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经方方证探研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编者40年读经典、识方证、用经方临床实践为基础,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为主线,突出经方“方证相应”核心理念。

内容涵盖经方方证的鉴别要点、患者体质特征、腹证特异表现及后世伤寒名家有关经方的独到见解案,按六经分证原则,以方为纲,以方证要点为目,对余首常用经方方证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具体深入的阐释解读,力求使经方方证具体化、客观化,有利于临床正确识证、识病,遣方选药,进一步拓宽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空间。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适合经医院校学生、广大基层中医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经方的含义和特点(1)

二、《伤寒杂病论》的核心内容各是什么(1)

三、《伤寒杂病论》的源流和传承(1)

四、“经方”与“时方”有何区别(3)

五、经方与日本汉方(3)

六、谈八纲与六经的关系及六经实质的探讨(4)

七、瘀血、水毒、食毒———谈仲景的发病观(7)

八、《伤寒杂病论》的核心理念是“方证相应”(11)

九、因势利导,扶正祛邪———谈六经病的证治特点(15)十、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谈表里同病的规则(16)

第二章太阳病证治(18)

第一节桂枝类方(18)

一、桂枝汤(18)

二、桂枝加葛根汤(22)

三、栝楼桂枝汤(24)

四、桂枝加厚朴杏子汤(25)

五、黄芪桂枝五物汤(27)

六、桂枝甘草汤(29)

七、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30)

八、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2)

九、桂枝加龙骨牡蛎汤(33)

十、桂枝去芍药汤(35)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35)十二、桂枝加桂汤(36)

十三、苓桂五味甘草汤(37)

十四、桂枝人参汤(39)

十五、苓桂术甘汤(41)

十六、苓桂枣甘汤(44)

十七、茯苓甘草汤(45)

十八、五苓散(46)

十九、防己茯苓汤(49)

二十、炙甘草汤(50)

二十一、小建中汤(52)

二十二、黄芪建中汤(55)

二十三、当归建中汤(56)

第二节麻黄类方(57)

一、麻黄汤(57)

二、葛根汤(61)

三、葛根加半夏汤(64)

四、麻黄加术汤(64)

五、射干麻黄汤(65)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67)

七、小青龙汤(69)

第三节其他解表(72)

一、防己黄芪汤(72)

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74)

第三章阳明病证治(76)

第一节表里双解类方(76)

一、白虎加桂枝汤(76)

二、桂枝加芍药汤并桂枝加大黄汤

....

第六章少阴病证治()扶阳解表类方()

一、麻黄附子甘草汤并麻黄附子汤()

二、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白通汤()

四、桂枝加附子汤()

五、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六、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七、附子汤()

八、真武汤()

九、乌头汤()

十、乌头桂枝汤()

十一、桂枝芍药知母汤()

第七章厥阴病证治()温脏安蛔、调和寒热及调理肠胃类方()

一、乌梅丸()

二、柴胡桂枝干姜汤()

三、当归四逆汤()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五、半夏泻心汤()

六、生姜泻心汤()

七、甘草泻心汤()

八、黄连汤()

九、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十、温经汤()

十一、黄土汤()

十二、鳖甲煎丸()

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书籍详情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为了大家在“医本好书”得到更好的售后服务,推荐您添加“医本好书售后群”,您购书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会有专人为您解答哦~

长按下方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8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