲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病例,首先还是从六经辨证的角度辨她的病。对于定位,我们先一层一层的排除,她平常怕风怕冷、身上酸痛不太明显,也没有明显的呼吸道、鼻炎的症状,皮肤的表现也并不明显,所以太阳这一层是不明确的。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她有水肿,我们以前提过一个越婢加术汤,风水、太阳病,但是该患有心慌的表现,而且脉偏弱,一般不考虑麻黄剂,所以,先把太阳给排除掉。

接着少阳。她脉不弦,没有明显的口苦,而且她的情志表现也像是一个心宽体胖的那种类型,不像少阳病,并且脉象不支持,这样也可以将少阳排除。

她容易热,容易出汗,有一定的阳明病的表现,但并不是像白虎汤、承气汤的那种表现,而只是一种阳明外热,有一点类似于竹叶石膏汤证。

那么再往里太阴病,太阴病一般来说有胃肠道的反应,而她没有,虽然没有,但是她毕竟有身重困倦乏力、脉弱,没有明确的实证阻滞,因此太阴病不能排除。

然后是少阴病。该患有腰痛,脉偏弱,舌红苔少,有可能有少阴病的问题,即很有可能有少阴阴虚——肾阴不足。

最后看是否有厥阴的问题,似乎也不明确,该患没有那种爆发性的一些症状,脉象也是一种软弱的脉,厥阴病也基本可以排除。

因此,从六经辨证来看,该患主要是有阳明外证,同时有太阴和少阴阴虚的可能。

她困倦乏力,她没有明显的瘀或者阻滞,因此肯定跟虚有关系,这个虚的话,一个是太阴,一个是少阴。如果阴虚的话,少阴一般不会导致这么明显的困觉乏力,而且她阳虚症状也不明显,因此,考虑太阴病中气不足是可以成立的。

她有出汗、腿肿等症状,这是黄芪证,黄芪证完全可以解释她困倦乏力的状态,中气不足,阳气不得生发,上面的气血不足,就是困倦乏力,没有精神,好像供血不足一样,气血不得升发,就沉到下面去了,所以就是腿肿。还有就是阳明外证的问题,阳明外证正好跟阴虚火旺有一定的关系,我们说阴虚火旺是由于肾阴不足,虚火浮到阳明的位置上,导致肺胃的热,但这个热跟这个中气不足,应该说是两个问题、两个病位。但是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中气下陷以后,不得升发,《内经》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如果中气不足,脾气不得散精,不能上达于肺,所以气血就沉在中焦,甚至沉到下焦去,所以她下边儿就有腿肿,而且当气血沉到中下焦以后,阻挡了相火向上升发的路径,这样相火就积压在中间的位置,这个地方热就多,因此就容易饥饿,消化的就快。李东垣讲过元气与火不两立,中气下陷以后压抑相火,反过来,相火郁闭会更加耗伤中气,所以说她容易饥饿,而且饥饿的时候是特别不舒服的,浑身无力,类似于抠心挖胆的不舒服,必须得吃东西才能缓解。再加上本身她就有阴虚火伏,相火向上伏越到肺胃这一层,所以说更加重了她中焦的虚火,饥饿感就更明显,而且虚弱乏力。

所以对于太阴那层,我们就选择了防己黄芪汤,也是有一定的方证的对应,她容易出汗、腿肿、又虚弱无力,只不过一般防己黄芪汤是汗出恶风,而她有汗但不恶风,不恶风的原因就是因为她虽然有黄芪证,虽然有阳气不得升发于表(按理说表的阳气不足,应该怕风),但是她同时也有阴虚,相火伏在肺胃这一层,等于她有阳明的外证,即外热之证,因此,如果从阳明这个角度来说,她阳明的热大于体表的寒,或者说有一部分阳气浮越在外面,导致怕冷表现不出来,实际上,对于黄芪证来说,体表的阳气是相对不足的,但是被阳热所压制,所以体现不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死守“黄芪证怕风”的这个问题,很多人觉得黄芪证必须得怕风,没有怕风便不敢用,实际上用过很多病例,是个黄芪人,不一定有怕风的表现,但是她有中气下陷的问题,把握住这个病机就可以用。

综上,这个病例常规还是六经辨证来走,然后选方用药。但是,这个病例主要是体现的知识点有两个,一个是黄芪证,另外一个是阴虚证。黄芪证一般表现为汗出恶风、虚弱、皮肤肌肉比较松弛、肌肉萎缩、容易出汗、腹部无力等表现,但是如果有别的兼症的话,有时候有些症状表现不出来,对于该患而言,就得从抓病机入手,该患属于是中气下陷,阳气不足,阳气不得生发。

点评:大家的想法主要有几个方面,因为她的主诉是头昏沉、腿肿,很多人从痰湿、湿阻来分析。但是从这个整体症状来说,虽然她偏胖、腿肿,但是她很多问题痰湿证并不明确,特别是她那个舌象,舌红苔少,不支持痰湿阻滞,而且我们想,如果痰湿阻滞,引起清气不得升发,也可能病于别的地方,还应该有别的表现,她好像也并不明显。

还有认为她是一个表闭的,我们说麻黄证有心慌的人可以暂时先排除掉,尽量这个时候先不选择麻黄。

还有认为这种情况是肾虚,而且认为是肾阳虚,这个依据不太充分,她汗出、不怕冷、不怕风、口干、舌红苔少,这都支持阴虚,而不是阳虚,她也没有冷的表现,虽然她有困倦乏力的表现,类似于少阴病的“但欲寐”,但她不是那种肾阳虚的表现,不能说只要但欲寐,就想到肾阳虚,而且她没有别的症状,依据不支持。我们不能单纯通过一个症状来辨证,不太准确。还有说她的病机是肝气不得舒展、导致阳气不得升发的,她没有那些肝郁的问题,我们说没有伤阴的问题,依据不充分。

还有一个说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她的主要矛盾是中气下陷,所以用补中益气汤大的问题没有,大的方向没有错,但只是不够全面,未能照顾该患兼有的阴虚,所以说也不是太合适。

还有一个认为主要矛盾是阴虚,但是阴虚很难解释她困倦、身重、乏力这种现象,单纯阴虚恐怕解释不了,但是阴虚以后,火往上伏,上面有火也可以引起头昏沉、不精神,但是那种不精神应该是一种不安静的睡眠,因为火在上面,可能有多梦的表现,而她不是,她睡得很实,而且白天还是困觉,这个用阴虚很难解释的通,而且脉也那么虚,阴虚的脉往往是偏芤脉,而不是那种软无力的脉,所以,防己地黄汤的大方向应该恐怕不行,这个太沉降了,而她的主要矛盾在于清阳不生。

每个病例我们都是反复训练六经辨证的规律,每个病例都体现一个知识点,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而这个主要矛盾我们是否能够认识的到,比如这个黄芪证,还有上一期分享的医案(病机为瘀血),以及再上一期的越婢汤证、风水证,这些都是知识点,如果我们对简单又很常见的知识点认识不够准确,复杂的病就会更加混乱,因此必须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搞清楚。

精一中医学社

精则一也,一则精也。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儿童白癜风能看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4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