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第五章第9条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第9条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酸、苦、甘、辛、咸,五味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而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主筋、脉、肉、皮、骨。酸味入肝,过食酸则伤肝,肝伤则筋伤,筋失所养则迟缓,又名“泄”;咸味入肾,过食咸则伤肾,肾伤则骨伤,骨失所养则痿,又名“枯”。筋骨皆伤即枯泄相搏,又名“断泄”,则四肢筋脉皆痿缓不用。

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精血不足则荣血虚损,卫气无所依则荣卫俱虚,营卫虚则三焦不通,无力抵抗外邪。四肢百骸断绝气血供给,身体日渐消瘦,唯独小腿肿大,是水湿下注所致。此时若伴有黄汗出,胫部畏冷,无发热则为黄汗;若胫不冷,伴有发热,则是风湿历节病。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此亦内伤肝肾,而由于滋味不节者也。枯泄相搏,即筋骨并伤之谓。曰断泄者,言其生产不续,而精神时越也。营不通因而卫不行者,病在阴而及于阳也,不通不行非壅而实,盖即营卫涸流之意。四属,四肢也。营卫者,水谷之气,三焦受气于水谷,而四肢禀气于三焦,故营卫微,则三焦无气而四属失养也。由是精微不化于上,而身体羸瘦,阴浊独注于下,而足肿胫冷黄汗出,此病类似历节黄汗,而实非水湿为病,所谓肝肾虽虚,未必便成历节者是也。而虚病不能发热,历节则未有不热者,故曰假令发热,便为历节。后《水气篇》中又云: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盖即黄汗历节而又致其辨也,详见本文。

清·吴谦《医宗金鉴》

名曰断泄之“泄”字,当是“绝”字,始与下文相属,必是传写之讹。

此详申上条,互发其义,以明其治也。历节之病,属肝、肾虚。肝、肾不足于内,筋骨不荣于外,客邪始得乘之而为是病也。究其所以致虚之由,不止一端也。如饮食之味过伤,日久亦为是病也。味过于酸则伤肝,肝伤则筋伤,筋伤则缓不收持,名曰泄也。味过于咸则伤肾,伤肾则骨伤,骨伤则枯不能立,名曰枯也。枯泄相搏,名曰断绝。断绝者,即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虚,三焦失所,四维断绝,身体羸瘦也。若独足肿、胫冷,寒胜凝于下也;黄汗自出,湿胜发于中也。假令发热,则属风,便为历节也。病历节者,历节疼痛不能屈伸也,故主之以乌头汤,通荣行卫,并驱风寒湿之邪也。以蜜制乌头,亦缓毒法耳!

