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杯尹
三鉴池的前世今生
学校池塘有三,南边2号池和3号池连在一起,北边1号池被一条小路分开。年刚搬到新校区,池塘命名还请了二师几个大V,站在池塘边指点江山,古人以镜、以古、以人为鉴,池塘就此有了名字——三鉴池,考证如下:“君子有三鑑:鑑乎古,鑑乎人,鑑乎镜。”——《北堂书钞》“帝(唐太宗)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鑑,可正衣冠;以古为鑑,可知兴替;以人为鑑,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鑑,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鑑亡矣!’”——《新唐书·魏徵传》“国自怜三鑑,人谁续五车?”——明袁宗道《輓周老师》诗之二氤氲江南,大雾和塘雾协作,在太阳出来前,构建一幅水墨画卷。雾浓情浓,伊人何在?有朋友问:雾乎霾乎?我说不知,只有等大雾散去,天蓝蓝水蓝蓝,才后悔早上没多呼吸几口纯正的雾气。雾在我眼里一直很美,出雾的早晨老人总是会说,看看能不能捞起来,捞起来就晴,捞不起来就会下雨。这个捞指的是太阳,非常准确。可现在常常是太阳老高,雾却呆着不散。原来她已嫁给了霾,从夫叫雾霾。而今天雾霾分居了,楼下池塘做了见证,又看到了美美的雾,蓝蓝的天!太阳喷薄而出,流光溢彩,美伦美奂。池塘在学校最东边,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骑行早到的朋友宋平,抓到许多稍纵即逝的瞬间,这里许多图片都是他抢拍的。晨读的女孩,你还在学校吗?二号教学楼得天独厚,前有三鉴池,后有勤人坡(情人坡)。金桂飘香的秋天,楼前楼后的桂花,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开了一茬又一茬。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池塘边的小路,一排桂花,一排香樟,水边还有几棵残柳。国际网球中心成了池塘的背景,武汉网公开赛时灯火通明。池塘那边是一片小树林,远处隐约可见高铁呼啸而过。院墙一直到三环都是学校的领地,只不过还没有圈进来。三环东边已是规划中的奥特莱斯小镇。最近放水治理,久违的堤埂露了出来,可惜那两排垂柳已经不复存在,长久浸泡,只有两棵生命力异常的还顽强活着,孤独守望。这几张是玲子四五年前拍的,那排小柳树也不在了。看到后面的背景吗,没有网球中心,那里矗立的建筑是广岭小学,而今已是人去楼空,整体搬迁到学校北门,成为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附属小学光谷九小。无情无心人看,树是树,堤是堤,湖是湖。只有有情、有心、有爱之人才能看到垂柳之生命,堤埂之面目,湖面之变化。每天生活在如此美景前却是有多少人有如此感悟?美女麦子悟中悟,你是不是有同感呢?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周郎怀想的可否是这样的画面呢。一条小路,把三鉴池隔开,也把我们的视野屏障,常常忽略了她,1号池就孓然在那里,静寂地美丽着。常把车停在那排大柳树下,透过密密的柳枝可窥她的倩影。池塘雪景别有风韵,玲子说那天湖面结了冰。起风了,水里的月儿被吹皱了,散落一池月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池塘月色清丽绝美。校园最美三鉴池。这一年住在学校,见证无数个晨曦云烟,日落黄昏。池塘无情,曾让人黯然神伤。池塘有义,伴无数二师学子寒暑春秋。往事如烟而去,往事并不如烟。愿二师如这池塘美景,永远给你我希冀和美好!图文出品大学生新闻创新实践基地作者
半杯尹编辑
胡茂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