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古中医

1、桂枝汤(张仲景)主治风伤卫

歌曰: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生姜三两宗。

甘草二两枣十二,恶风自汗见奇功。

桂枝白芍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水七升,煮三升,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余。

方解:首先必须了解古今度量衡折算,即汉代一两等于现代15.克(约半两),而且要明瞭一剂多为三服,一日三服。方令药力相继。

桂枝汤又名小阳旦汤。顾名思义,乃阳之初生,生机蓬勃,其功用有外解肌表,内和气血,中调脾胃。有兴奋动脉血,活跃静脉血之效。诚为千古第

一方,专治恶风,自汗,脉缓之证。其与小阴旦汤之分别仅桂枝与黄芩一味之分,即温阳解表与敛阴清热之别。其共用者芍甘姜枣同为敛阴和血之品

,良医辨病须求同中之异,须明异中之同。

治验录:义生,男,35岁,外感中风,自汗脉缓,其人有一特点就是常年手心汗,显是心阳不足,卫气不固,乃作桂枝汤,啜热粥,汗出邪解。越明

年夏,其一夜正对风扇吹,翌晨觉手软不能持物矣,此为小中风血痹之病,作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中无甘草者,以不欲其入脾胃,而欲其走肌表也。

再配合针灸,后期加归芎桃红,加大黄芪量,旬月而愈。

2、麻黄汤(仲景)主治寒伤营

歌曰: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伤寒施。

杏仁七十折三两,三二一比最相宜。

恶寒脉紧头项痛,微似有汗功效奇。

方解:麻黄汤乃治太阳病伤寒辛温发汗之方。其主证为恶寒、无汗,脉浮紧,身疼痛..与桂枝汤之恶风、自汗,脉浮缓,鼻鸣干呕形成鲜明之对比。

故方中以麻黄三两发汗行水为君,桂枝二两温阳解肌为臣,杏仁四十枚为佐,炙甘草一两为调和诸药使药。则汗出而表解矣。

3、越婢汤(仲景)主治表寒里热

歌曰:越婢汤治水肿方,风水恶风服之宽。

麻杏甘石去杏子,姜枣散之水不还。

恶风加附安水火,风水加术培土关。

文蛤汤中仍加杏,头痛脉紧渴饮痊。

方解:方由麻黄六两,石羔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恶风加附子一枚,风水加白术四两。

方由麻黄六两为君以行水,石膏八两,清热为臣,以甘姜枣为佐使,水去热清,风水消矣。考太阳病有三证,一为中风,一为伤寒,一为温病,桂枝

、麻黄、越婢三方

1、小柴胡汤(仲景)和解少阳治半表半里

歌曰:小柴胡汤柴半斤,参甘姜芩三两均。

半夏半升枣十二,少阳百病和可亲。

寒热往来不欲食,心烦喜呕弦脉清。

方解: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炙草、生姜各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七味药组成,水煮分三服。其中柴胡半斤,半夏半升,二个半字已揭

示了半表半里之仙机。对于柴胡用八两则嫌太多,用三两足矣。用八两折现代量,则要克,分三服,一服则40克也,临床每服剂量10-15克足矣。

方由柴胡推陈出新,外解寒热,内清肠胃为君,黄芩清热为臣,佐以参甘姜枣补方根以和中,使以半夏以止呕化痰则补虚去实,半表半里之病解矣。

小柴胡汤若合桂枝汤,则为柴胡桂枝汤,治太少合病。若合平胃散名柴平汤,再加常山能除疟,若合二陈名平陈汤,能化痰饮湿热,若合五苓散名柴

苓汤,能清胆利水。随证加减变化多多,总离不开少阳之枢转。

义按:学习中医必须对阴阳五行和干支变化一套演绎归纳之象数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领会。如天一生水,天二生火,天三生木,天四生金,天五生土

,乃至一六属水,二七属火,三八属木,四九属金,五十属土应背熟。

上面小柴胡汤七味药“七”象数已彰示属少阳相火之病。至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上应木数,如时相为寅卯辰三时,阴尽出阳,推陈出新,此柴胡之大

用也。少阳之为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口、咽、目三者系于内而运于外,中应半表半里。少阳为枢,故口、咽、目运动最频繁,为一身之门户,

故口、咽、目为少阳病病位,眩苦呕为病状,为病者自我感觉,乃感于心而非验于物(如中医恶寒并不见肌肤寒,发热不一定身有热,皆主观所感受

)这就是中西医之分别。故中医之妙法就是治心,使病者能除苦得乐就是真工夫。

验案:马某,男,40岁,以寒热住院近十日而无效,经友介绍来诊。云医院欲抽其骨髓化验。因惧怕而求中医诊治,察其脉证,发热而脉弦细,食不

下,考虑其病已十日,元气已虚,发热为实,病在半表半里,实虚中挟实证,思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因开小柴胡汤加银花、连翘,一