沈明宗曰:《金匮》补示饮食内伤,脾、胃、心、肺、肝、肾致病,名曰历节。然出脉证,皆因饮酒,湿壅内热而招外邪合病。谓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矣。或外风而合内湿,外寒而合内湿,内寒而招外湿,内热而招外湿,此等关头,不可不晓。又当分别风、寒、湿气,偏多偏少,而处发表、温中、行阳、补虚。散邪之法,故治此当与《灵》、《素》、《金匮》合看则备,若泛用成方,则非良工所为之事也。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肝主筋,其味酸,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弱不振,其名曰泄。肾主骨,其味咸,味咸则伤骨,骨伤则痿软不坚,其名曰枯。枯泄相合,筋骨俱病,名曰断泄,言其真气断绝于内而疏泄于外也。筋骨者,营卫之所滋养,营虚血涩,经脉不通,则卫气不能独行。营卫俱微,无以充灌三焦,三焦无所仰赖,以致四肢失秉,断绝不通,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而胫自冷。假令发热,便是历节也。黄汗之病,两胫自冷,以其内热不能外发也。历节之病,两胫发热,以其内寒郁格阳气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浪如屋,巨舟覆,顺则利济,逆则杀人者,均之水也。鸟焚巢,旅人号,炊爨之所需,熹出之可畏者,均之火也。故服食寒暖酸苦辛甘,皆当有节,于首篇已详言之,今特于历节证之。人皆知酸味之善敛,而不知其性最易发酵,今试以碱化水,投醋其中,则如汤之沸溢出盆盎,和面涂伤能去瘀血,非以挥发之性,力能破血耶!此可知酸之所以补肝,实因酸味发扬肝藏血液,得遂其条达之性,而无郁塞胀痛之病也。若味过于酸则血液发挥太甚,久且不足以养筋,而筋为之缓,病在血液旁泄,故名曰泄。人皆知咸味之为润下,而不知其性燥烈,今试投盐于炽炭炉中,则火力加猛,多食盐而渴者,非以苦燥之质,足以伤津耶!此可知咸之所以补肾,实因咸味燥烈,能排下焦之水,而无胁下硬满之变也。若味过于咸,则津液灼烁太甚,髓不足以充骨,而骨为之痿,病在精髓内枯,故名曰枯。血以发而过泄,精以燥而日枯,汗液乃不达肌表,故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则阴弱而阳亦微。肾阳不能统摄水道,故三焦无所御。肝阴不能养筋,故四属断绝。血虚而寒湿在下,故身羸而足肿。血虚而湿胜,阳气不能达表,故黄汗时出腋下。寒湿流注于足,故胫冷。以上诸证,并属阴亏湿胜,若风寒乘虚,郁其表气,风湿相抟,乃外热发而内疼痛,故发热便为历节,此为历节之第四因。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互前条饮食内伤肝肾,即同虚劳,若受外邪,则为历节、黄汗之证也。经云:谨和五味,骨正筋柔,血气以流,腠理以密。此因五味不调,味过于酸则伤肝,肝主筋,而肝伤则筋亦伤,筋伤则纵缓不收,血亦不敛,故名曰泄。味过于咸则伤肾,肾主骨,而肾伤则骨亦伤,骨伤则髓不满,痿弱内干,故名曰枯。若受外邪袭于营血,则精血不流,所以为断。湿热伤肝,消耗精血,而为泄。筋缓精枯,故谓枯泄相抟,名为断泄。但营卫本相依附而行,邪侵营血,血涩凝滞,卫不独行,营卫不长,以致俱微,三焦而无所御,御者,统也,乃阴阳营卫皆不统溢于四肢,故曰四属断绝。而邪热内蒸,消耗气血肌肉,外显身体羸瘦,风湿下流,气血壅滞,独足肿大矣。若黄汗出,胫冷者,乃外水伤于营血,则为黄汗,若发热者,邪居关节之表,乃病历节而不病黄汗也。跌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上言因虚而病历节,既出其方治矣。而所以致虚之由,未言也。盖致虚由,不止一端,因虚而病,不止历节一证,兹请更详其病由,兼别其疑似,如饮食间味过酸则病肝而伤筋,筋伤则不收持而缓,名曰泄;过咸则病肾而伤骨,骨伤则不能立而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断泄者,荣气涸流而不通,荣不通则卫不独行,荣卫俱微,盖荣卫者,水谷之气,三焦受气于水谷,而四肢秉气于三焦,故荣卫微则三焦气乏,而无所御,四属失养而断绝。由于精微不化于上,而身体羸瘦,阴浊全注于下,他处瘦小,而独足肿大,而且黄汗出,胫常冷,此肝肾虽虚,不由于湿当风所致,不成历节,绝无发热之证也。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此承上节肝肾俱虚证,而究其致虚之由,而推广言之。又以因虚成病,不发热者为劳伤,而发热者为历节,虚同而证则不同也。徐忠可云:历节与黄汗最难辨,观仲景两言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似历节有热而黄汗无热,然仲景叙黄汗,又每曰身热,则知黄汗亦可有热,总无不热之历节耳。若黄汗由汗出入水中浴,历节亦有由汗出入水而水伤心,故黄汗汗黄,历节或亦汗黄,则知历节之汗亦有不黄,总无汗不黄之黄汗耳。若历节言肢节疼,言疼痛如掣,黄汗不言疼痛,则知肢节痛,历节所独也。若黄汗言渴,言四肢、头面肿,言上焦有寒,其口多涎,言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而历节但有足肿黄汗,则知以上证,皆黄汗所独也。若是者何也?黄汗历节,皆是湿郁成热,逡巡不已,但历节之湿,邪流关节,黄汗之湿,邪聚膈间,故黄汗无肢节痛,而历节少上焦证也。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是论述过食酸咸,内伤肝肾所致的历节病。人食五味,可以养人,如味有偏嗜,或有不及,则可以致病。如过食酸则伤肝、伤筋,筋伤则弛缓不用,不能随意运动,所以谓之“泄”;过食咸则伤肾、伤骨,骨伤则痿弱不能行立,所以谓之“枯”。过食酸咸味,损伤肝肾,则精竭血虚,谓之“断泄”。肝肾俱伤,气血亦因之而衰弱,营卫气血不能治于三焦,则肢体得不到营养,而日渐羸瘦。湿浊流注于下,所以两脚肿大,关节疼痛,疼处渗出黄汗,为湿郁发热,属于历节病。

