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佳明日记快速 炙麻黄、甘草、干姜、桂枝备6克,细辛5克,石膏(打碎先煎半小时)45克,五味子l0克,法半夏、杏仁、芍药各12克,苡仁15克。
服一剂,热减,咳喘皆减,胸部仍觉闷病,连服三剂,热退神爽,咳喘已平,胸病亦消
,唯口淡,偶有稀白痰;前方去石膏,续进3剂,诸证若失,唯纳食欠佳。胸透双肺野清,下肺炎病灶影完全消散;白细胞6,/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z6%。予陈夏六君丸调理善后,病去人安。(新中医l;(4>:
按语:本案感受外邪,胸闷咳喘,痰多质稀,脉浮滑数内饮,兼有郁热,故用小青龙加石膏法取效。
四、胸痹(冠心病)刘景棋医案:
马某某,男,59岁,年5月18日初诊。胸憋气短,微咳,心前区经常疼痛,背部发凉疼痛巳四年。发作时,出汗,口渴,服硝酸甘油片后始能缓解,电图检查为心肌劳损。舌红苔薄白,左脉沉弦,右沉。印象:胸痹。辨证:饮犯胸鹰,胸阳被遏。治则:解表散寒,温化痰饮*处方:麻黄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9克,半夏9克,五味子9克,一剂。服药后稍有烦躁,两小时后缓解,心前区疼痛亦随之消失。年后复查末加重。(《经方验犯;18》按语:
寒饮相搏,阻于胸府,胸阳痹阻,而病胸痹。用小青龙汤温化寒饮,治本之措也。据报道,冠心病患者表现有痰饮证候者,本方有较好疗效。
五、悬饮(胸膜炎、胸腔积泊)熊曼琪医案:
陈某某,女,59岁,美国华侨,年9月l7日诊。咳喘痰多反复发作四月余,伴胸痛一周,入院前曾在医院,用多种抗菌素及止咳药无效,咳嗽渐甚,痰多质稀,近一周伴石侧胸胁疼痛,咳嗽气促,病情加重,故专程从美国回相国治疗。诊时神疲乏力,咳嗽痰多,质稀色白,卧则气短,右胸胁疼痛,咳唾转侧左侧亦有引痛,口渴喜热饮,舌谈偏暗、苔白略滑,脉细滑。体温37.1。一37.5℃,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60毫米汞柱。右胸稍隆起,叩诊过清音,左下肺呈浊音;右侧语额强,左侧语颤减弱,双肺呼吸音减弱,以左侧为甚;有下56闻及湿性哆音。痰培养:肺炎双球菌;白细胞11,/立方毫米冲性77%,淋巴22%。胸透及x光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左胸膜增厚粘连,左肋膈角变钝,见有移动性液体,左膈活动受限,右肋膈角稍钝,密度增高,左上肺陈旧性肺结核。
中医诊为悬饮。届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不利。治悬饮,常用十枣场类方。患者病久体虚,恐不堪峻逐,故拟温肺化饮,给予小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五味子、桂枝各10克,干姜、炙甘草各6克,细辛3克,法半夏、杏仁各12克,白芍、桃仁、云茯苓、丝瓜络各15克煎服,每日1剂。
服药3剂,咳嗽、胸痛等症明显减轻,咯痰少,可平卧。以此方加减进服20余剂,呼吸平顺,卧起行走自如,咳嗽、胸痛等症均愈,出院时查各生理常数均正常。为巩固疗效,带本方数剂,加用理中丸以调理善后。(新中医13<4=:18=
按语:悬饮之证,多用十枣汤收功。然本案患者病久不愈,正气不支,攻之必不堪任,因证属寒饮内停,故径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竞收全功。
六、汗出张育清医案:
吴某某,女,49岁,年9月18日初诊。患者自汗已三年,不分冬夏,稍动则汗出浸衣,甚以为苦,医作表卫不固,迭进益气固表药,乏效。诊得患者汗出清冷,背部常有恶寒感,头晕,乏力,口中和,胃纳一般,二便自调,舌苔薄白滑,脉沉弦。证属饮邪阻肺,治节失职,汗孔开合失司。
治拟温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味:麻黄、细辛各3克,桂枝8克,白芍12克,干姜、五味子各7克,茜草5克,麻黄根、法半夏各10克。服2剂,汗出减少。再进2剂,自汗止。续服玉屏风散,以善其后。
按语:自汗以卫阳不因者多,然本案久服益气固表之剂乏效,因究肺主皮毛,汗出不时,乃废理开阅不利之故。今肺有饮邪内阻,治节失职,不主宣发,致汗孔开合失常。予小青龙沥温肺化饮,以绝病本,加麻黄根一味,不仅收敛止汗治标,而且与麻黄相配,一开一圃,以助废理开因复常。辨治得当,顽疾尽拔。
七、呕吐(幽门不全性梗阻)王新昌医案:
赵某某,男,48岁,年9月4日初诊。半年来经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呕吐,吐物为涎沫夹杂食物残渣,遇寒加重,时发时止,伴院腹闷胀,吸气纳呆,消瘦乏力,头晕心悸。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沉细。钡餐透视:胃蠕动增强.幽门钡剂通过缓慢。西医诊为幽门不全性梗阻。
