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90后中医我们的未来在哪里真

「你给病人开过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吗?」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面前的90后中医石琦被激怒了。

「说马兜铃酸致癌,那是在西医标准下评判中医,根本就是耍流氓。」他用手指敲击着桌子,大声反驳国际权威杂志的科研论文。

同一时间,一份被指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清单,正在互联网上流传。

这份清单中,马兜铃、细辛、朱砂莲、汉中防己等几十种中药材全部在列。中成药里,治疗咳嗽的「止嗽化痰颗粒」、「润肺化痰丸」、「复方蛇胆川贝散」,以及治疗胃病的「胃福颗粒」也全部被认为含有这种物质。

但在清单之外,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究竟是否致癌,尚无定论。

被指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

这已不是中医第一次被指责。

年,网络媒体「家庭医生」报道有婴儿服用中药「六神丸」后死亡,这条信息在后来被不断引用;

年,一名澳大利亚华裔儿童在接受「拍打疗法」治疗过程中死亡,虽然酿成惨剧者并没有医师资格,但舆论仍将焦点放在中医上;

年,演员徐小婷罹患癌症后,并未化疗,选择接受拔血罐、手指扎针等疗法,却依然没能挽回生命。网络上有声音将责任完全归于中医。

然而,争议漩涡中的中医,却是国人在生活中无法绕开的话题。

北上广三座城市,每一个社区卫生中心里,医生开具最多的便是中药,年销售数字达到82.5亿元。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高达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1/3——一个中国人为治病花掉的每3元钱中,就有1元用在中药上。

细小的中药药片催生出巨大财富。

全国有64家中药公司达到上市规模。其中,经营冬虫夏草的康美药业在上半年,净利润便达到21.52亿元。但与此同时,美国科学期刊「细胞」杂志却发表论文,称冬虫夏草并不具有其主打的抗癌功效。

而身处舆论与金钱风暴中心、每天面对患者的,则是那些一线中医。

在全国,5医院,拥有万张住院床位,每年有9亿人次通过中医问诊。给这些病人提供诊疗的,则是全国45万中医。

此时坐在我面前的石琦,正是全国45万中医之一。

「你们认为中医是科学吗?」

这是大学第一堂「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课,老师说的第一句话。

戴眼镜的男生大声应和:「是科学!」,坐在他旁边玩手机的石琦没吱声。

在中医大学念书,只是因为他高考物理52分。惟二的选择中,还有一所非理工类高校。物理不好的他,选择学医。

开学后,他拿到一本棕色的「中医基础理论」。书上写着「脾为阴土」、「胃为阳土」、「心属火」,石琦觉得有意思,但没找到这些描述的根据。

「中医基础理论」只是开始,石琦的中医课程并不轻松。

开学2个月,学校医院跟诊。高中就被老师说不够聪明的石琦,想在大学里笨鸟先飞,也报名参加。

诊室里站满各年级的跟诊学生,大一学生只有4个,老师只顾着诊病,偶尔跟高年级学生交流两句,根本顾不上石琦。没有专业知识的他看不懂老师的药方,也不敢问老师问题,害怕露怯。

在他眼里,跟诊还是有收获。

面对一个脖子疼得动不了的颈椎病病人,老师切完脉用拔火罐和放血进行治疗,病人疼痛马上好转。老师又开了几副药,就让病人回家了。

那是石琦第一次相信中医真的能治病。

中医大学的学生

对中医产生了好奇,石琦在没课的时候去图书馆,想看看中医到底怎么治病。他发现「中医基础理论」上那些难懂的理论,都是根据时令、节气、以及人体生物钟推导得出,甚至与「易经」也有相通之处。

升入高年级后的中医课程,更不轻松。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的临床应用全部要学;方剂学的汤头药诀全部要背,这是以后从医开药方的直接来源;刺法灸法学、推拿学要记下人体穴位,不认清就没法学针灸;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全部拥有自己的中医理论,也要一一学习;中医之外还要上西医内科学,为中西医结合打基础。

这些课本教材动辄上千页,考试画重点一画就是整本书。石琦期末拿到80多分,戴眼镜的男生拿了90多分。老师说石琦「悟性」还差点,他问悟性是什么,老师也说不清。

而在人类疾病中最难被攻克的肿瘤上,中医西医的矛盾出现了。

老师让学生们就中西医治疗肿瘤的不同治疗方法辩论。他加入支持中医一方,和对面支持切除和化疗的同学吵了半堂课,双方都不认输。老师最后给出结论:根据临床经验,具体还是要看病人体质。

在石琦看来,老师只是在「和稀泥」。

漫长的7年本硕连读结束,考试总能拿到80多分的石琦进了医院,在推拿科做医生。

听说他做推拿科医生,高中同学问学中医的怎么去按摩馆工作?石琦敲着桌子解释,中医也有推拿科,能治颈腰椎病、中风、内科、失眠、甚至帕金森综合症。

不过这些病症,和他暂时还没什么关系。

年轻医生并不负责门诊,他的工作只是对病人进行查体、安排治疗、以及看老师诊疗病人,光是上学时学过的切脉,就重新又学了好久。

没有病人相信石琦,他有时会向病人提一些多吃芹菜之类的食疗建议,但病人一定要再问过他老师,才敢采纳。有个50多岁颈椎病男人一进治疗师大门,看到石琦就问:能不能让你老师来?

