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产后遍身疼痛怎么办

产后痹,古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中风”等。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邪,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发生于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由于失治或误治常可数年不愈。

它具备“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证候特点,同时,由于其发病于“产后”这一“气血大亏”的特殊生理时机,与内科“痹”证有所不同。

明代《医方类聚》言:“夫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者,是气血不足,脏腑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劳役,动伤脏腑,虚损未复,为风邪所乘,风邪冷气初客于皮肤经络。

则令人顽痹不仁,赢乏少气,风气入手筋脉,挟寒则挛急也”。因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即提出了“产后痹”这一病名,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对待。

一、益气固卫

追溯产后痹最早的记载,当属《小品方》中的“产后中柔风”:“产后中柔风,举体疼痛,自汗出”。《类证治裁·痹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良,风寒湿乘虚而袭。”

卫气者,“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产后气血大亏,营卫失调,卫表不固,腠理开阖失司,故疲倦乏力,自汗不止,怕冷怕风。风邪挟湿乘虚而入,风性善行数变,故痛处遍布全身,湿为阴邪,重着粘腻,故肢体沉重,肢节肿大;治疗首重益气固卫,调和营卫,兼以驱邪。

风湿伤于肌表,故脉浮身重,卫阳素虚,不能固表,故汗出恶风。“浮而汗出恶风者,为虚邪,拟防己、白术以去湿,黄芪、甘草以固表,生姜、大枣以和营卫也”。

现肩背、肘、膝、腰、足跟疼痛,呈僵痛,活动后可稍减,怕风怕冷,汗出后症状加重,头怕风,乏力,心慌,心烦,情绪不畅,夜寐差,梦多,胃脘经常在食冷食后胀痛,纳食尚可,二便调。

舌质黯红,苔白微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产后痹,证属风湿在表,瘀血痹阻经络。治以益气固卫,疏风除湿,通经活络。仿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方组方。

久之经络痹阻,故关节僵硬,活动稍减。产后多虚多瘀,且气虚不能行血,瘀血内阻,血府不宁,故有失眠多梦、心悸、心烦。《陈素痷妇科补解·产后遍身疼痛方论》言:“产后遍身疼痛,……风寒余血十有五六,治宜调和营卫,祛关节间之风,经髓间瘀血,加以补气行血之药,则痛自止。”

方中以黄芪固护卫气,防己、防风散风除湿,黄芪合防己行肌表之水气,白术健脾化湿。

炒杏仁、炒苡仁配伍为《金匮要略》麻杏薏甘汤方意,杏仁宣肺利水,苡仁健脾渗湿,黄芪、桂枝、赤白芍配伍仿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意,黄芪补气行血,桂枝温经通阳,赤白芍、当归、川芎、甲珠、鸡血藤、忍冬藤、片姜黄配伍养血活血,通经活络。

秦艽,《本草征要》言:“长于养血,故能退热舒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疗风无问新久。”鹿含草,既能疏风除湿,又能活血。全方配伍,可达固卫表,补营血,散风湿,通经络的功效。

二、养血荣筋

程仲龄言:“产后遍身疼痛,良由生产时百节开张,血脉空虚,不能荣养……若按之痛而稍止,此血虚也,用四物汤加黑姜、人参、白术,补而养之”。

产后亡血伤津,血脉空虚而涩滞,筋脉失于荣养,临床表现为身体麻木不仁,不荣则痛,遍身疼痛,其疼痛程度往往不甚,且喜按揉。路老常随证变通黄芪桂枝五物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方剂

刻下:左半身麻木,睡眠易醒,白天冷,晚上热,夜间易出汗,纳食可,全身气窜,心口痛,腹胀,周身发凉,心神不定,月经量少,第一天色紫黑,有血块,白带不多,舌体胖舌质暗,苔黄腻,脉沉细小弦,面色晦滞,两目无神。