病机为寒犯胃腑,水饮内结,宜温阳化饮:桂枝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干姜8克,麻黄6克,细辛3克,半夏15克,五味子9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两煎台和约毫升,一日分3—4次空腹服之。3剂后呕吐基本消失,惟腹胀明显,上方加炒莱服子30克仁6克,连服6剂,诸症尽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河南中医1;(5):45)按语:
本案呕吐虽无表证,但却遇寒加重,伴院闷纳果,苔白腻,脉沉细,本寒饮伏聚于胃皖之证,放每受外寒引动而发,以小育龙汤温化内伏之寒饮,则呕吐得止。
八、遗尿黄道富医案:
龚某,男,66岁,年4月26日初诊。素有慢性气管炎及习惯性便秘史。3个月前有口鼻气臭,头目昏眩,心下痞满不舒,咳吐涎沫不止。4月3日始小便次数增多,夜间遗尿,有时达3—4次,经多处治疗无效。近日又因外感风寒,咳嗽加重,不能乎卧,遗尿一夜达8次,形体消瘦,面色毗白,喘息气急,唇口发绀,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舌淡,苔白厚滑,脉浮弦。证属外感风寒,寒饮犯肺。
洽宜解表蠲饮,拟小青龙汤。处方:麻黄、桂枝、甘草各5克,姜半夏、白芍各10克,细辛、五味子、干姜各3克,水煎分2次热服。3剂后,身微汗出,咳喘大减,夜间遗尿减至3次。原方连进7剂,诸症皆消。续服肾气九月余善后,随访年余未复发。(新中医(9),46)按语:素有寒饮内盛,复加风寒外引,外寒内饮,郁遏于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令膀胱开合失司,而致遗尿。用小育龙汤温肺以固肾,化饮以制水,为下病上治之法也。
九、痛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朱莹医案:
王某,男,31岁。患肢体关节疼痛2年余,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经中西药治疗,效不明显,时轻时重,于年6月12日来我院就诊。经详细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双手腕、手第一指关节、右脚历骨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遇冷水后加重,二便调,舌淡红,苔白润,脉弦细。
此乃痛痹之顽证,着力温通除湿,以小青龙汤化裁:麻黄6克,生姜15克,赤白芍各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5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附子12克(先煎),木瓜15克,木防己10克,炙甘草12克,6剂,1日l剂。服药后,关节肿胀明显减轻,继服16剂,病愈,以后末再复发。(甘肃中医学院学报U92;<3=,36—37
按语:本案为寒气胜之痛痹,从其舌脉之象,又知有饮邪内停,寒饮搏击,侵于经络关节而发痛痹。用小青龙汤在于温寒化饮,寒去饮化则经脉自通。当然.本方虽温散有余,但祛风通经不足,故加二活、附子、木瓜、防己等以弥小青龙之不足也,终令病愈。可见,小青龙非只月于寒饮咳喘之疾,经过辨证加减,其用广泛。
[补述]刘渡舟教授指出,临床运用本方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一)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目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按语:此或为该种体质的人,久患)
(二)辨咳喘: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重(遇寒加重或者夜里加重)
(三)辨痰涎:肺寒津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
(四)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
(五)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
(六)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者,即可使用小青龙汤。
临床45例病案的症状并列表进行统计,统计病例的性别、年龄、主症、或然症、舌象、脉象等项目。结果:小青龙汤证症状中症状出现率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咳嗽、痰多、喘息;或然症有发热、干咳、口渴、噎阻、小便不利、少腹满、水肿7个。结论:小青龙汤证症状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或然症上,在主症上表现不突出。