服知,二服已,病者欢欢喜喜回家过新年矣。

2、四逆散(仲景)疏肝止痛

歌曰: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邪成厥逆,敛阴泄热平剂扶。

疏肝香附川芎入,栀芩清肝胆火除。

方解:方用柴胡炙草解

1、四逆汤(仲景)阴证厥逆回阳救急

歌曰:四逆汤中草附姜,通脉姜附加倍煎。

或加人参培元气,开窍通络入麝香。

方解:方用炙甘草益气补中,附子温肾回阳,干姜温中,合之而有温中回阳壮肾之功。若方中附子干姜加倍则为通脉四逆汤,再加麝香则为通经开窍

之大用。总结四逆汤能治吐利汗出,微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大汗出,下利清谷,而其脉沉带迟或脉微欲绝者,实起死回生之妙方也。

2、益元汤(朱肱)温阳复脉

歌曰:益元四逆甘附姜,生脉散入知连将。

童便葱艾姜枣入。内寒外热名戴阳。

方解:方中用四逆汤回阳急救为君,参麦味生脉为臣,佐以知母、黄连清浮热,葱艾姜枣通阳和营卫,使以童便或胆汁以治戴阳之证,则阳回脉复而

戴阳之象解矣。

3、回阳救急汤(陶节庵)三阴寒厥益气回阳

歌曰:回阳救急用六君,桂味姜附一齐临。

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厥逆见奇勋。

方解:方用四逆甘附姜温阳救急,六君子汤建中补脾,桂枝温阳补心气为诸药先聘通使,五味子酸敛复脉,再加麝香通络开窍,或猪胆汁以治戴阳,

则一切虚寒厥冷解矣。

4、破格救心汤(李可)益气回阳补肾固脱

歌曰:李可破格救心汤,四逆回阳参茱匡。

麝香磁石龙牡蛎,不言之秘量中藏。

方解:方用回阳复脉之通脉四逆汤为君,用人参、山茱培补脾肾先后天元气为臣,佐以龙骨、牡蛎、磁石安神镇逆,使以麝香芳香开窍则阴阳平复,

神和脉固矣。

5、真武汤(仲景)(附:附子汤)壮肾阳,去脾湿

歌曰:真武汤壮肾中阳,悸眩瞤惕一齐蠲。

少阴寒湿有妙药,茯苓术芍附生姜。

或有以参换姜入,附子汤里春风飏。

方解:方用附子温补命火,生姜温化水湿(玄武汤为干姜,附子汤用人参)茯苓、白术、白芍补脾利水去湿,因而能治肾阳虚而水肿之证。

治验录:林勇金,男,50岁,患肾性高血压,住院,或因服降压药,促发胃出血,症情危急,又转中大五院诊治,稍好,肌酐高至四百,有尿毒症症

情,医生已提及血液透析议题。医院透析人满为患,忧虑透析等于判了死缓,因慕名前来诊治。

诊得脉微细带弦,舌湿欲滴,夜尿多次,腰酸神疲,乃脾肾阳虚重证。因向病者说,病属慢性,若贪速效,另请高明。见病者志坚,乃开真武汤,后

干脆改为玄武

1、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肝胆实火,下焦湿热

歌曰:龙胆泻肝栀芩柴,归地甘草次第开。

泽泻木通车前子,肝经湿热力能排。

方解:方用龙胆草清肝胆实火为君,山栀、黄芩清三焦游火,木通、泽泻、车前清利湿热为臣,佐以当归、生地养血凉血,使以柴胡、甘草清肝和肝

,推陈出新,协调诸药,则肝火平矣。

此方配伍精良,功效卓著,能治一切肝胆湿热之证,若淋浊带下,阴蚀阴痒,带状疱疹,湿疹红斑,高血压,中耳炎,头痛目赤,胁痛口苦,一切肝

火胆热诸证。

验案:族叔陈某,七旬有余,患膀胱癌,数次住院,云已转移。一夕病重,弥留之时,指名要吾诊治。诊得脉弦洪数大,舌苔黄厚满舌,膀胱热痛淋

沥,烦躁辗转,显是肝经湿热,乃开龙胆泻肝汤合八正散三服,时病者及家人都无抱大希望,焉知三日后,病者竟能自己走来门诊,口中大呼神医!

