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女,70岁,首诊咳嗽,有痰,白天多痰,晚上咳轻,痰少,背心怕冷,一冷更咳,也怕风。很少出汗,不渴,不苦,喜温水,饮冷更咳。小口喝。夜尿前天4次,昨晚2次,大便正常,嗓子不干,晚上胃口不佳,知饥,无胃胀,中午-下午咳最厉害,中午会有黄痰,躺平咳剧,自觉咳时痰上冲,痰有点血丝,躺平自已能听到痰音。轻喘音。常头晕昏沉,身子不沉,耳鸣。
桂枝12炙甘草10细辛10干姜10茯苓12五味子10姜半夏15(碎)泽泻15厚朴10杏仁10陈皮30党参12白术15枳实10注:全程开盖煎两剂
6-11两剂后胃口好转,很少咳嗽,因家庭原因,要赶回老家,老家炖药不便,遂停止治疗。结案
**********正文分割********
2.1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太阳病,肌表有不足之病,肌表久有湿着,因水饮刺激而疼痛,烦是不堪忍受之烦,以关节处为甚。肌肉部有水湿故肌表之津液不能浮起,细为湿阻津液,在肌表之津液少而细。此名湿痹。湿痹都是因胃中有停饮造成的,停湿欲从小便走而不能,故小便不利,小便走得不畅,就要大便来帮助作为出路故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历节病属于湿病的一种,但胃气更弱?
2.15、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久有湿病的人,一身肌肉尽疼,以关节最甚,肌表不足,聚热反应津液与热升至肌表而发热,热与停湿相结,既影响肌表难有汗出,也影响小便不利,身体解湿热病的代谢物无出路,故身色如熏黄。
2.16、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因胃中或胸部有湿热结滞,其人但头汗出,阻塞津液而背肌强,恶寒而欲得被覆向火。若还没有结实就用峻猛的下药,下之过早伤胃气则哕,若不伤胃气,只是肌表更虚,加之津液上冲则胸满。湿热在里结滞,身体欲从小便出此湿热故小便不利,舌上有苔状布满舌面。丹田有热指小便不利小腹满胀,有热感。胸上有寒,指胸中有未结实的水热结。口渴欲饮但饮不多或饮不适,口一直干燥而烦。这都是湿热的表现。
2.17、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不利不止者,亦死。
这条不是原文,看康平本就知道,但凡***死,***亦死的,都不是原文。除外条。小便利者死也讲不通。
2.18、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而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风湿相搏,肌表不足且湿着,一身尽疼痛,病在肌表,法当汗出而解,(应是注文: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云,而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中间一大段注文太累赘,内容也有些问题,汗大出者,风气也去不了啊。
伤寒论里所有的发汗都以微似欲汗出为原则。
2.19、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湿家病身疼发热,可是这个身疼发热并不是肌表有湿热停着。而是里有水热结滞故面黄而喘,里热上冲而头痛,涕热结故鼻塞而烦。脉大是有里热。津液上浮,热量比津液多,所以脉会虚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是说这个里面的水热结滞没有发生在胃肠里。这个里的水热结滞发生在上体腔的头部,所以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2.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与火攻之。麻黄二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湿家身烦疼,只是身烦疼,里没有结滞,且有明显的无汗,皮肤不振的表现,可予麻黄加术汤。
2.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湿痹主要是湿停在肌表。风湿的意思则是有风在表,有湿在里。肌表不足,有湿停着,故一身尽疼,里聚热反应,升至表发热。但日哺所身疼发热剧者,说明里有湿热结滞。(应为注文: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2.18、2.20是肌表不足,有湿停着。2.14、2.15、2.16、2.19、2.21是兼有里湿。
2.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风湿,这是有里湿热结滞了,汗出恶风,肌表有不足,身体自救,鼓动津液和热量上浮以解表。但身重,肌表有水湿停着。这个汗出是肌表虚衰的汗出,和越婢汤的里热重汗出不同。
防已: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痈,除邪,利大小便。
风寒,就是肌表不足的外感病;温疟,热性的郁结;热气诸痈,去湿热结;除邪,除结气;利大小便,去里之湿热。防已是一味善去偏于肌表的里湿热结的药物,和石膏比去湿作用要强。
甘草补肌肉津不足,白术补益肌表而去湿,黄芪强壮肌表,防已去里之湿热结。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天寒热,其脉浮。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
天寒热其脉皆浮是肌表有虚不足,故桂枝甘草防风补肌表虚。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是有里热湿结,水热上冲刺激头脑才会有这样的表现,热并不是很重,所以用词“如狂状”。也是有水重或水肿,才会用防已。条文隐藏了主证。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胃与胸腔壁间隙内有停饮,影响呼吸肌,其人喘满,心下痞坚,水饮上泛,面色黧黑。津液受水湿的影响,被阻不能上行,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
木防已汤方
木防已三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已二两桂枝二两人参四两芒硝三合茯苓四两
这个停饮是热性的停饮,证候在条文中隐去。桂枝强胸壁肌,人参健胃,防已去水热结,石膏针对热欲从肌表出,所以会表现出喘满。
如果水热在膈间没有结实,可愈,如果结实了,三日当复发,复与不愈者,必定是水热有结实了,另外胃里的停饮也较重。宜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加茯苓增加去胃内停水的去除。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这看上去都是在肌表的水湿。但四肢聂聂动,四肢小振幅振动,说明水气并不仅仅是在肌表,肌表小幅的振动,说明了水主要在里,条文隐藏了里湿热结的主证表现。
这是里湿热重,身体欲将停湿停水从肌表出,但肌表虚有湿着,水湿又不得从肌表出。
2.2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不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擎)
先是得了伤寒病,八九日后,肌表不足,湿停肌表。但烦而不燥,这个烦是烦苦,不堪忍受之意。不能自转侧是疼痛得厉害。不呕不渴是说里无少阳阳明。脉浮虚提示肌表有沉衰,涩为津虚血少。桂枝附子汤主之。
大便坚,小便不利,接句于不呕不渴,是说没有肌表的虚象,而是肌表水湿较重,当去桂加术汤。2.14与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这里大便坚,说明也无里湿,这里的小便不利是肌部有湿停着的缘故。
2.24、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附子二枚(炮击皮)桂枝四两(去皮)
风湿相搏,骨关节中肌肉不足,且有水湿,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恶风为肌表不足,小便不利,短气为肌部有停湿。大便坚,故里无停饮。骨节中肌肉不足,发汗无益故去姜枣。
明经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