中医诊断:产后痹证,证属气血不足,肝脾不和。治以益气养血以荣筋,疏风化浊以调肝脾。

方药:生黄芪,当归,炒桑枝各30g,桂枝10g,白芍20g,竹半夏12g,干姜12g,黄连10g,炒黄芩8g,炒杏仁9g,炒薏仁30g,茵陈12g,砂仁(后下)10g,娑罗子12g,八月札30g,炒三仙各12g,生龙牡各30g。生姜一片、大枣两枚为引。5月14日复诊,述服药后诸症减轻。

小产后阴血亏虚,筋脉失荣则肢体麻木不仁,阴血不足,则潮热盗汗,心主血脉,血虚心脉失养则失眠、胸闷,血虚气盛,肝气郁逆而克土,致肝脾不和,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腹胀,腹中肠鸣、呕血、腹泻。

仿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养血疏风通络,仿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调和中焦气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载:“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其中黄芪益卫气行血,桂枝温经通阳,桑枝通络,当归、白芍养血,《金匮要略》载:“呕而肠鸣,心下痞,半夏泻心汤主之”。

方中以半夏、干姜辛开温散,降浊除痞,黄芩黄连苦寒泄热结,炒三仙、大枣、生姜和胃气,茵陈除肝经湿热,八月札、娑罗子疏肝气,解脾土之困,杏仁、砂仁、薏仁通畅三焦气机,生龙牡镇潜虚浮之阳气。

三、温阳除湿

《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的运行,因虚而停,因寒而凝。

产后痹,有风寒湿外邪侵入者,亦有肺、脾、肾阳虚,水湿运化不利,留滞于体内者。《金匮玉函经二注》曰:“温药能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阳气不足,内生水湿者,治宜温药,可温化水饮,水饮消散,津液四布,以致和平。

刻下:肘关节及上肢肌肉疼,髋关节活动后疼痛,双膝关节处按之疼痛,喜食烫食,进食寒凉食物后则胃痛,脘上胸中憋闷,着急生气后胃脘堵胀,乳房胀痛,心烦气躁,睡眠欠佳,有时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健忘,耳鸣,手颤,眼干涩,有飞蚊症,小腹两侧时有疼痛。

咳、大笑、晚间时有遗尿,乏力倦怠,足后跟疼痛,时有心慌易惊,下肢皮肤经常出现紫斑,颈部活动后易出现头晕,脐周按之疼痛,口唇干裂,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

治以运脾益气,温中和胃。处方:党参12g,炒白术15g,桂枝10g,茯苓30g,姜半夏12g,炒杏仁9g,炒薏米30g,炒三仙各12g,大腹皮子各10g,八月札12g,郁金12g,泽泻15g,炒枳实15g,陈皮12g,佩兰(后下)12g,六一散(包)30g。生姜2片。4剂,水煎服。

每至下午头胀痛,眼发沉,嗜卧,心慌耳鸣,健忘,口干,大便粘滞不爽,日一次,肛门周围潮湿,咽部发堵,双眼有飞蚊症,小腹肚脐周围疼痛,说话多时头有颤动感觉,头昏沉不欲睁眼,口唇干燥。

易感冒。白带粘,量偏多。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脉沉滑小数。治以:疏肝运脾,清化湿热。

方药:党参12g,荆芥穗12g,青蒿15g,黄连12g,炒苍术15g,炒白术12g,炒山药15g,生炒薏米各30g,茯苓30g,桂枝12g,当归12g,炒白芍18g,泽泻15g,椿根皮12g,鸡冠花15g,婆罗子12g,生龙牡各30g(先煎)。

舌质稍红,舌体中偏瘦,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尺弱。治以益气养血以荣筋,健脾益肾以培本。

处方:生黄芪20g,桂枝12g,炒白芍20g,当归12g,川芎12g,地龙12g,炒杜仲12g,桑寄生15g,生白术20g,炒白术12g,炒枣仁9g,炒薏米30g,补骨脂10g,炒菟丝子12g,炒三仙各12g,黄连10g,炒枳实15g,怀牛膝15g,生姜1片。14剂。

