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有关水气的论述及其临床运用

一、水气的含义

为何将水肿称为水气?(水肿着重症状而言,水气针对病机而言)

1.水在体内的运行,有赖肾阳的气化,脾的运化,肺气的宣化通调,及三焦膀胱的通调气化。

2.水可化气,水与气可互相转化。

3.治疗上《血证论》指出,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

二、水气篇的内容

1、分类: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水,偏表;心、肝、脾、肺、肾五脏水,偏里。

2、治疗原则:发汗、利尿、逐水

3、治疗:

风水可用越婢汤、防己黄芪汤

皮水可用蒲灰散、防己茯苓汤

正水可用麻黄附子汤

里(肌肤之里,非表里之里)水可用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

黄汗可用芪芍桂酒汤、桂桂枝加黄芪汤

气分可用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枳术汤

4、指出了血分与水气的区别: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

5、血分病的发病机制:血不利则为水(当归芍药散,指导治疗肝硬化腹水)

三、风水的治疗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偏盛),面目肿大,有热(脉滑),名曰风水。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痛,身体反重而痠(湿),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

王旭高:在外之风邪与在里之水湿合而为病。

蒲辅周:急性肾炎初起为外邪与内湿互结,太阳经腑并病,营卫不利,导致气化和水液运行失常。

风水病因:风水的病因为外邪与内湿互结,治疗应用解表法。

治疗思路:除越婢汤、防己黄芪汤外

1.治湿病的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

2.肺胀(面肿为风,脚肿为水)可转化为风水,所以治疗肺胀的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可借用治风水(兼有咳嗽气喘)。

3.“病溢饮(痰饮水湿同源一流)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所以大小青龙汤可借用治风水。

4.治正水的麻黄附子汤及《伤寒论》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可用治风水兼少阴阳虚者。

5.治里水的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也用治风水。前者有内热,后者属表寒。

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本用治黄疸有表证者,也可用于风水。

7.治疗暑湿在表的新加香薷饮

8.银翘散、银翘马勃散(风热夹湿)、桑杏汤(风燥)

辨证要点:

风水:颜面先肿,肿在腰以上,头面特别突出,脉浮;或脉不浮,但肿势骤急,腰以上为甚;西医化验蛋白尿,面脚不肿,但脉浮。

1、外寒兼少阴阳气不足:上证兼腰背怕冷,四肢不温,苔白舌淡,脉沉——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2、外寒内饮:初起有恶寒发热,寒重热轻的表现,无汗,喘咳不得平卧,喉中有水鸡声,痰白稀,口渴而不欲饮,腹胀,尿少,苔白脉浮弦——小青龙汤,兼烦躁,为有郁热,可加石膏。

3、外寒内饮里热:全身浮肿,咳逆喘息。或渴(里热)或不渴(表寒),有汗(里热)或无汗(表寒),有大热(表寒)或无大热(里热),脉浮偏大——越婢汤,痰多呕吐加半夏,湿多肿甚或便溏加白术,外寒重里热轻,大青龙汤。

4、风湿在表:一身骨节疼重,无汗——麻杏苡甘汤(伴微郁热)。寒湿在表,恶寒发热,无汗,身烦疼,脉浮,苔白厚——麻黄加术汤

5、风湿郁热兼入血分:兼见风疹隐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消风散,往往见尿常规有红细胞(+)。

6、风热:发热恶寒或不恶寒,咽喉肿痛,口干鼻塞,咳嗽痰易出,色黄质稠,头面眼睑轻度水肿。兼燥者,鼻唇咽喉干燥,苔白舌淡红,脉浮——咽痛为主,用银翘散,咳嗽明显者桑菊饮;感秋燥而咳者,用桑杏汤;咽喉滤泡明显,银翘马勃散。

7、暑湿在表:热象不明显,香薷饮;热象明显,新加香薷饮;一身骨节烦疼,秦艽羌活香薷饮;小便短赤而黄合六一散(滑石对夹湿的发热效果很不错)

8、风水表虚证:恶风,汗出,一身尽重,防己茯苓汤

9、湿重,兼有表证:藿朴夏苓汤;表证不明显,三仁汤;热象较明显:薏苡仁竹叶散(白蔻仁、连翘、茯苓、滑石、通草);咳嗽,咽喉干燥,舌苔厚:杏仁汤(蔻仁、桑叶、黄芩、连翘、茯苓、滑石、梨皮);

10、水肿消除之后,遗留蛋白尿:开始水肿厉害,麻黄杏仁薏苡仁汤;开始肿的不厉害,咽喉痛为主:银翘散、银翘马勃散;咳嗽:桑菊饮、桑杏汤。

--------------------待续-----------------

注:本文根据伍老视频整理

伍炳彩

赞赏

长按







































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昆明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3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