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http://m.39.net/pf/a_4582716.html
高血糖、胰岛素、餐后血糖……这些词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些词通通指向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治疗糖尿病,黄芪为众多医生所偏爱。那么,治疗糖尿病如何准确地用黄芪呢?今天我们分享于世家教授的经验。
小编导读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之功。《本草汇言》曰:“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载:“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
1糖尿病合并胃轻瘫于世家教授认为糖尿病合并胃轻瘫主要责之于脾,如《杂病源流犀烛》载:“痞满,脾病也,本有脾气虚。于世家教授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之痞满。《本草正义》言:“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黄芪甘以补气,温以升阳,既可补脾益气,又可升举中阳,兼以温振脾阳,散中焦之寒,为温中补虚、补中益气之要药。
2糖尿病肠病(1)糖尿病合并腹泻
于世家教授指出,糖尿病腹泻的治疗重在温肾健脾、化湿止泻,兼用涩肠之品,以做到标本兼顾,故临床常用黄芪、白术、党参以益气健脾。因泄泻日久,患者多可出现气虚乏力、中气下陷等症状,故黄芪可用至30~50g,取其健脾益气升阳之效;且黄芪亦可补益肾气,如《本草备要》云:“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既可顾护中焦,又可兼顾下焦。
(2)糖尿病合并便秘
于世家教授认为,糖尿病合并便秘的病机关键在于气阴两虚,血燥津亏。此类患者大多形体消瘦或虚胖,大便秘结,虚坐努责,或大便不干,汗出短气,多伴脘腹胀满,食则胀甚,舌质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黄或白腻,脉沉细数。治宜益气滋阴润下,佐以行气。方选黄芪汤加减,重用黄芪至50~g。
3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于世家教授认为,消渴合并癃闭多属虚证或因虚致实。因消渴日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升清降浊失职;或耗气伤阴,日久阴损及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临床多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神疲乏力,纳呆,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治疗予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可重用黄芪益气健脾,可用至30~50g。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痹证”“痿证”“脉痹”“血痹”“脱疽”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证。于世家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初期多燥热内盛,耗气伤阴,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气虚无力行血,则血行不畅,阴虚则脉络失养、肌肤不仁。于世家教授将益气药物的应用贯穿于治疗始终,以黄芪为君药,益气行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黄芪的用量通常从30g开始,最多用至g。
5糖尿病肾病于世家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水肿辨证多属阴水,益气健脾之品必不可少。黄芪是其必用之品,且必重用,通常在50g以上。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重用旨在补气健脾,使脾气得生、水湿得运,而达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水停者有标本兼顾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大量用药可使尿量增加;且黄芪还对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具有保护作用,故可减轻肾小球通透性,对肾性蛋白尿有减轻和消除作用。
“脉浮而数,脏中积冷而营中热也。”书方:
茯苓10克,芍药50克,生姜20克,制附子10克,白术20克,桃仁10克,大黄3克,桂枝15克,牡丹皮15克,枸杞子10克。
“真武合桃核承气汤方。”
“膀胱本州都之官,藏津液,必待气化而后能出,真武又北方镇水之主,用在此,想必旨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能去宛陈堇;两方合用,则气化足而溺道自通,腐朽去而能新物生。体内气血运化通畅,消渴自除,血浊自净。”