遂开药善后,时近半年,切除膀胱,至今已七载,犹如常人。

2、当归龙荟丸(刘河间)肝火热毒

歌曰:当归龙荟用四黄,山栀青黛苦寒方。

木麝二香姜汤下,一切肝火去无还。

方解:方用龙胆草清肝利胆为君,黄连解毒汤合青黛清肝泻火为臣,佐以当归补血,大黄、芦荟泻下通便,使以木香、麝香行气开窍,更助药力。则

肝火清矣。

3、泻青丸(钱乙)清肝止痛

歌曰:泻青丸用龙胆栀,大黄泻下莫迟疑。

羌防升上芎归润,火郁肝经此方施。

方解:方用龙胆草清泻肝火为君,大黄、山栀清热泻下为臣,佐以当归、川芎活血行血,使以羌活、防风驱风止痛而肝风火热清矣。

4、栀子豉汤(仲景)胸中郁热,懊脓不眠

歌曰:栀子豉汤治懊脓,心烦不眠火可攻。

栀形如心豉似肾,滋水清心法宜宗。

方解:方用山栀清热去烦,豆豉发表散邪而烦热除矣。若加枳实名枳实栀子豉汤能宽肠下气止痛;若加甘草名甘草栀子豉汤,可治少气者;若心烦腹

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即栀子豉汤去豉加厚朴、枳实。若“医者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5、凉膈散(局方)清利胸膈解热泻下

歌曰:凉膈硝黄栀芩翘,竹叶甘草薄荷饶。

清上泻下疗膈热,中焦燥实服之消。

方解:方用山栀、黄芩清热解毒为君,硝黄草(调胃承气)软坚泻下为臣,竹叶、连翘清心凉

1、平胃散(局方)健脾去湿益胃

歌曰:平胃散中苍术君,厚朴为臣陈草均。

除湿散满驱瘴气,调胃诸方土德邻。

或加二陈或五苓,平陈胃苓痰湿清。

若合小柴名柴平,除疟健脾功最神。

方解:方用苍术健脾去湿为君,厚朴行气消胀为臣,佐以陈皮理气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诸药,或加姜枣调和营卫,则一切脾虚胃湿皆愈矣。此方为调

胃主方,若加二陈汤名平陈汤,则能健脾平胃去痰湿。或加五苓散名胃苓汤,治暑月脾湿水泻有很好的疗效。若合小柴胡汤名柴平汤,能够除疟运脾

去湿治瘴气。

2、小半夏加茯苓汤(仲景)行水止呕消痞

歌曰: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消痞生姜匡。

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水气康。

方解:方用半夏降逆止呕,生姜温阳行水,加茯苓健脾去湿。故能止呕化痰湿。若此方加桂枝,甘草去半夏名茯苓甘草汤,能助膀胱气化,解表利水

,后面桂苓类皆有此温阳利水之功效。

3、二妙丸(朱丹溪)清热化湿

歌曰:二妙丸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

若加防己瓜桑薏,痿痹足疾湿热痊。

方解:方用黄柏清热坚阴,苍术补脾去湿,故能治湿热之证,为湿热证基础方。若加牛七名三妙丸,能治足疾痿痹。若再加防己、木瓜、桑枝、薏米

名加味三妙散,能治湿热脚气。

4、藿朴夏苓汤湿温暑疫

歌曰:藿朴夏苓治湿温,猪苓泽泻豆豉存。

杏仁薏仁白豆蔻,健脾去湿渗为尊。

方解:方用藿朴夏苓芳香化湿止呕化痰为君,三仁(杏仁、蔻仁、薏米仁)通利三焦去湿浊为臣,佐以猪苓泽泻利水湿,使以豆豉宽胸解表,则一切

暑湿浊邪均化矣。

5、大橘皮汤(方贤)水肿泻泄

歌曰:大橘皮汤湿热清,五苓六一二散精。

木香槟榔陈皮入,水肿泻泄湿浊因。

方解:方用五苓散通阳行水为君,大橘皮行气化痰,木香理气消滞为臣,佐以六一散清利湿热,使以槟榔宽肠化积,则水肿泻泄皆愈矣。

6、三仁汤(吴鞠通)三焦湿热浊邪

歌曰: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从。

湿温汗渴兼闷热,舌苔白腻功最神。

方解:方用杏仁、蔻仁、薏仁清利三焦湿浊为君,竹叶、滑石清心火去湿热为臣,佐以半夏、厚朴化痰去湿浊,消胀宽肠,使以通草,引湿热下行,

则三焦湿热

1、麦门冬汤(仲景)养阴润肺除烦

歌曰:麦门冬汤半夏参,枣甘粳米煎细斟。

咽喉不利因虚火,养阴除烦功最神。

方解:方用麦冬七升清心润肺为君,半夏一升化痰降逆为臣。人参、甘草各二两益气生津为佐。使以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养胃除烦,而火逆之证咽

