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三高症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祝光医院
中医学无原发性高血压病之病名,多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先天禀赋不足或内伤虚损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以头痛、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由于临床表现与并发症不同而和“胸痹”、“中风”、“水肿”、“心悸”等病相联系。历代医家颇多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丹溪心法·头眩》:“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证治汇补·眩晕》:“以肝上连目系而应于风,故眩为肝风,然亦有因火、因痰、因虚、因暑、因湿者”
1病因病机
1.1先天禀赋不足人之精气禀自父母,父母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影响其子女,高血压患者常常有早发家族史;另一方面,禀赋的不同又易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形成阴阳失衡。现代医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遗传学说”以及“膜学说”为此提供了支持。
1.2饮食不节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水液,主升清降浊。久食肥甘厚味、咸味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形成痰湿,单独或与肝风共同上扰清窍,成为本病。与现代医学肥胖和摄钠过多为高血压危险因素相一致。
1.3情志所伤肝主理气机、调节情志,肝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心情易于开朗,肝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抑郁;肝升泄太过,则阳气升腾,人则易怒。反之,恼怒、抑郁失节影响肝气,使肝气郁结或肝升太过。其实质可能与长期精神刺激引起大脑皮质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调节不平衡,神经末梢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过多导致血管收缩有关。
1.4内伤虚损肝藏血,肾藏精,肝肾相济,精血互生。年老体弱,肾气渐耗,肾阴不足日久影响到’肾,则肝肾之阴俱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扰乱清空,而成“眩晕”、“头痛。久病或过劳,皆能耗伤精气,使人之阴阳失衡,导致“眩晕”、“头痛”诸证。
2临床分型
文献报道本病分型有几十种,总结起来有:以阴阳虚实
为纲,可以分为阳亢、阴虚、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四型;以脏腑病位分为涉及肝、’肾、心、脑四脏。作者根据临床体会分型如下:①肝火上炎型:临床表现有头痛目眩,面赤,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则:清肝泄火。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②肝阳上亢型:临床表现有心烦少寐,面红潮热,头晕头痛,目眩耳呜,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治则:平肝潜阳。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③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有头目眩晕,脑海空虚,耳呜耳聋,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干咽燥,舌少苔,脉细略数。治则:滋阴柔肝。处方:一贯煎加减。①阴虚阳亢型:临床表现有眩晕头痛,头重脚轻,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耳呜心悸,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数。治则:滋阴潜阳。处方:杞菊地黄汤加减。⑤阴阳两虚型: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耳呜,视物昏花,劳则气短,畏寒肢冷,夜尿增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则:育阴助阳。处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3兼证
3.1兼瘀瘀血在高血压病中的病理地位目前受到重视,现代医学认为长期高血压可引起组织微循环功能障碍:血流减慢、组织缺氧、血管内膜损伤、微血栓形成、血粘度增高等病理变化,故主张防治高血压时应注意降低血小板活性、减少血管内膜损伤、改善血小板与血管壁相互作用。事实上,中医对此亦有论述,《内经》为:“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医宗金鉴》的“瘀血停滞,神迷眩晕”,又如“初病在气,久病人血”、“气病累血,血病累气”均说明高血压日久,累及血分,使血行不畅,而成血瘀,阻于脑脉则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舌质暗,脉细涩,加用通窍活血汤等活血祛瘀之品。何光明等[1]对肝阳上亢的同时伴有血瘀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平肝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法中药,结果平肝活血组疗效优于平肝组(P0.05)。
3.2兼痰痰浊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之一,
其实质山医院李运伦_2研究认为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异常、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临诊中可加用祛痰的中药,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4高血压病转归
本病初期以舒张压增高为主,多表现为头痛目眩、面赤、心烦易怒、少寐、面红潮热等,属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型久病不愈,伤及肝肾之阴,形成肝肾阴虚之证,以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增高患者为多见。再则阴损及阳,成为阴阳两虚,此时以收缩压增高为主,病情较重,且多兼夹痰、瘀、风诸证,故治疗上相应予以祛痰、化瘀、熄风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并且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
