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一个复诊患者。首诊病历见链接。《知守》系列——经方实践录
唐某,女,32岁。
首诊:-08-06。门诊号:
二诊:-08-11。
复诊,前方2付后耳鸣即消失,睡眠明显改善。近期偶发泛酸欲呕,偶有头部眩晕。近期发作湿疹,身痒,范围不大,余正常,要求调理月经量少。
太阴证,太阴邪风水饮。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汤加减。
当归15,炒白芍20,川芎8,茯苓20,生白术20,泽泻20,桂枝12,炙甘草6,干姜9,大枣10,茯神10,姜半夏10。
9付,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温服。
按:本案患者首诊以“耳鸣“为主诉,需要迫切解决,因其少阳太阴病机,与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后,1剂知2剂已,症状消失。今日复诊,要求调理月经量少。但是详细问诊,患者不仅仅有月经量少这一个亚健康症状,尚且有”泛酸欲呕、眩晕、湿疹“等,联系已经解决的”耳鸣、失眠“症状。无论是”泛酸欲呕、眩晕、湿疹“还是“耳鸣、失眠“,这些症状都指向一个病机,即太阴证病机。太阴邪风虚热阶段,会出现”湿疹、耳鸣、失眠“等症状,太阴水饮血痹阶段,会出现”泛酸欲呕、眩晕、月经量少“等症状。所以该患者哪怕出现阳经证,太阴证依然是其本,最后都需处理,否则患者难以摆脱亚健康状态,这就是分析病机的好处,依据来源于症状,而不拘于症状。
回到本案,目前“泛酸欲呕、眩晕、湿疹、月经量少“,故主理太阴,表里同治。处方与当归芍药散合桂枝汤加减,方义中尚有小半夏汤、泽泻汤两张小方。以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针对月经量少,桂枝汤解太阴邪风针对湿疹瘙痒,小半夏汤化痰止呕,泽泻汤祛饮定眩,几张处方都是太阴证常用方。(睡眠已无碍,茯神可以不用)这个处方下去,身体瘙痒、湿疹应该能迅速化解,呕吐眩晕应该发作持续减少,月经量少的问题尚需要时日,有形之血不可速生。
回顾太阴证,许师将其偏表的分三个阶段:邪风虚热、水饮血痹、风水黄汗。这三个阶段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层层递进,后一个阶段包含前面的阶段。邪风虚热阶段以桂枝汤为治;水饮血痹阶段以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治;风水黄汗阶段以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桂枝加黄芪汤、芪芍桂酒汤为治。而本案患者表里同病,即有表上的湿疹瘙痒,又有里位的月经量少,故除桂枝汤外,还需合上偏治里的当归芍药散。
太阴证与水饮相关,病症复杂,同一病机下,由于正邪交争的结果,会出现各种症状(与西医研究单独的病原病菌不同,中医研究的是外在病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因为个体差异,相同病原微生物作用下,有人发病有人不发病)。又因为中风证(此中风证非西医的脑出血中风,同名异意)为阳证转阴的前兆、阴证转阳的转机。太阴中风,病退可入三阳病迅速缓解,病进可堕少阴厥阴病症情恶化,联系整个六经病证体系。故太阴证迁延难愈、病变繁多,有“太阴为杂病之薮“的说法,所以仲景《金匮要略》通篇都围绕太阴病来铺陈。野有蔓草,我今折取。
(本病案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对号入座,医院就诊。本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宦兆贵,男,(—),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师,从事针灸、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潜心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对六经辨证体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擅长从津液观整体观分析病情,并运用针灸和经典经方调理各种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
门诊预约时间:全周预约就诊
预约-
宦兆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