若全身黄汗出,肿胀,胫冷,无痛楚,是为黄汗病。这是作者自注之词,以资与历节鉴别。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酸入肝,过食酸就伤肝。这个筋,肝主筋,肝伤了就伤及筋,筋伤就缓而不收,迟缓了,松弛了,失去收缩的作用,所以他起名叫泄,泄与收缩是对待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平时爱吃咸的,大量吃,咸入肾,吃多了伤肾,肾主骨,也就伤骨。那么骨伤呢,就是痿而不能行,咱们说下痿,痿,指痿废,所以他名曰枯。

枯泄相搏,说有两种情形,由于食酸而伤筋,筋伤了缓驰不收,就是泄;另一方面,好食咸,咸者伤肾,也就伤骨,骨伤就是痿而不用,所以叫枯,枯和痿是一个意思了。筋泄、骨枯痿,这么两种情形结合到一起,名曰断泄,泄还是上边的意思;断,就不通的意思。因为这个筋骨,都在关节这个地方,人的血液是通彻全身的,尤其现代说的循环也是,达到四肢,完了从四肢静脉回来。古人呢,在这地方也知道一点,也不是一点都不知道。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由于证的方面,枯痿缓驰不收,筋骨这地方,不是说不通血液了,通但是困难了,所以叫做断泄。这样子呢,引起不通,也不是绝对不通,要绝对不通用现在的话说就要坏死了,不是一点血液也不通了,通的,但不是畅通。由于荣气不通,卫不独行,由于荣气不能畅通,卫气也不能独行。

荣卫这两个东西,它是荣之所至,就是卫之所在,就是血管的通透作用,古人说的渺渺茫茫,看得不清楚,近代医学说得比较清楚了。尤其毛细血管,在人体表面,血管有通透作用,血管里头水份多,它往外出,内外保持恒量的。那么里头水份少,外面的咱们说的津液就往里头去。所以古人说,卫在脉外,营在脉内。它这个里头是血液,可是与外边是通的,出来血管外头就是津液,津液就是气,古人说的气就是津液,你们看内经上说,如雾露之溉,灌溉的溉啊,所以气在人身上周身是无所不在,就像雾露一样的,灌溉全身,不是我们说的呼吸气那个气,不是那个气。那么血管不到的地方,和谁通透去?卫也就没有了。

咱们饮食入胃,血管吸收,各细胞组织需要营养啊,那怎么去的?那就是从血管渗透出去的,把这营养成份送到周身各个细胞组织。细胞组织的废物呢,血管再把它吸收回来,所以血管内外有通透作用,正常生理也是这样的。古人在这儿也知道一点,不知道不会说这些话的,但是不是那么确切详细,有时候在这这么说了,在那又那么说了,限于科学水平嘛,也不必给古人打掩护,但是也不必对古人说些什么不然,当时没办法,只能知道那些。毛细血管得在显微镜下走,那个时候没有显微镜,那怎么能看到毛细血管呢,看不着,可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就是粗。

那么荣卫都不通了,三焦行津液啊,所以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就是无所使的意思了。四属断绝,就是四维不张了,不能旁灌于四旁了。所以身体羸瘦,我们人身体这个肥啊,里头水份最多,就是津液。如果没有水份的灌溉,形体就要消瘦得。所以人身上一百斤,有六七十斤的水份,人的瘦与缺水是很有关系的。独足肿大,那么湿浊之气呢,因为人太虚了,它是下注,所以唯独脚肿大,身上都瘦。黄汗出,尤其下肢爱出黄汗。这个皮肤它也虚啊,不能收摄,就出黄汗。如果胫冷,指的是小腿发冷,那就是黄汗了,我们后头要讲的,讲水气篇,有黄汗。

那么历节呢,它不是胫冷,而是发热。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黄汗出,胫冷,指的黄汗说的。黄汗是水气了,它也肿,也出黄汗,但是胫冷。这个历节呢,还是有风邪的问题,有热的关系,所以它不冷而反发热,那么这是历节。这一段他在这个地方他给黄汗、历节做个鉴别,他也是有这个意思。历节也出黄汗,所不同的,一个是胫冷,一个是反有热、反发热。那么这一段饮食偏嗜酸咸的人,也容易影响肝肾虚,肝肾虚就影响到筋骨弱了,筋缓枯痿了,就能造成这些情况,也能够导致成历节的。这个应该搁前头,一条一条的全是说历节病的原因了。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第3条: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除热瘫痫。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头风摩散方。

第4条: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第5条: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第6条: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第7条: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第9条: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近效方》术附子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熟读成诵

第9条: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张子恒

赞赏

长按







































新疆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药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2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