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十八反禁忌都不怕对,因为痛风就要用

痛风病程进入慢性期后,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痛风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受累关节增多,疼痛加剧,并出现痛风石。在这个阶段,抗炎镇痛药虽能使症状暂时缓解,但痛风炎症往往不能完全消退,甚至不能奏效。

中医认为,痛风慢性期痰湿积渐日久,变生痰瘀,则发关节漫肿疼痛、硬结、畸形、僵硬等症。湿为阴邪,当以温药和之。即使有兼夹关节红热、舌苔黄腻等化热现象,亦属于标证,非四妙之类单纯清热利湿所能起效,而应使用温经散寒、化痰散结之力较强的乌头、半夏、浙贝母之类方能奏效。

但乌头与半夏、浙贝母等的合用,在理论上违反了中医“十八反”的配伍禁忌,但历代中医也有应用,且在治疗疑难杂症上取得良好疗效。如宋代《普济本事方》和《圣济总录》中的趁痛丸:草乌与半夏、南星、白僵蚕、乌药、熟地配伍治疗走注历节,诸风软痛,卒中倒地,跌扑伤损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头(附子)、半夏、浙贝均含多种生物碱,经炮制后毒性大大降低,且均有抗炎、镇痛作用。从制半夏与制乌头所含的其它成分分析,未发现其化学成分属于配伍禁忌,也未检测到其化学成分之间能产生新的毒性。

制乌头与制半夏、浙贝母等药材合用,治疗慢性痛风(痰湿阻滞证)痛风经常规西药治疗无效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疗效满意,复查肝肾功能及血液分析亦未出现异常表现,说明制乌头与制半夏、浙贝可以配伍应用,且对寒凝、痰瘀之痛风证疗效确切。临床上只要辨证属于寒湿、痰凝等阴浊之邪的痛风患者可大胆配伍应用。

基本方组成:制川乌(先煎)15g,制半夏10g,浙贝母10g,桂枝10g,白芍10g,薏米仁30g,萆薢10g,土茯苓20g,川牛膝10g,秦艽15g,炙甘草10g。关节肿胀明显者,加车前子15g,泽泻10g,防己10g,等等。每天1剂,水煎分上下午服用,15d为1个疗程。

按:本方以温通化痰、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为法。制川乌、制半夏、浙贝母温经散寒,化痰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为君;薏米仁、萆薢、土茯苓利湿泄浊消肿为臣;桂枝助川乌温经通络止痛;白芍养阴清热,防乌、桂之温燥;秦艽、川牛膝清热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解药之毒性。诸药合用,使药至病所,痰湿得化,结滞得通,效如桴鼓。后期还可酌加健脾补肾之品以巩固疗效。

加减:关节皮色潮红且皮温升高者,可加知母6~10g,黄柏6~10g,忍冬藤20g;关节皮色晦暗者,可加桃仁、红花各10g,丹参15g。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小儿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丹芪偏瘫胶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