玉米须,长期泡水喝,对肾炎、尿毒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葛根15克,天花粉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5克,甘草5克,糯米15克。
上述药加水毫升,浸泡半小时后煎煮至毫升,频服用代茶饮。
“清代名医叶天士所拟治消渴的秘方,名曰玉泉散。方中生地黄、麦冬甘寒滋阴,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五味子固肾涩泉,甘草补脾泻火。诸药合用,滋阴固肾,生津止渴,标本兼顾,很适合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
浮脉也,按之不足而举之有余,里阴虚而脏中积冷,故按之不足;表阳盛而营中有热,故举之有余。历代医家独朱丹溪于此大有所悟,谓此乃阴不足阳有余之证,拟人参地骨皮散为治,殊屡屡有效,考之《脉诀》,早已有言。”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方
1.自拟方
[组成]生地黄、桑寄生、茯苓各15g,杜仲、山茱萸、远志、熟附子各10g,肉桂5g。
[功效]滋阴壮阳。
[主治]糖尿病并发高血压。
[临床应用]口服,每日1剂,心悸、气促加党参25~30g,五味子5g;浮肿加黄芪、防己各15g,白术10g;胸闷加半夏、陈皮、茯苓各10~15g,钩藤15g。服用15天为1个疗程。
[出处]《中医药信息》,,(3):35。
2.分消降浊汤
[组成]法半夏、茯苓、橘红、天麻、苍术、白术、厚朴花、薏苡仁、石菖蒲、远志、神曲。
[功效]健运分消,疏导降浊。
[主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证属痰浊中阻。症见头目眩晕,头重如蒙,倦怠乏力,胸闷恶心,纳少肢麻,或有下肢浮肿,大便溏薄,时吐痰涎,可见血脂增高,舌质淡,苔浊腻或白厚而润,脉滑或弦滑。
[临床应用]水煎服,日1剂。
[出处]《江苏中医》,。(9):42。
3.经验方
[组成]罗布麻g。
[功效]清热利尿。
[主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证属肝火上炎。症见头晕目眩,头痛且胀,口苦咽干,心烦失眠,口渴多饮。
[临床应用]上药烘干研末,每次5g,开水冲服,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出处]《验方》。
4.经验方
[组成]菊花3g,槐花3g,绿茶5g。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利胆。
[主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证属风热上扰,胆湿热者。症见头晕目眩,口干舌燥,胸胁胀满。
[临床应用]每日1剂,开水冲泡代茶饮。
[出处]《验方》。
5.经验方
[组成]菊花5g,生山楂片15g,草决明15g。
[功效]疏风解毒,清肝降压。
[主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证属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症见口干目涩,头晕心烦,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脉细数。
[临床应用]每日1剂,水煎或开水冲泡代茶饮。
[出处]《验方》。
6.经验方
[组成]菊花30g,干地黄10g,当归10g,枸杞子20g,白酒g。
[功效]清肝明目。
[主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证属肝血不足者。症见头晕目眩,口干舌燥,夜寐不宁,心悸多梦。
[临床应用]上药用纱布包裹,置白酒罐内,密封,每日振摇1次,浸泡10天即可,每次5g,每日2次。
[出处]《验方》。
7.自拟方
[组成]柴胡、枳壳、枳实、厚朴、木香各10g,陈皮、半夏、竹茹各10g,茯苓20g,天花粉30g,丝瓜络、葛根各10g,桂枝6g。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主治]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证属肝气郁滞,痰气互结者。症见胸胁胀满,口苦口干,渴而不欲饮,全身乏力,头晕,心悸,下肢浮肿,善太息,脉沉弦滑。
[临床应用]每日1剂,水煎服。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学报》,,(6):27。
8.经验方
[组成]参须5g,麦冬12g,牡蛎15g,牡丹皮10g,生地黄12g,山药15g,玄参12g,天花粉、葛根、钩藤、白蒺藜各12g,菊花10g。
[功效]益气养阴,平肝潜阳。
[主治]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证属气阴两虚,肝风内扰。症见头晕眼花,胸闷气短,神疲脚软,失眠多梦,消瘦纳少,尿多便干,舌淡有齿痕,脉弦细。
[临床应用]每日1剂,水煎服。
[出处]《疑难病症中医治验》。
刻下症:胸闷,腰痛腿酸,寐少梦多,大便常干,舌胖质暗,脉沉弦滑。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膀胱癌术;冠心病?
