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科普谈谈乙型肝炎的那些事儿

“医生医生,我的小孩怎么没有乙肝抗体,小时候不是接种过乙肝疫苗吗?”

最近,随着新生入学体检,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没有乙肝抗体,然后跑来社区询问并接种,问的较多的是“宝宝们在出生后已经接种了三针乙肝疫苗,为什么还是没有?”为此,小编专门请教了我们的预防接种的老师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解答。

目前,国家提供免费的乙肝疫苗给新生儿接种!

乙肝疫苗

医院都会在新生儿出生24h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上臂三角肌),之后的1月龄和6月龄会再次注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为3针次。接种疫苗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它属于保护性抗体,一旦有乙肝病毒进入体内时,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且不会伤害肝脏。然而,很多人都觉得接种了乙肝疫苗后就不会感染乙肝了?其实不然,乙肝疫苗也是有时效性的,通常情况下3-5年,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有的体内的乙肝抗体存活时间长一点,有的则短一点。所以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很多小朋友被查出抗体弱阳性或阴性,这都是体内的乙肝抗体开始衰减,我们则需要再次注射乙肝疫苗增加抗体哦。

■为什么要接种乙肝疫苗呢?

乙肝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感染乙肝病毒后可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年龄越小,成为慢性携带者的可能就越大。部分人慢慢转化成为慢性乙肝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

■什么样的人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呢?

乙肝病毒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多为围生期或婴幼儿时期感染。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了严格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是因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与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增高。

■日常接触会感染吗?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卫生间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两对半与大小三阳是什么呢?

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筛查俗称「两对半」。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b:乙肝病毒e抗体

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常见检测结果和说明的问题如下:

1.未感染乙肝病毒。(也未产生抗体)

2.既往感染乙肝病毒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3.既往感染,并产生抗体或急性感染已恢复。

4.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

5.「小三阳」,乙肝病毒感染,传染性相对较弱。

6.「大三阳」,乙肝病毒感染,传染性强。

■如何正确预防乙肝?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办法。

选择正规的门诊接种点,

如实的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有不适暂缓接种,再次预约下次时间。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对疫苗成分过敏,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的疾病都不适合接种。

■乙肝疫苗的副作用

乙肝疫苗的副作用是比较小的,不用特别担心。比较常见是,注射部位的疼痛和触痛,一过性发热,接种部位红肿,乏力,恶心,一般也不会很重,不需要特殊处理,1-2天可自行缓解。当然,如果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就要及时就医。

乙肝虽然可怕,但是疫苗的出现对我们来说就是一道坚固的城墙,保护着我们的健康。接种乙肝疫苗,也是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中心

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8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