医院的老师,爱向别人炫耀自己是全国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的弟子。

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老师,脱了白大褂就是一身运动服,医院跑步。坐诊时对病人柔声细语,对石琦要求却很高,还给他列出书单让他下班去看。

中医治疗病人

虽然病人不相信自己,他还是会在预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曾有一个腰椎病严重到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排队等候门诊,石琦预诊时告诉他,中医没办法让他减轻痛苦,劝他转去看西医。

病人不信,忍痛咨询过门诊医生后,当天湿着裤子就去看了西医。石琦感觉自己在医学上的判断还可以,开心了一天。

但开心总是短暂的。

一直对自己切脉功力不自信的石琦,突然听药房的同事说,内科有个医生,切脉只是把手搭在病人手腕上,无论病人脉搏如何,开出的药方几乎全部是书上的经典药方「止咳一号」、「化痰一号」。石琦顿时感觉,自己在切脉上下的功夫都白费了。

背了7年药诀的他还发现,现在的中药材受农药和化肥影响,功效不如从前,很多同事的应对方法,只是单纯加大剂量。

让他无奈的,除了行业内同事的不认真,还有患者的不理解。

很多病人拿中医当作治疗肿瘤的救命稻草。和发现肿瘤便要切除的西医不同,中医的理论是「人瘤共存」,认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肿瘤切除手术,可以让病人携带肿瘤生活,缓解痛苦,延长生命。但很多病人看到治疗方案,就怀疑中医会耽误自己病情。

更让石琦想不通的是:老师的挂号总是被病人抢光,为什么收入却还不如一些针灸科的年轻医生高。

他向老师提议,医院坐诊。老师告诉他,医院定下,退休后会被返聘,因为认真的青年医生越来越少,医院。

但石琦还是在为自己收入发愁。

每月月底,科室会让医生自己计算工资。石琦算了一下午,计算器上显示出.43这个数字。

生活质量不仅比不上那些创业的同学,医院工作的同学,更想不出什么时候才能买房买车,和女朋友结婚。

他还隐隐听到流言,说医院效益在下滑。除了肿瘤科、针灸科几个科室,其他人很可能要降工资。

石琦还在上班时看到过医闹。

即使是全院最受重视的肿瘤科,也经历过一个病人家属的大闹,医院耽误自己丈夫病情,是杀人犯,一边坐在地上大哭,一边要求医生偿命。

那天石琦向老师说这件事,本来想问老师有没有遇到过医闹,最后还是忍住没问。

身边同辈的年轻医生,医院。

一个为了做医生考了3次研究生的朋友,医院半年便草草离职,有一口流利英语的他在外企找了份医药代表的工作,入职月薪便是现在的2倍;还有个同门师姐,已经入职5年,突然辞职,靠丈夫关系做了公务员。

做中医还不是同学中工资最低的。一个留在中医大学当老师的师兄,现在每月只有元工资。

聊起现在学生水平怎么样,师兄说:「跟咱们一样,高考成绩不上不下,过两年就得有人开始混。」

石琦有些尴尬。

但石琦不知道的是:

年在北京的理科平均录取分数,北京中医药大学仅为分,远低于分北京大学的录取线。也是在那一年,全国36个高考状元,无一人选择学医,更别提中医。

而香港地区,学医的高考状元占到7成。台湾地区最近50年的高考状元中,报考医学的人数最多,达到10个。

另一方面,虽然中药市场规模突破万亿,但利医院,投入中医医学研究却无人知晓。

「中医」只有一种办法赚到钱:各大地方台卫视播出的虚假广告中,多是假冒「老中医」贩卖的药品;今年被捕的江湖医生萧宏慈,是以中医「拍打疗法」作为赚钱手段;而曾经以「中医」身份开讲座诈骗的张悟本,也把与医学无关的骗术和中医硬扯上关系。

「中医药」市场一片繁荣,但让中医的名声更差。

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方舟子,十几年如一日反对中医,一篇「我为什么反对中医」的文章,从年登出,直到如今还在互联网上被人传阅。

知乎关于「有人说中医中药是我国最大的伪科学,你们怎么看?」的问题下,条回答中赞数最高的,全部是质疑中医的声音。

当人们热衷于比较中医、西医孰胜孰劣,中医存废的声音争吵不休时,却并没发现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那些真正坚持中医研究,用中医治病救人的一线医生,却仍在为生存奔波。

他们没有回报,也未得到尊重。

毫无疑问,中医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下显得稚嫩无比。断代,贫穷,动荡,让这门基于经验传承的古老学科在应当发展现代化的时,失去了现代化的机会。

有人说中医的生命力来自古老的历史,但实际上,它的生命来医院守望的一线医生。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她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经历次失败,才成功提取青蒿素,寻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救回数百万人性命,并受到权威医学认可。而她成功后依然没有得到







































白癜风能传染吗
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g/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