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为立夏,标志着节气上进入孟夏,历经小满后;在芒种时节进入仲夏时节,历经夏至后,在7月7日小暑节气进入季夏,接着便是大暑,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同时也是夏末,之后就是立秋节气,一般都是每年的8月初。
在这段时间,江南地区,绿肥红瘦,多数开花植物经过繁花的春季和夏初,此时已经结出盛夏的果实;因为“绿肥”,观鸟条件并不理想,且上海最精彩的冬候鸟以及春季过境旅鸟也远在千万里之外繁衍生息;当然更重要的是,户外温度湿度都非常的不宜人,所以通常是我户外活动最少的时节。然而今年,好像是基因突变,但凡捡到个把气温略低,又是多云、阴的天气,就会说走就走,背包外出进行观察记录。很幸运的是,得到先生(兼司机)的理解支持和陪伴,在小暑刚过的7月9日,尚在梅雨期,天气阴雨,恰是外出进山的好时机,也正好满足一下自己的一个小小心愿--补上在浙西临安进行一次夏季自然观察。
仍然是选择了熟悉亲切的浙西临安山里,三个不同的生境-柘林瀑、大明山和相见村,每个地方都有几笔非常美好的记录,回来整理之下,植物竟然也有80多种,而动物,尤其是昆虫更是出奇的多。稍微了解了一下背景信息,就吓坏了--中国的已知植物种类超过3万多种(来自百度);中国的已知鸟类将近种(来自百度);而中国的昆虫(所有的六足动物,还不包括我们常见的八足动物-蛛形纲动物)已知的就有10万多种(来自《昆虫家谱》张巍巍著)。实在是不敢深想,就在坑边看看,浅尝辄止。
今年特别喜欢持续去一个地方进行自然观察,对环境越熟悉,就越了解去哪里可能找到什么;还可以收录一种植物(物种)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花、果、叶,甚至开始看树皮;而一旦越来越熟悉,就会忍不住越来越亲近,一旦靠近,又会发现另一个世界-微观但是浩如烟海的“虫界”。自然,就像一本信息量巨大的书,不同的人看,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带着不同的心情和心念看,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恰恰会吸引我不断地去看去看,就像一本真正的好书,可以反复看。当然,大自然,比所有的书籍和电影加在一起还要奥妙、神奇许多许多。
柘林瀑
夏季的溪谷。。。颜色是绿色,声音是震耳欲聋的虫鸣,节奏不同,频率各异,分贝大到和同伴说话基本靠吼,吼了几句之后,决定放弃话语权,完败。
相见村
大明山
距离上次来大明山(5月22日)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景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上山步行的起点提前了,而山顶新修的缆车站也更远了,也就是前前后后都要多爬几百米,另外山顶的凌空栈道也关闭了一部分,幸好还有一部分是开放的,不仅让我们少走了一段暗黑的空调洞穴,还让我收获了新种。
?
(备注给自己:以下绿色标题的为首次记录的小惊喜,紫色标题的为再见亦是欢喜的老朋友!)
1,桤(音:期)叶树科髭(音:滋)脉桤叶树
不仅是加新的种,也是加新的科,第一次看到桤叶树科的植物,还顺便加新了一个汉字“桤”。植物志中对它的花描述很详尽,初见之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它的“气质”的描述:“落叶灌木或乔木,高2-10米;总状花序3-6枝成圆锥花序,长6-17厘米;花瓣5,白色,芳香。。。花期7-8月;生于海拔-1米的山谷疏林中。”如果不是夏季刷山,如果不刷到米以上的高度,还真的可能无缘和它们见面。而在一片浓绿的植被中,它的花香比白色的长长的总状花序还要招摇,是它的花香把我的视线最终引向了这一小片茂密的乔灌木。
2,列当科圆苞山罗花
这种小可爱的草本花,就是在山顶栈道边的崖坡上发现的。一见之下,觉得肯定是加新,仔细琢磨,这气质又似曾相识,而且就是在这附近的百丈岭上,山罗花!
这是年9月在距离大明山不远的百丈岭古道上拍到的山罗花卵叶变种。
再仔细看看圆苞山罗花。。。
乍一看就能发现花冠下唇的蜜导部分有的呈鹅黄色,有的呈紫红色。仔细观察了一下欲放未放的花朵,下唇均呈鹅黄色,那么可以推测,它的蜜导纹原本是黄色(黄色可能是在模仿花粉的颜色,吸引传粉者),“而过了传粉期后,也需要信号告知传粉者。。。一些花在传粉后,整朵花或者花的一部分颜色会改变,这也许是最有趣的通告方式了(--在本例中就是从黄色变成了紫红色)。会改变颜色的花朵相当普遍。植物制造回馈(传粉者)用的花蜜需要耗费能量,而花朵通过信号阻挡回头客的做法对传粉者和被传粉的双方都有好处。”(摘自《传粉的力量》)
另外这次查阅资料的时候还有一个发现,山罗花属植物是“半寄生植物”。
半寄生植物(hemiparasite),具有光合能力,不完全依靠寄主植物亦能生存的,而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和矿物质则全部来自寄主。-来自百度百科
比较熟悉的一种半寄生植物是槲寄生属,和山罗花类似,有绿叶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网上查到有关山罗花属植物的寄主:“生于山坡灌丛,通过根部寄生到其他植物的根上,对寄主植物没有特殊喜好,遇到谁算谁。”看来是不挑食的好孩纸。
3,毛茛科柱果铁线莲
应该是铁线莲属的加新种,可惜有些脸盲,没有get到本种的气质特点,唯一有帮助的特征是,这个季节这个地区只有这一种铁线莲在盛花。就像在最寒冷季节绽放的新年第一种铁线莲-单叶铁线莲,除了你,也没谁了。
4,山茶科木荷
看到脚下的落花。。。
抬头寻找,终于实现了小心愿之一-在山里看到原生境中的山荷开花。倾慕多年,首见开花是年6月在上海植物园。得益于今年自己的进化-终于敢于在盛夏走入山野,让我赶上了山荷的花事尾声,而第二天在大明山,看到了更加盛大的山荷花事,心中感恩,即使是为了看这山荷已经是值得,更何况还有无数的其他。
5,苦苣苔科旋蒴苣苔
如果说之前的髭脉桤叶树和圆苞山罗花完全是佛系加新,那么苦苣苔科植物(花友会简昵称为“苦家”),确实是心底早早就种下的草,因为照顾得好,并没有放任自己让它们长成过于强烈的欲望,秉持佛系刷山的心态,在最不经意的时刻-沿着盘山路从山脚往山上相见村开车,我一路目光刷坡,结果就在植物志描述的典型生境“山坡路旁岩石上”,发现了它们!
