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为暖温带阳性树种,生长适温为20-30℃,超过35℃则生长不良。抗寒性强,可耐短暂的-18℃低温,生长良好,山茱萸较耐阴但又喜充足的光照,通常在山坡中下部地段,阴坡、阳坡、谷地以及河两岸等地均生长良好,一般分布在海拔-米的区域,其中-米比较适宜。
山茱萸产地加工主要是去核和干燥。去核方法有3种:水煮、蒸法、烘法。整体山茱萸加工分为采摘、水煮、机制、烘干等四道加工程序,同时,水煮和烘干多用木柴。
性微温,味酸、涩。归肝经、肾经。
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药材鉴别
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功效与作用
1.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月经过多等症。
2.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果药入药,为收敛性补血剂及强壮剂;可健胃、补肝肾、治贫血、腰痛、神经及心脏衰弱等症。其性味酸涩、入肝、肾经。酸涩收敛,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眩晕耳鸣之症。
茱萸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和强身之药。
食用方法
山茱萸泡水
原料:山茱萸适量
制作方法:把山茱萸放进开水浸泡即可
山萸肉粥
原料: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早晚各食1次。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应用: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虚汗不止,肾虚带下,小便频数。
注意事项:3~5天为1疗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间断食用一段时期,以巩固疗效。发热及小便淋涩者不宜食用。
山茱萸治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
肾虚眩晕:山莱英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颇有效验。
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
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把山茱萸加入食物里,可以融合食物的营养,药效则与食物混合在一起,吸收则会更容易些
禁忌
1.不适合服用山茱萸的人群
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了命门火炽以及强阳不痿的患者,不宜使用。
除此之外,如果身体中还出现了体内湿热以及小便淋漓不尽的毛病,这类型的患者也最好不要将山茱萸服用,否则病情将会越来越重。
2.山茱萸不要和防风、防己、桔梗一起服用
山茱萸属于一种中药材,所以如果没有科学使用很容易导致这种药材和其他重要发生反应,有可能降低药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山茱萸的时候,一定要将蓼实作为使君。除此之外,山茱萸不能够和防风、防己和桔梗这三种中药材一起服用,否则会令身体出现异常症状。
3.孕妇不适合服用山茱萸
在怀孕期间的女性最好不要服用山茱萸,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4.山茱萸不可长期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是药三分毒”,因此,要想用山茱萸药方治病,最好是在医嘱下安全使用,以免对你健康会造成伤害。山茱萸营养价值极高,感兴趣的话不妨多来了解下。
猜你喜欢看
1、车前草:深受人们喜爱,也出现了关于车前草"副作用"2、慢性胃炎:清化湿热、温胃散寒、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最无聊的小游戏,你小时候一定玩过!超过分,有惊喜控制白斑发展白癜风病会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