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
与当年“比利时肾病事件”不同的是,今天的“马兜铃酸与肝癌”的报道在新媒体中迅速传播,影响更大、更广。可见当年的“马后炮”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科学研究,不然17年过去了,总应该拿出点“硬数据”来说话了。当年的一些疑问,仍然是今天的不解之谜。
文丨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前会长李永明
年10月18日发表在美国权威期刊《科学转化医学》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在亚洲人肝癌组织中发现较高“马兜铃酸DNA突变指纹”,因此引发了中西医界的热烈讨论和公众担心。
随后几天,不少专家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此报告做出了深入解读,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肝癌高发是否同马兜铃酸有关?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是否安全?已经服用过的人是否将来还会有后患?今后中医师开中药处方及患者服用中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从目前发表的文章来看,对于这些“马后炮”问题,大部评论表达的还是“专家意见”,尚缺乏以证据为依据的答案。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中药马兜铃酸致癌的风险问题还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用数据来回答问题。这些建议看似积极的努力,其实是医学界早就亏欠公众的一笔旧账。
类似的问题在17年前就已经尖锐地摆在面前了。当年西方学术界报道了“中草药肾病”后,本人曾于年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世界周刊》上,发表过一篇万余字的文章,题为“中药致癌与比利时肾病之谜”,详细介绍了事件过程和产生的疑问。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给编辑和文章作者的信。
当时我在信中写道,在比利时暴发的中草药中毒案是一起典型的用错药及滥用药事件。中毒的发生并不是在按常规服用中药情况下出现的,而是由于人为的错误或由于医生没有受过相关教育,致使患者长时间服用有毒药品所致。原始处方本应含有防己和厚朴二味中药,但后来化验证实肾衰患者平均服用达12个月之久的药方中实际含有的是广防己,广防己所含的马兜铃酸确有肾脏毒性作用。
中国药典中明确记载防己是S.ttrandra植物的根,而广防己则属于完全不同的植物A.fangichi。因为防己并不含有肾脏毒性化合物,所以如果比利时减肥诊所用药正确,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此外,我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了有关学术文章,建议亟待科学研究解答如下问题:
1、流行病学调查:肾间质性纤维化所致肾衰同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关系、泌尿上皮细胞癌同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关系;
2、基础研究: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评估、含马兜铃酸中药的临床毒理、安全剂量、含马兜铃酸中药同常用中西药的相互作用。
除了发表上述文章以外,我当年还曾从美国专门到台湾、香港、内地的中药厂和药房做过含马兜玲酸中药的调查,然后当面向中国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领导、中医药研究机构、很多有关专家及中国新闻媒体反映过西方报道的马兜铃酸事件,提示可能爆发更多相关事件,建议有关部门深入研究。遗憾的是,后来有关马兜铃酸中毒事件仍然不断发生,年北京同仁堂“龙胆泻肝丸事件”就是一个代表案例。
与当年“比利时肾病事件”不同的是,今天的“马兜铃酸与肝癌”的报道在新媒体中迅速传播,影响更大更广。可见当年的“马后炮”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科学研究,不然17年过去了,总应该拿出点“硬数据”来说话了。当年的一些疑问,仍然是今天的不解之谜。希望这一次,有关科学研究机构能真正重视这些事关大众生命健康和中医药发展大事的问题,把科学研究基金和努力优先用在这些重要研究领域。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