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刘民教授推动消除乙肝中国孕妇感染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较高的疾病负担。作为曾经的“肝炎大国”,目前中国现有HBV感染者约为万人,而母婴传播是造成中国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除乙肝的关键,对HBV感染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切断HBV母婴传播。对于HBV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进行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地减少新生儿HBV感染。了解中国孕妇HBV感染的流行特征,更好地规范这一群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实现世卫组织(WHO)提出的“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有重要意义。近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王爱玲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年中国个县万孕妇HBV感染情况:一项全国性观察研究”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研究结果表明,-年,中国孕妇HBV感染呈中度流行,且流行率持续下降,降幅约25%。然而,在省级和县级水平上,HBV感染的流行率仍存在差异。药明康德内容团队邀请研究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对该研究成果及其意义进行点评。

专家介绍

刘民教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艾滋病预防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

妇幼健康研究会第二届全国理事会副会长

妇幼健康研究会生育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预防医学会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承担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项目、科技部传染病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世界银行卫生部贷款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资助的科研项目50余项。主编和参与编写教材和书籍50余部,发表论文余篇。

刘民教授点评

Q1:研究结果显示,在-年,中国大部分省份与县级的孕妇HBV感染流行率有所下降,但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请您分析下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刘民教授:一部分原因是与不同地区的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差异性有关,尤其是在中国儿童免疫规划项目实施前及实施早期,农村及相对偏远的地区疫苗覆盖率相对较低。此外,还可能与不同民族间的行为差异所致的传播风险不同有关。例如,有研究报道,语言交流障碍、不能及时获得诊断和治疗、不同的求医行为模式等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乙肝防控难度加大,HBV感染率下降幅度减慢。从疾病负担和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HBV感染疾病负担相对较重的省份未来应给予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10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