中医诊断:消渴病肾病(消瘅期)。
辨证:心肾虚劳,血脉不活。
治法:补益心肾,通活血脉。
处方:太子参20g,狗脊10g,川续断10g,川牛膝30g,杜仲10g,生地黄20g,丹参30g,川芎15g,莪术10g,鬼箭羽20g,山楂10g,全瓜蒌30g,元明粉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告知其饮食、活动和心态调整的方法,嘱依照执行。按:
患者初诊之时,尿蛋白(++),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轻度升高,结合病史及眼底检查等,诊断为消瘅期,消渴病肾病虚劳期。根据腰痛腿酸、寐少梦多、胸闷、舌胖暗、脉沉弦滑已知血气瘀阻、血脉不活、微小癥结已成,损心伤肾。方中太子参补气养心;生地黄补肾益精;狗脊、川续断、川牛膝、杜仲既可补益肝肾、强壮腰膝,又能通活督、任、冲、带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等周身血脉,川续断、川牛膝兼有活血化瘀之功;鬼箭羽,有“鬼箭、神箭”之称,破血通经,配合莪术破气化结消癥;川芎、丹参益气活血;山楂酸甘化阴,消积活血;全瓜蒌、元明粉宽胸化痰,利肺养心,增水行舟,通腑泄浊保肾。此方从年用至年,10年间,患者病情稳定,血脉通活,肾功能尚可维持。至3年,病情进展,原方加熟大黄、石韦通利谷道和水道;皮肤瘙痒加白鲜皮、白蒺藜对症治疗。现患者82岁,肾病进入虚衰期,间断服药,一般情况尚可,生活尚能自理,带病延年。
西医诊断:神经源性膀胱;2型糖尿病;双肾囊肿;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中医诊断:消渴病癃闭(早期)。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气机郁滞,肝脾肾虚。
治法:清利湿热,兼补脾肾。
方药:八正散加减。
处方:石韦30g,瞿麦10g,萹蓄10g,川牛膝30g,木瓜30g,荔枝核10g,橘核10g,狗脊10g,川续断10g,连翘30g,郁金10g,木蝴蝶10g,生甘草10g。14剂,水煎服。嘱患者放松精神,避免劳累,定期监测血糖、尿量、B超和肾功能。
按:
吕仁和教授认为,消渴病癃闭除与膀胱湿热阻滞、气机不利有关外,尚与肝、脾、肾、三焦功能相关。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由邪气盛转为正气虚损,表现为脾虚气陷、肾阴亏损,最终可出现脾肾阳虚、肾元受损、气化无权,导致肾衰。邪气盛、标实证为主时,应先祛邪治标,但应注意固护根本,养护脾肾;病程日久,年迈体虚,易导致正气不足,故应健脾补肾,兼以理气清热,利湿祛邪;气虚不运,阴虚血滞,湿热阻滞,日久则累及络脉,导致血瘀,故还应活血通络。一诊时清利湿热,兼补脾肾,方以八正散加减。二诊加刺猬皮温肾解郁,加穿山甲通经活络。穿山甲为通经要药。《本草纲目》云:“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盖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三诊更加鬼箭羽破血通经,加夏枯草清热散结,加冬葵子利尿通淋。四诊因年老体虚加黄芪、白术以助补气之力。五诊时考虑患者已有中晚期表现(实为中期),遂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治疗中气不足、阴火内生之方,吕仁和教授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认为癃闭除补肾外,尚需重视补益中气,以助“脾气散精”,使水道得通,水液下输膀胱,气化而出,并用香附、乌药理气除胀,用荔枝核、橘核行气散结,用知母、黄柏以清余热,用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兼防化燥伤阴,用蜈蚣通经达络。诸药并用,虚实兼治,标本同调,方使病情平稳。
欢迎加入悟石书院書畫聯盟平台!
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给更多朋友,传递咱的中国立场。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悟石书院,图片来源于文人空间,中科国腾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中科国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