5特殊类型高血压的中医辨证
5.1老年性高血压段学忠等以气血学说为基础,根据老年人多存在虚、瘀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认为气血虚衰、血脉瘀阻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益气养血活血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治法。用自拟符合上述治法的益脉降压煎治疗老年高血压病36例,并设立牛黄降压丸对照组和硝苯地平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各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牛黄降压丸对照组,除降压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与硝苯地平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其余疗效明显优于硝本地平对照组。郭伟星等认为’肾气虚衰是老年人高血压病理机制中基本的环节和特点,补益肾气法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基本大法。将73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益肾降压流浸膏,对照组用牛黄降压丸,结果表明在降压显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改善心脑功能方面优于对
照组。
5.2急进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病平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未予诊治,或其他原因致肝阳骤升挟风袭脑,表现为头痛,烦躁,恶心呕吐,或意识不清,但无口眼歪斜,无手足重滞不利,无半身不遂,属肝火上炎型或兼夹风邪,宜紧急降压,以免形成中风、癃闭等变证,可加用镇肝熄风汤以助潜阳熄风。
6降压中药的研究
6.1中药复方降压二仙汤、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汤、桂附八昧丸、龙胆泄肝汤、补阳还五汤;自制制剂有:夏枯草合剂(臭梧桐、丹皮、夏枯草)、定风平肝汤(天麻、川芎、黄芩、羌蔚子、风湿草)、长生降压液(枸杞子、杜仲、牛膝、肉苁蓉、生地)等。
6.2单味降压药物的研究lJ①具有利尿作用的降压中
药:防己、杜仲、桑寄生、泽泻、茯苓、扁蓄、茵陈蒿、龙胆草、罗
布麻等。②具有口受体阻滞作用的降压中药:葛根、佛手、仙灵脾等。③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中药:远志、酸枣仁等。①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样作用的降压中药:红花、何首乌、白芍、牛膝、山楂、泽泻、海金砂、法半夏、降香等。
⑤具有钙拮抗剂(CCB)样作用的降压中药:川芎、当归、赤芍、红花、丹皮、前胡、肉桂、五昧子、蒿木、白芷、桑白皮、薏苡仁等。⑥具有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降压中药:清风藤、海风藤、胆南星、瓜蒌、细辛、青木香等。
7中药对高血压靶器官保护的研究
7.1防治心肌肥厚林锦标l5观察血压平滴鼻剂(夏枯草、菊花、丹皮、辛荑等)降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水平而减轻高血压左室肥厚;祝光礼等l6把杞菊地黄口服液与苯那普利合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观察组治疗后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分别为治疗前的74.5和74.7.消退率为25.5和25.3,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并推测杞菊地黄口服液在滋补肝肾而缓解症状的同时有促进苯那普利影响左室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从而加快左室肥厚的消退;刘建斌l^证实单昧钩藤煎剂浓缩液可能通过抑制原癌基因C—los表达而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刘惟莞『8用水杉总黄酮对肾性动脉性高血压大鼠LVH的作用进行研究,证明水杉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左室重/体重比、心肌纤维直径、左心室肌Ca。含量,其认为水杉总黄酮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有预防作用,机制可能与钙拮抗作用有关。
7.2防治脑血管意外高颖等对例腔隙性脑梗塞急
性期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及既往病史有密切关系,其中高血压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梁伟雄等ll应用中药通腑醒神胶囊(由番泻叶、虎杖、人工牛黄粉等组成)治疗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通过实验证实该方可以改善脑出血后大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受压,改善微循环和脑组织供血供氧而达到保护脑组织、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7.3防治肾损害一般而言,原发性高血压持续稳定地发展5~1O年后,即可出现轻中度的肾小动脉硬化,以肾小管损害为主;恶性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则以肾小球和皮质的小动脉为主,严重可导致急性肾衰,故中药防治高血压肾损害有重要意义。袁成民等实验研究表明八物降压冲剂在降低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的同时,又能够降低左肾萎缩程度,抑制水钠潴留导致的体重增加,减轻左心室壁厚度,对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8评述与展望
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取得一定的疗效。笔者认为,西药具有稳定的降压效果和确切的靶器官保护作用;而中药可以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中西医取长补短,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加强中药降压疗效、制剂工艺、药理毒理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靶器官保护方面的研究,以筛选出具有确实的降压和靶器官保护作用、且毒副作用小的中药,并争取与国际接轨,通过大规模、前瞻、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实有效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