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

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以下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1]、黄芪治小便不通:绵黄耆10克,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半。《总微论》。气虚白浊。黄芪盐炒25克,茯苓50克,为末。每服5克,白汤下。《经验良方》。   [2]、黄芪治表虚自汗,容易感冒:生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长期服用。   []、黄芪治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免痈疽之疾:用绵黄耆箭杆者去芦0克,一半生焙,一半以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粉甘草50克,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10克,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黄芪六一汤。《外科精要》。   [4]、黄芪治消化性溃疡:黄芪、党参、乌贼骨、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白及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5]、黄芪治老人便秘:用绵黄耆、陈皮去白各25克,为末。每服15克,用大麻子一合,研烂,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此药不冷不热,常服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   [6]、黄芪治痈疽内固:用黄耆、人参各50克,为末,入真龙脑一钱,用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三服。《本事方》。   [7]、黄芪治肠风泻血:用黄耆、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孙用和《秘宝方》。咳嗽脓血咽干,乃虚中有热,不可服凉药。以好黄耆四两,甘草50克,为末。每服10克,点汤服。《席延赏方》。   [8]、黄芪治: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耆、川芎合50克,糯米一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妇人良方》。   [9]、黄芪治肺痈得吐:用黄耆克,为末。每服10克,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三四服。《圣惠方》。黄芪的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芪黄芪的食用方法: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用法:一日15~0克,或用至60克。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1、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2、每天用黄芪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黄芪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阴虚盗汗,黄芪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黄芪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黄芪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阳气虚弱,黄芪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黄芪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疮疡久溃不愈,黄芪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黄芪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急性肾炎水肿,黄芪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黄芪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当归黄芪乌鸡汤   功效: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材料:乌鸡肉克洗净,切块,当归15克、黄芪20克洗净。   做法: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黄芪建中汤   功效: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   材料:黄芪15克,大枣10个,白芍15克,桂枝、生姜、甘草各10克,饴糖50克。   做法: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来源:《金匮要略》。黄芪补肺饮   功效: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固表,以五味子补肾敛肺,乌梅助五味子敛肺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   材料:黄芪0克,麦冬15克,五味子、乌梅各6克。   做法: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功效:本方重用黄芪补气,并鼓舞气血运行,以赤芍活血行滞,桂枝温通血脉。用于气虚血滞,肌肤麻木,或肢体疼痛,或半身不遂。   材料:黄芪0克,赤芍、桂枝各15克,生姜10克,大枣10个。   做法:煎汤饮。   来源:《金匮要略》。黄芪羊肉汤   功效: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材料:羊肉(肥瘦)0克、黄芪50克、花椒2克八角2克姜10克盐10克小葱10克   做法:   1、将羊肉洗净,切成厘米见方小块;   2、羊肉块放入炖锅内,加入调料及黄芪,然后加入倍于羊肉的水,用慢火炖烂即成。   1、黄芪用量,可根据肉量多少适当增减;   2、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用文火慢炖,约2小时左右即成。枸杞黄芪乳鸽炖汤   功效:补元气,在这个季节,经常喝,对调理身体很有好处。   材料:乳鸽、黄芪、枸杞、火腿粒、瘦肉粒、姜片、葱结   做法:   1、将鸽子洗净,去腥,去血水,将鸽子沸一下水,然后捞出,用凉水冲洗一下;   2、将鸽子切块,容易出味,放入炖盅,放火腿粒、瘦肉粒、适量黄芪与枸杞、姜片以及葱结、盐,炖盅内加入矿泉水,水与鸽子块平即可;   、隔水蒸,大火烧开后,用小火蒸2小时左右即可。红枣黄芪汤   功效:经常少量饮用黄芪大枣汤能够有效改善脾胃虚弱、气短乏力等症,此外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材料:黄芪、红枣、苍耳子、冰糖各适量。   做法:   1、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小火熬煮40分钟。   2、加入适量冰糖即可。不用太多,时间也不要长。黄芪黑芝麻   材料:黄芪15克,黑芝麻60克,蜂蜜60克。   做法:   1、黄芪15克,煎汤去渣备用。   2、黑芝麻60克,炒熟,磨粉加蜂蜜60克,调入黄芪液中,分2次服,每日1剂。黄芪木耳汤   材料:木耳20克,黄芪0克。   做法:将木耳洗净去杂质和黄芪同入锅,加水毫升,文火煎煮0分钟,取药液即成。   用法:一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一次毫升。升麻黄芪汤   功效:补气升陷。   材料:黄芪15克,当归12克,升麻、柴胡各6克   做法: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10剂)

1.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

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2.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机体代谢和改善心功能。

4.有降压的作用,调节血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辅助用药,黄芪同时具有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5.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

6.具有氧化性。黄芪的化学成分有:膜荚黄芪含黄酮、皂甙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羟基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甙、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7,2-

二羟基-,4-二甲氧基异黄烷及其葡萄糖甙、7,-二羟基-4,5-

二甲氧基异黄烷、-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及其葡萄糖甙等,其中有些成分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7.病弱体虚的人服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抵抗力,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黄芪又叫北芪,黄芪的功效: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黄芪的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黄芪的食用方法:黄芪羊肉汤、当归黄芪乌鸡汤、红枣黄芪汤、黄芪木耳汤、枸杞黄芪乳鸽炖汤等。   黄芪可分为:内蒙黄芪、膜荚黄芪、绵黄芪、多序岩黄芪(又名“红芪”)、日本黄芪(又名“和黄芪”)。   处方中写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黄芪。为原药材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1]、黄芪治小便不通:绵黄耆10克,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半。《总微论》。气虚白浊。黄芪盐炒25克,茯苓50克,为末。每服5克,白汤下。《经验良方》。   [2]、黄芪治表虚自汗,容易感冒:生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长期服用。   []、黄芪治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免痈疽之疾:用绵黄耆箭杆者去芦0克,一半生焙,一半以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粉甘草50克,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10克,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黄芪六一汤。《外科精要》。   [4]、黄芪治消化性溃疡:黄芪、党参、乌贼骨、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白及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5]、黄芪治老人便秘:用绵黄耆、陈皮去白各25克,为末。每服15克,用大麻子一合,研烂,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此药不冷不热,常服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   [6]、黄芪治痈疽内固:用黄耆、人参各50克,为末,入真龙脑一钱,用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三服。《本事方》。   [7]、黄芪治肠风泻血:用黄耆、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孙用和《秘宝方》。咳嗽脓血咽干,乃虚中有热,不可服凉药。以好黄耆四两,甘草50克,为末。每服10克,点汤服。《席延赏方》。   [8]、黄芪治: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耆、川芎合50克,糯米一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妇人良方》。   [9]、黄芪治肺痈得吐:用黄耆克,为末。每服10克,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三四服。《圣惠方》。

赞赏

长按







































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白巅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1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