胃痛胃中堵胀、憋闷、饮食恶寒喜温,健忘、心悸、耳鸣、头晕。舌淡,脉滑弦细。

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湿,心胸阳气不足,不能温化水饮,痰饮留于心下,故而胸胁支满,饮邪上泛,清阳不升,故而头晕耳鸣健忘。水气凌心则悸。水湿停于心下,妨碍升降之机,肾阳虚弱,不能温阳化气,故而小腹拘急、遗尿。

《金匮要略心典》曰:“治水必自小便去之,苓桂术甘盖土气以行水,肾气丸养阳气以化阴,虽所主不同,而利小便则一也。”仿苓桂术甘汤、理中汤、二陈汤合方组方运脾益气,温中和胃,温阳化饮。

其中以桂枝温阳,化气行水,白术健脾利水,茯苓、薏米、泽泻利水渗下,肺为水之上源,以杏仁降肺气以行水,水饮停滞日久化热,以六一散清利湿热。党参、白术、生姜仿理中丸温补脾阳,枳实白术配伍健运中气,行气泄水。

姜半夏、茯苓、陈皮、生姜配伍仿二陈汤燥湿化痰饮,和中降胃气,佐以佩兰醒脾化湿。《本草求真》言:“槟榔性苦沉重,能泄有形之滞积。腹皮其性轻浮,能散无形之积滞。

故痞满膨胀,脚气浮肿壅逆者宜之。”大腹皮、大腹子配伍行水消痞。八月札、郁金配伍疏肝理气。方中有方,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共奏温脾阳化水饮和胃气之效。

脾运失职内生水湿,患者脉见小数,舌红,可知湿浊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肛门周围潮湿。湿浊上泛则头胀头昏不欲睁眼。

以白术、苍术、山药健脾燥湿;上诊以炒薏仁健脾,此诊加生薏仁清利湿热,以芥穗疏风升提肝木,青蒿芳香透散,清泄肝胆之热,当归、白芍养肝血,疏利肝胆以解脾土之困;椿根皮、鸡冠花、生龙牡燥湿清热固涩止带。娑罗子宽中理气。

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配伍地龙益气血通血脉,其中生黄芪益卫气,桂枝温经通阳,合四物汤养血柔肝荣筋。以炒白术、炒薏米健脾,生白术燥湿利水。地龙清热熄风,行经通络。

牛膝、杜仲、寄生补肝肾强腰膝,补骨脂、菟丝子补脾肾填精。《药性本草》言菟丝子:“治男子女人虚冷,填精益髓,去腰疼膝冷。”以炒枳实、炒白术、炒三仙配伍和胃消痞,黄连燥中焦湿热。

四、滋补肝肾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载:“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

产后痹病久失治误治,耗损肝血肾精,筋脉燥急,故关节抽掣疼痛。明·秦景明《幼科全针》曰:“痹者,内因肝血不足,外被寒湿所中,盖肝主筋,通一身之血脉也”。产后痹病程久远,致肝肾虚损,或先天体质孱弱,肝肾不足者,路师常从滋补肝肾以荣筋脉论治。

中医诊断产后痹证,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治以益气血,清肝胆,滋肝肾。

处方:太子参12g,功劳叶15g,麦冬12g,酒黄精12g,当归12g,川芎9g,炒枣仁15g,八月札12g,柴胡12g,黄芩8g,黛蛤散(包)6g,桑寄生15g,补骨脂12g,鸡血藤15g,生龙牡各30g,陈皮9g,生姜1片。14剂,水煎服。。

以太子参、功劳叶、麦冬益气阴,酒黄精、当归、川芎、炒枣仁养肝血,黄芩、黛蛤散清利肝胆,柴胡和解枢机,寄生、杜仲、补骨脂滋补肝肾,鸡血藤养血通络,生龙牡滋肝肾潜阳。全方上清下滋,滋补肝肾,清利肝胆湿热,和解肝胆枢机,以达荣筋止痛之效。

coco小编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1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