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学妇科之子肿篇

《中医临床学》妇科之子肿篇

妊娠三四月至六七月后,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子肿”。《金匮要略》称其为妊娠有水气。根据其肿胀部位及程度之不同,分别又有“子气”、“皱脚”、“脆脚”等名称。如在妊娠七八月后,只是脚部浮肿,休息后即可消失,且无其它不适者,为妊娠晚期常有现象,可不必治疗,产后自愈。若肿胀继续加重,延至大腿,外阴以至下腹部,或漫延至全身各处,并有尿量减少,体重明显增加,则属病态,根据症状及部位,又有“子肿”、“子满”之分。

西医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轻症、妊娠水肿表现与本病相符者,可参照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产生,主要是素体脾肾阳虚,孕后肾失温煦,脾乏健运,以致水气湿邪停潴,泛溢肌肤,形成子肿。此外,胎气壅阻,气机滞碍,水湿不化,亦是发生本病的重要成因,兹分述如下:

(一)脾虚湿滞

孕妇脾气素虚,或过食生冷瓜果,内伤脾阳,致脾运化无权,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聚生水湿,浸渍肌肤,溢于四末而为水肿。如《经效产宝》云:“脏气本虚,因孕重虚,土不克水。”

(二)阳虚水泛

素禀肾虚,孕后阴聚于下,胎阻气机,有碍肾阳敷布,膀胱气化失职,且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浊水泛滥而为肿,诚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所说:“肾虚子肿,良由真阴凝聚,以养胎元。肾家阳气不能敷布,则水道泛滥莫制。”

(三)气滞水停

素多抑郁,恚怒伤肝,气机不畅,孕后胎儿日长,更阻气机升降,气滞水停,遂致肿胀。

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面目肿胀。

(二)理化检查

1、根据水肿的程度分为四度:

Ⅰ度:(+)小腿及足跟部明显浮肿,休息后不消退。

Ⅱ度:(++)水肿延至大腿与外阴部。

Ⅲ度:(+++)水肿延至外阴部及腹部,肿势较前明显。

Ⅳ度:(++++)全身浮肿或伴有腹水。

2、辅助检查:尿检:可有少许红、白细胞及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mg为异常。同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5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