喉不利平复矣。此方眼目为麦冬七倍于半夏,此所以为甘守津还之意也,以润燥为主也。

2、沙参麦冬饮(吴瑭)秋燥津亏

歌曰:沙参麦冬饮豆桑,玉竹甘花共合方。

秋燥耗伤肺胃液,苔干干咳一服宽。

方解:方用沙参、麦冬养阴润燥为君,玉竹扁豆滋阴养胃为臣,佐以桑叶清肺止咳,花粉生津止渴,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则苔干干咳愈矣。

3、桑杏汤(吴瑭)清热润肺生津止咳

歌曰: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燥伤气分脉数大,但主辛凉病可医。

方解:方用桑叶、杏仁辛凉清肺为君,山栀、豆豉清膈之热为臣,佐以沙参、浙贝养阴止咳,使以梨皮甘寒润肺则秋燥平矣。

4、益胃汤(吴瑭)益胃润燥

歌曰:益胃汤主滋肺阴,沙参玉竹性润清。

生地麦冬能增液,冰糖和之养胃津。

方解:方用沙参、玉竹润肺益胃,生地、麦冬凉血增液,冰糖和之,甘润可口,肺胃滋矣。

5、增液汤(吴瑭)滋阴凉血增液

歌曰:增液汤中参地冬,鲜乌或入润肠通。

黄龙汤用大承气,甘桔参归妙不同。

方解:方用生地滋阴凉血,元参清心润咽,麦冬润肺养胃则液生矣,若加入首乌润肠通便,则为增液行舟矣。

6、消渴方(朱丹溪)消渴津亏热结

歌曰:消渴汤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

或加姜蜜为羔服,益血润燥生津良。

方解:方用花粉生津止渴为君,黄连清心凉胃为臣,佐以藕汁、生地汁、牛乳凉血润燥,使以姜蜜辛开甘润为反佐,则消渴之证愈矣。

7、清燥救肺汤(喻昌)清燥润肺养阴

歌曰:清燥救肺参草杷,石羔胶杏麦芝麻。

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

方解:方用桑叶清金宣肺为君,石羔清肺胃之热,麦冬、麻仁、阿胶养阴滋肺润肠为臣,佐以人参、甘草益气生津,使以杏仁、枇杷叶宣肺气则燥热

除矣。

病机十九条,喻昌增燥气病机一条,盖火就燥,燥则干

1、独参汤(伤寒大全)回阳救逆

歌曰:独参回阳功,血脱可回生。

太极真妙理,专任气力宏。

方解:方用人参一两(30克)燉,温分三服。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故能回阳救逆,历代以来都为起死回生妙药。合姜

附草更是回阳救逆之绝唱。

2、当归补血汤(李东垣)补气益血

歌曰:当归补血有气功,归一芪五力最宏。

若加生脉参麦味,气阴两虚法可宗。

方解:方用黄芪50克五倍于当归,补气止汗为君,当归10克辛润补血为臣,以彰春生木长之义,故能气血双补。

3、生脉散益气生津润肺复脉

歌曰: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三才天冬参生地,金能生水土生金。

方解:方用人参补气,麦冬润肺,五味子补肾水,则土能生金,金能生水而金水荣昌,故能治暑伤元气之病,润肺复脉。

至三才汤由天冬、人参、生地组成,集天地人三才之精,吴瑭用以滋阴润肺复脉,为温病后期滋补方。

4、四君子汤(局方)补气健脾

歌曰:四君子汤君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臣。

或加陈夏六君子,再入香砂痞气通。

姜枣和之培元气,益气补脾此方宗。

六君果梅名四兽,健脾补气治疟功。

方解:方用人参补五脏,健脾胃为君,白术燥湿健脾为臣,佐以茯苓健脾利水,使以炙甘草,甘以养胃,姜枣调和营卫。此方为补气运脾常用方,以

此加减能治心脾气弱之病。

5、升陷汤(张锡纯)补肺气,升下陷中气

歌曰:升陷汤中君黄芪,升柴升清升阳气。

桔梗知母兼保肺,气虚下陷此方施。

方解:方用黄芪一至二两,补气升陷为君,桔梗开提肺气为臣,佐以知母养阴清肺以制北芪之温,使以升麻、柴胡,升阳明清气,推陈出新,则气虚

下陷举矣。此方与补中益气汤之别,是一为升肺气脾气,一为补中益气,临证宜辩明。

6、补中益气汤(李东垣)补中益气升阳

歌曰:补中参术甘草陈,归芪升柴用更神。

劳倦内伤气不足,阳虚外感有奇功。

方解:方用人参大补元气为君,黄芪补气,当归益血为臣,佐以白术、炙草补脾益气,陈皮理气化痰,使以升麻、柴胡升提中气则气升血举中气充足

矣。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ios开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1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