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刘希彦胡胡
栝楼桂枝汤
身热足寒颈项强
头摇面赤背反张
口噤紧弦为痉病
栝楼合入桂枝汤
原方:栝楼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一身尽疼日晡剧
汗出当风伤冷取
表湿已汗名风湿
麻杏苡甘主不虚
原方:麻黄半两(去节,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防己黄芪汤
脉浮恶风汗身重
风湿已虚水不通
黄芪草枣姜白术
防己减肥消水肿
原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百合病类方歌
百脉一宗百合病
卧起无常神不宁
口苦便赤脉微数
虚热淤血显为因
生地黄汁治淤血
主药百合清芳定
汗后知母下滑赭
更有鸡子吐后平
原方:百合知母汤方: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
滑石代赭汤方: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碎,棉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棉裹)
百合鸡子汤方:百合七枚(擘)鸡子黄汁一升
百合滑石散方: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
防己地黄汤
其病如狂喜妄行
独语胡言不休停
其人脉浮无寒热
二防草桂地两斤①
①二防:防己、防风
原方: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二分生地黄二斤
黄芪桂枝五物汤
肢体麻木血痹随
脉紧脉微津难回
桂枝汤里倍生姜
表虚诸证黄芪为
原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少腹弦急阴头寒
目眩发落失精伤
脉虚芤迟为清谷
神志亢躁梦亡阳
草枣龙牡姜芍桂
补肾还仗大循环
原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酸枣仁汤
虚劳虚烦不得眠
血瘀血虚神难闲
知茯芎草齐五味
重用枣仁为镇敛
原方: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二两
大黄蛰虫丸
五劳虚极腹硬满
羸瘦甲错两目黯
瘀血久证若得全
再加抑郁与喜忘
凡事过则留瘀伤
外虚为象里实牵
四虫三黄草三两①
二仁干漆芍药襄②
①虻虫、水蛭、蛴螬、蛰虫为四虫,大黄、黄芩、干地黄为三黄
②桃仁、杏仁为二仁
原方: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蛰虫半升
八味肾气丸
虚劳腰痛腹中拘
小便不利一溲一
干地薯萸阴敛阳
苓泽丹附桂枝齐
原方: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炮)一两
射干麻黄汤
喉中阵阵水鸡响①
射干麻黄治寒痰
紫菀冬花淡而燥
细辛夏枣五味姜
①水鸡:青蛙
原方:射干十三枚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八枚(洗)
厚朴麻黄汤
咳而脉浮气壅上
厚朴担纲杏麦散
辛麻姜夏五味子
平喘更有石膏降
原方: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麦门冬汤
虚热肺萎麦门冬
咽喉不利气逆胸
合参合米补津液
半夏大枣草建中
原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肺痈三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白散千金苇茎汤)
大枣葶苈丸熬过
肺痈有喘不得卧
胸满振寒吐浊脓
桔梗巴豆贝母落
胸中甲错久瘀伤
唐人千金苇茎汤
口燥不渴热烦满
桃仁薏仁与瓜瓣
原方: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丸大大枣十二枚
桔梗白散方: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千金》苇茎汤方: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栝楼薤白半夏汤
心痛彻背为胸痹
胸上结痰与短气
薤夏栝楼酒一斗
若加枳朴心中痞①
原方:栝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①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捣)
大建中汤
胸腹寒痛冲皮起
寒实之证兼呕逆
蜀椒干姜合人参
不欲饮食有胶饴
原方: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胶饴一升
木防己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膈间支饮水结气
心下痞坚木防己
面色黧黑石桂参
实者去石苓硝理
原方:木防己汤方: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木防己二两桂枝二两人参四两芒硝三合茯苓四两
苓甘五味姜辛汤
寒咳若因支饮起
冒渴胸满冲气低
干姜茯苓司气化
辛草五味开阖机
原方: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半升
越婢汤
风水恶风一身肿
虽自汗出热不重
外有麻石行表水
草枣生姜来建中
原方: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黄土汤
便血吐衄血行妄
灶心黄土厥阴方
阿胶地黄与甘草
术附黄芩理阴阳
原方: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
薏苡附子败酱散
其身甲错手足疮
内有肠痈本寒凉
腹皮虽急按之濡
附子薏苡与败酱
原方: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大黄牡丹汤
肠痈肿痞腹绞痛
发热自汗恶寒共
大黄芒硝来攻下
牡丹桃瓜去痈脓
原方: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枚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桂枝茯苓丸方
其癥不去腹中聚
血结于下宜早去
桂枝一味理循环
苓丹桃芍来祛瘀
原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芎归胶艾汤
虚寒虚热难分明
腹痛漏下血不宁
胶芍草地制虚热
艾叶芎归借酒行
原方:芎?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四两
当归芍药散
淤血水饮难分明
腹中隐痛神不宁
芍药担纲泽泻助
归芎祛瘀苓术平
原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半斤
半夏厚朴汤
咽吐不去喉中黏
半夏厚朴化痰涎
茯苓利水苏叶散
健胃气化姜在前
原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甘麦大枣汤
妇人脏躁悲欲哭
象如神灵身不舒
草麦大枣当茶煮
安中清升可常服
原方: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温经汤
暮即发热腹急满
唇口干燥五心烦
冬夏芎归参姜草
吴萸桂胶药牡丹
原方: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去心)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劉希彥:
湖湘劉希彥,幼時學文,及長學醫。隨傳統絲弦琴家汪鐸習琴,主修道家琴曲,又隨米鴻賓高士習易。
研究古中醫,著有《大醫至簡——劉希彥解讀傷寒論》一書。在“大家中醫”開有個人頻道。被國內多家書院和國學機構邀請授課。亦從事文學創作,出版有隨筆集《醫心帖》、小説《國王的收藏》。
胡胡,山西人,居上海。從商。喜歡中國傳統文化,隨劉希彥老師學習古中醫。
刘希彦胡胡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