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院麻柔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西医血液病的研究,并擅长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每次到他的门诊都是门庭若市,患者为看他的门诊至少要提前3个月预约。麻主任所在的科室,对于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也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本期邀请麻主任将对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进行讲解,希望能使读者有所收获。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方——祛风解毒汤
我们临证中发现过敏性紫癜以风热伤络型与风热伤络兼瘀血阻络型较常见,总以实证者居多,虚证者极少。所以在治疗上采用祛风解毒为基本治法,总结出治疗本病的高效经验方——祛风解毒汤,同时据不同证型配合祛风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中药行个体化治疗。通过临床的大量案例我们发现,祛风解毒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是肯定的,主要有以下三大优势。
祛风解毒汤对既往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的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型和风热伤络兼瘀血阻络型均有较好的疗效。
祛风解毒汤能有效控制皮肤紫癜、关节痛及腹痛等症状。
祛风解毒汤能改善患者的尿隐血及尿蛋白。
祛风解毒汤组成
金银花2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土茯苓30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萆薢12g,蝉蜕10g,防风10g,泽泻10g,赤芍10g,丹参10g,生甘草6g。用于风热伤络型,治以祛风解毒为主、佐以活血通络。
紫癜属风热伤络兼瘀血阻络型加强活血化瘀,在祛风解毒汤的基础上合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用药如下: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熟地15g,赤芍12g,生地15g,益母草30g,金银花15g,地肤子12g,白鲜皮12g,丹参30g,萆薢12g。
加减法
伴咽痛加牛蒡子12g,连翘12g。
伴胃脘部及腹部疼痛加元胡12g,川楝子12g,乌贼骨12g,白芍12g。
伴尿血者加大小蓟各15g,白茅根20g,旱莲草12g。
伴蛋白尿加益母草18g,黄芪30g,白花蛇舌草18g。
伴发热加水牛角15g,丹皮12g,生地18g。
伴便血加地榆炭12g,槐花12g,三七粉3g冲服。
伴皮肤瘙痒加地龙12g,穿山龙15g。
伴有关节痛加牛膝12g,汉防己12g。
方药释义
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清热解毒为主,其中金银花兼能疏散风热及凉血,蒲公英兼能利湿,土茯苓兼能祛风除湿。
蝉蜕、防风、白鲜皮、萆薢、地肤子祛风止痒,其中蝉蜕气清虚,味甘寒,轻浮而善除风热,具有清透达邪、发散诸热、拔毒外出之功。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称其“轻清灵透,为治血病圣药”。
白鲜皮味苦、咸,性寒,在《药性论》中记载其“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
赤芍、丹参活血化瘀。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配合防风、萆薢、地肤子、蒲公英、土茯苓等利湿,给邪以出路。
生甘草既能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又能调和诸药。
伴咽痛加牛蒡子、连翘疏风解毒利咽;伴腹痛加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加乌贼骨制酸止痛,加白芍缓急止痛;伴尿血加大小蓟、白茅根、旱莲草凉血止血;伴蛋白尿加黄芪、益母草、白花蛇舌草补气活血、利水消肿;伴发热加水牛角、丹皮、生地清热凉血;伴便血加地榆炭、槐花、三七止血;伴皮肤瘙痒加地龙、穿山龙活血通络,取“血行风自灭”之意;伴关节痛加牛膝、汉防己逐瘀通络止痛。兼瘀血阻络型加红花、桃仁加强活血化瘀。
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
祛风解毒汤的两组关键药物
祛风解毒药 我们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关键病机为风毒入里,因而祛风解毒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治法。在祛风解毒汤中,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蝉蜕、防风是为风毒而设,这些药都具有轻清灵动的特点,能够清泄上焦的热毒,由于风毒最容易袭扰上焦,因而这些药对于风毒是最合适的,且不像黄连、黄芩那般苦寒伤胃,适合长期服用,这对于某些顽固性的紫癜是十分有利的。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在本方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主要有2点考虑:①基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对于紫癜的风邪,除运用祛风散邪的防风、金银花药外,还需运用丹参、川芎等活血药。②基于“久病必瘀”,对于某些久病的紫癜患者,往往见到皮疹发暗等瘀血表现,此时活血化瘀就显得更加必要了。临床体会早用活血化瘀药具有避免疾病迁延不愈的作用。
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中医诊治过程
初诊
患者,女,44岁,年9月28日初诊,以“双下肢出现皮疹半年”前来就诊。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出血斑点,伴有腰痛及关节痛,仅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皮疹未见明显减退,反而有加重趋势。
年9月25日查尿液显示,尿红细胞/μL,尿白细胞(-),尿蛋白10mg/dL。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
刻下见:双下肢布满皮疹,皮疹大小不等,暗红色,压之不褪色,略高出皮面,有些皮疹融合成片状,关节痛,无红肿,腰痛,饮食差,大便调,舌质暗红,苔厚,脉实。
考虑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属中医“血证”范畴。
辨证为风热毒入里,气血瘀滞,处以祛风解毒汤加减。具体用药:防风10g,赤芍15g,蝉蜕12g,紫花地丁15g,丹皮15g,川芎15g,清半夏10g,陈皮10g,土茯苓30g,丹参30g,川牛膝20g,炒白芍20g,红花6g,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1剂/d。
二诊
年10月5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后双下肢皮疹基本消失,仅大腿根部有少许皮疹,腹痛消失,腰痛缓解,饮食较前明显增强,出现轰然汗出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无特殊。患者自述时有乏力,口干,汗出,考虑气阴不足的可能性,在原方基础上加强益气养阴。处方如下:防风10g,赤芍15g,蝉蜕12g,紫花地丁15g,丹皮15g,川芎15g,清半夏10g,陈皮10g,土茯苓30g,丹参30g,川牛膝20g,炒白芍20g,红花6g,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珍珠母30g,煅牡蛎30g,浮小麦30g,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1剂/d。
三诊
年10月12日三诊,服药后患者轰然汗出明显减少,紫癜基本消失,仅大腿内侧出现数个散在出血点,近几日出现胃脘部闷胀不适感,双下肢疲倦明显,守二诊方加苏梗调气理胃,改川牛膝为30g,处方如下:防风10g,赤芍15g,蝉蜕12g,紫花地丁15g,丹皮15g,川芎15g,清半夏10g,陈皮10g,土茯苓30g,丹参30g,川牛膝30g,炒白芍20g,红花6g,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珍珠母30g,煅牡蛎30g,浮小麦30g,苏梗10g,生甘草10g,20剂,1剂/d,嘱患者服药后行尿液分析检查。
四诊
年11月9日四诊,患者诉皮疹全部消失,近期家里琐事多,所以容易出现疲倦乏力,饮食可,无腰痛、腹痛,查尿液显示尿红细胞(-),尿蛋白(-)。嘱其注意生活饮食,以一诊方14剂,1剂/d口服,巩固治疗。
本例患者具有典型的皮损表现,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紫癜比较容易。该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系统,拖延半年之久,出现紫癜颜色偏暗以及舌质淡暗等血瘀表现,所以治疗时在祛风解毒的基础上加强活血化瘀药的运用。从这则案例中,我们体会到中医对于紫癜皮损的消除十分迅速,仅7剂中药,紫癜即基本消失。本案中患者的病程较长,同时出现尿蛋白阳性,所以并没有立即停药,进行巩固治疗近1个月复查尿蛋白转阴后减药巩固治疗,防止复发。
安卓客户端
苹果客户端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模拟试题现已上线,长按识别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白癜风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