案一:赵某,26岁。新产满月,由并州返忻州。途中感受风寒,致娇脏失却清肃之令、肺气壅遏而咳嗽不休。虽经多方医治,均未中病,迁延已逾月余。倦怠神疲,日渐消瘦,自疑肺结核而来就诊。经胸透,心、膈、肺未见异常,求服中药。望其面色萎黄,略显浮肿,形态畏冷,时已至夏,头仍双巾。舌质淡红,苔白滑。询知恶寒,无汗,夜间鼻塞,咳喘气短,痰涎清稀,且泛白沫。胃纳不馨,时呕吐清水,二便正常。诊得脉象沉细。观其脉症,知为风寒束肺,支饮停结。治宜辛温发散,宣肺化饮。
拟小青龙汤加味:麻黄6g桂枝6g白芍6g甘草4.5g半夏10g茯苓10g细辛3g五味子3g生姜6片二剂药后汗出津津,当晚咳嗽大减,二剂后咳逆全止。患者得陇望蜀,因乳汁不足,要求同治,遂拟六君子汤加味治之。
按:小青龙汤证病机,系外有表寒,内有水饮,致肺失宣降,通调失职。临床以冬春较多见,然炎夏之际恣意饮冷,贪恋空调,或泳池久浴,雨淋露袭,及久服、过服清凉药、消炎药,皆可形成小青龙汤证。临床有久咳不愈者,虽无恶寒发热之表证,但喉痒即咳,咳痰不爽,日轻夜重,口渴不思饮,或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者,亦小青龙汤之适应证也,切不可早用寒凉,冰伏其邪。干姜、细辛、五昧子用量以3~5g为宜。三者不可或缺,曹颖甫视三药为一药,深得仲圣之真谛也。(文章出处:临证实验录)
小青龙针对的是什么症状呢?是感冒后,在心下有水气。怎么来理解呢?就是在胸腔里有大量的水不能及时的转化掉。本来水应该往下走,肺就是一个冷却器,水气遇冷应该变成水往下走,或者是变成水蒸汽通过汗液排泄掉。但现在这两条路出现了问题。由于受风寒,皮肤毛孔都关闭了,汗液不能排泄;皮肤就影响肺的功能,水也不能顺利地往下走了,于是就聚集到心下这个部位。
水气停留在心下这个部位,不能被机体正常的运化,不能转化成正常的津液,所以就津液不足,出现口渴的现象。有的时候还有小便不利的情况,小便少,是因为这个水在心下停留,导致了膀胱的功能失调。
其他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干呕、发热、口渴,气喘、咳嗽、痰多(这个痰是比较稀的痰,白色或者没有颜色),有时候咳嗽的不能睡觉。有时候病人脸色很黑,面部有水肿的现象。
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多,一个原因就是输液造成的。本来受了风寒,应该发一下汗,把风寒赶出来就好了,但是病人却去输液了。这样风寒随着输液一起往体内走,首先影响的就是胸腔这个部位。所以好多人感冒了去输液,然后可能就不发烧了,但是面色很苍白,胃口也不好,怕冷,特别是咳嗽长期不好,有时候会绵延1个多月。这个时候用小青龙汤效果非常好。
处方:麻黄3、桂枝5、炙甘草5、白芍5、半夏5、细辛6、干姜5、五味子6。煮药的方法和以前是一样的。
这个方子虽然叫小青龙,不过也比较猛,一般说应用不要超过5副。因为这个方子比较燥热,所以不能经常吃,有的时候病人要是吃的多了,有可能出现鼻子出血的问题,不过这个方子的量里面有些药物都降低了。里面的细辛稍微多一点,但是如果少了的话,治疗咳嗽效果就不好了。药店里的卖中药的常常墨守陈规,一般超过3g他就不卖给你了。有一句俗话,叫做细辛不过钱,其实原来指的是在散剂中用的,做汤剂的时候量这么少可能就没有疗效。
小青龙汤在宏观上的现象就是身体体表有寒,里面有水气。也就是说外有寒,里有水。对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如果符合这个原则都可以用,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以前有一个朋友,也是在12月份,感冒了,当时天气比较凉,肯定受的是风寒,医院里输液,后来烧慢慢的退了,但是咳嗽是越来越厉害,咳嗽的不能睡觉,脸憋的通红,再去做检查,成肺炎了。于是换上更高级的抗生素,一输好多天,肺炎好象有越来越厉害的表现。后来电话问我,我当时在外地出差,就开了这个小青龙汤。先让他用了3副,等我回来问他,说吃完一副咳嗽就开始好转,三副药吃完了去检查,肺部的炎症就吸收的差不多了,然后过两天就慢慢的恢复了。
上面这个是本来受风寒感冒了,输液的时候液体在体内运化不了,这个水都存在胸腔了,所以检查的话肯定是不正常的。
如果风寒感冒的时候,去吃银翘片或者其他的治疗风热感冒的药,也会造成这种情况,原理是差不多的。
另外也有另一个朋友,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老咳嗽,特别是到了晚上,一声接一声的咳嗽,根本不能睡觉。正好我到这里来,就在一起吃的饭,她当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嗓子都哑了,非常的憔悴。诊断后就开了2副小青龙的加减方。晚上她回去就吃,结果第一副药吃了不到20分钟,声音就恢复正常了。很高兴地给我打电话,说:没有想到你还很神呢。
还有疑惑?问题还没解决?想要更多干货?
回到主页,在对话框中回复任意你所关心的关键词:
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麻黄各半汤,苓桂术甘汤,乙字汤,痤疮,带状疱疹,高血压,痞证,胃痛,皮肤过敏,月经不调,头痛,小青龙汤
海量干货等着你!:如果您有收获、热爱分享渴望帮到更多的朋友,
太原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