这活泼泼又静悄悄的天然生境,绝不输于任何人工花园精心打造的花境,与它周围可以无限延伸的自然融为一体,自带仙气一个原生花园。
它的中文名称来自于“螺旋状卷曲”的“长圆蒴果”:
它的花期就是盛夏的7-8月,想要看到它,除了机缘,还要免不了的汗流浃背,我还是觉得值得,这次美妙的偶遇,让我心中种下的苦家“小草”开始疯长,想在山野中再次看到苦家小仙女们的欲望有些按捺不住了。
6,蓼科虎杖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欺骗性的蓼科植物,看着明明是小灌木的样子啊,怎么就是蓼科了,真是自己学艺不精啊,以前一直把酸模以为成虎杖了,其实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认真的看到并记录)它。一查之下,在中国虎杖属内仅有一种,就是虎杖本尊,怪不得和其他认识的蓼科植物气质完全不同,真是认错一次印象反而深刻。根据植物志描述,它并非小灌木,而是看着像小灌木的“多年生草本”。在柘林瀑和大明山比较低海拔的溪谷边有看到过零星几棵,看看下面的图片,大家评评理,哪一点气质像蓼科的啦?!
7,蓼科金线草
顺便带上蓼科的另外一个独特气质的植物,夏秋两季在山里很常见。
8,唇形科浙江大青
大青属在上一版分类体系中归在马鞭草科中,现在划入了唇形科,虽然气质上看不出和“印象中”的典型唇形科植物有什么相似之处,科学工作者们在分子水平找到了划分依据吧。我们只管硬生生的记住。盛开在溪谷和山谷中的浙江大青似乎开启了本季大青属植物花事的记录,后面陆续记录到几种本属植物。
当然山里的浙江大青最美,不仅仅是我的评价,它的招“蜂”引蝶也说明了这一点。
碧凤蝶访花
黑长喙天蛾(暂定)访花
9,唇形科大青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记录野生的大青。后来在上海的绿地也看到了大青。到7月底,上海植物园的大青属海州常山也进入盛花期。
10,唇形科鼠尾草
在植物园、公园绿地见到过无数次各色园艺品种的鼠尾草,第一次见到原生的鼠尾草本尊,朴素到不敢认的程度。
11,唇形科水苏
再见亦是脸盲的水苏,至今尚未掌握本属气质特征。
12,唇形科大萼香茶菜
目前还是该属脸盲,继续记录总结气质要领。
13,爵床科九头狮子草
第一次在野外记录到,之前在上植见过引种的。
14,爵床科杜根藤
这两种爵床科的植物乍一看真的很像,所以在野外的时候,就以为跟前一天看到的是一种,随手拍了一张,结果回来放大仔细看,细节还是明显不同,一查之下还加新了!
15,杜鹃花科珍珠花
初看之下以为是5月末看到的江南越橘,但是觉得花序和花型仔细看都不尽相同,仔细询问叶老师,最后定了珍珠花,不仅是加新了种,也加新了一个属,也算是盛夏季节山里唯一开花的杜鹃花科植物。
16,百合科卷丹
第一次在山野中看到卷丹,之前在上海植物园里见过引种的卷丹。橙红色花被片上的紫黑色斑点,是这位深肤色百合科美女的标志性特征。
17,百合科野百合
念着这个名字,耳边就会自动播放这段旋律。。。(暴露年龄的致命线索)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
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
野百合也有春天。。。”
--《野百合也有春天》罗大佑词曲
这次在相见村靠近路边的山坡,看到零零星星几棵从浓绿竹林探出乳白色脸庞的野百合,明显已经是花期的尾声,植物志上记录它的花期是5-6月,拖到7月等着我,心怀感恩。
18,绣球花科圆锥绣球
虽然看到过很多次绿地公园里的园艺品种,第一次在山野中看到原生的状态,而且正值花期,大明山较高海拔的地方这一丛那一簇很是繁茂。
19,绣球花科粗枝绣球
20,绣球花科泽八仙花(绣球下级一个亚种)
这是山里此时最美丽的绣球属花事,一丛丛一片片生长在溪流边阴湿的林下或者在山顶栈道下岩壁凹洼处。在植物志中没有找到关于这个亚种的信息。
这个季节这个地区应该还可以看到草绣球在开花,可惜我没有记录到。
21,绣球花科浙江山梅花
最有特色的果实之一,像一串精致的蜡烛托。
22,卫矛科雷公藤属
细节不甚清晰的原因是,隔着一条山谷在对面崖壁上看到的一挂白花,拍下来勉强可以看,叶老师秒定雷公藤。看介绍,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为啥没有看到更近的呢,也许是它就盘踞在我路过的某棵树上,被树冠遮挡不得而见。从PPBC上选用一图,观摩一下细节:
(上图来自PPBC图库,请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