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世界性的流行病,在亚洲,大概有8-10%的人患有慢性乙肝。中国是HBV的高发区,在全国范围内大概有万携带者,其中慢性乙肝病人为万。其中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为通过母婴传播。
携带HBV的孕妇生出的孩子,假如不进行免疫切断,感染HBV的几率高达60%,什么时候感染HBV关系着发展成慢性乙肝患者的几率。基本上百分之百的宫内感染都能发展成为慢性HBV携带者,刚出生婴儿的感染率为90%,2岁以内、3-5岁、6-14岁的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5%-80%、35%-45%以及25%。这些HBV携带者与乙肝病人会在水平以及垂直方向上传播HBV,传染源越来越多,导致的后果非常的严重,所以,在乙肝流行中,母婴传播的地位非常重要。有效的防治新生儿感染HBV能极大的降低肝病的发生几率,减少社会与家庭的负担。乙肝病毒对胎儿的危害:
孕妇的血液中如果HBV病毒的浓度太多,会损害胎盘屏障,导致胎盘功能变弱,除了会造成胎儿可能感染HBV之外,还会造成其他激发感染进而导致流产与早产;胎盘的功能变弱,会限制胎儿的发育,会导致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很难存活。胎儿长时间收到大量高浓度的HBV的感染,造成机体处在高度应激状态,会阻碍婴幼儿的发育及其适应能力,病毒还会导致胎儿畸形,会长时间损害肝细胞,以致使肝细胞被破坏,凝血功能障碍,造成颅内出血等。
婴儿在母体内感染HBV通常为隐匿感染,而且婴儿的诊断比较难,很容易就会延误治疗。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很容易就会发展成为慢性乙肝,最后会导致肝癌以及肝硬化等。
慢性乙肝病人以及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也主要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BV,因此控制母婴传播是降低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重点,也是减少人群传播的重点。
《启东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节选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和辅助检查,密切监测肝脏功能情况,给予专科指导。必要时给予转介服务。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按要求在12小时内(最好是6小时内,越早越好)注射首剂乙肝疫苗,同时免费注射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完成后续接种乙肝疫苗。在完成最后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的检测,已明确母婴传播干预效果。文章来源:王明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相关风险因素探讨》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