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认为,中医肾脏区别于西医的肾,其含义十分广泛,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中精气是阴阳之根,生命之本,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血互生,肾主水,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从古代医家的著作中可知,中医学的肾是西医学中的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等相关功能的概括[1]。
肾虚证实个广泛的概念,主要包括肾精亏虚,肾气不足或不固,肾阴不足或肾阳不足[2]。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肾虚的症状: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为"寒"的症状,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当肾阴虚到一定程度可伤及肾阳,肾阳虚亦可累及肾阴,形成阴阳互损的病理状态,其本质都是肾的精气不足[3]。
1肾病不一定肾虚中医的肾虚可以是疾病所致,也可以是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身体衰老的结果,与西医的肾脏疾病不是一个概念。肾虚不能用西医的检测手段检测出来,而西医也无法确切判定肾虚病人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病情阶段,在治疗方面,西医是以针对肾脏客观存在的病变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而中医治疗肾虚重在补字。
2补肾分阴阳不可乱补补肾分为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的治疗。肾阴虚的首选药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等6位药材组成[4],方中熟地滋补肾阴,益精填髓,山茱萸味酸性温,滋肾益肝,涩精固汗,肝肾同源,肝肾同治。山药能健脾益气,补肺益肾而固精,并能清理肺、脾、肾之虚热[5]。此三味药相配共同发挥其补益肝脾肾的作用,且以补肾阴为主;泽泻、丹皮、茯苓为三味泻药,六味药三补三泻,补中有泻,药性平和,为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现代临床研究显示,六味地黄丸在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肾阳虚的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面色晄白、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冷、阳痿阴缩、小便清长、夜尿频多[6],有这些情况可以吃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桂地黄丸。怕冷是肾阳虚的典型症状,因此,怕冷时不要吃六味地黄丸。
3中药的肾毒性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动植物,相比西药其副作用小,耐受性高使用率较高[7]。中药引起肾毒性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中药的品种复杂,许多名称相似的中药其实药效相差很大,比如:关木通,川木通和木通为例,关木通属于马兜铃科,木通为木通科,川木通是毛茛科。关木通,为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D甲醚等,用量过大易引起急性肾衰。再如防己,市场上有粉防己和木防己两类,药用汉防己主要是防己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汉防己,药用木防己主要包括广防己和防己科木防己,而以前两者为主,且肯定含马兜铃酸,后者则主要含木防己碱[8]。第二,人的个体差异,药物的治疗剂量和引起毒性的剂量非常接近,例如斑蝥是极毒之品,其所含斑蝥素为有效成分,同时又是导致肾损害的毒性成分。它经肾脏排泄,可引起肾小球变性,肾小管出血,导致血尿,肾炎,膀胱炎,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9]。第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如酸性较强的中药与磺胺类西药同服,会加重尿结晶的析出,甚至引起血尿。含有有机酸成分的中药,如山楂、山茱萸、乌梅、川穹、陈皮、女贞子、木瓜、青皮等与磺胺类、利血平、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合用时,因酸化尿液,增加了磺胺类药物结晶的形成,引起结晶尿或血尿,使利血平和阿司匹林的排泄减少,加重肾脏的毒性不良反应[10]。
4具有肾毒性的中药有可能导致肾损伤、肾功能衰竭的中草药:如雷公藤、木通、马兜铃、草乌、雄黄、朱砂、全蝎、鱼胆、蜂毒、砒霜、巴豆、苍耳子、棉酚、山慈菇、苦楝皮、天花粉、土贝母、牵牛子、芦荟、益母草、土荆芥、海马、昆明山海裳、野百合和使君子等。目前,已知防己、关木通、泽泻、丁香等中药可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马兜铃、苦参、补骨脂、土牛膝可诱发氮质血症;金钱草、浮萍、夏枯草导致高钾血症;苍耳子、枳实、芒硝、白头翁可引起血尿、高血压[11]。
中草药肾毒性引起的药物性肾病重在预防。首先必须根除传统的"中药无毒"的错误观念,不滥用中药,用药严格遵照医嘱,特别是对上述有一定毒性的中草药。不随意轻信民间的所谓"偏方"、"秘方",抵制形形色色的假药和劣药。
参考文献
[1]何立群.中西医防治肾脏病要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
[2]曾进浩,胡霞,潘华锋,刘友章.从"肾精"及"肾浊"探析肾虚证的本质及治疗方法[J].环球中医药,,6(6):-.
[3]乔文彪,邢玉瑞.肾的精气阴阳辨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10):15.
[4]唐晓彦.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4(28):-.
[5]钟恒斯.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6):-.
[6]肖静,王毅兴,高建东等.肾阳虚证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2):73-77.
[7]朱梦鸷.肾毒性中药浅析[J].北方药学,,10(5):.
[8]绕向荣,李深,李秀英等.对美国FDA关于含马兜铃酸中草药肾损害两个通告的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8(2):82-86.
[9]王珣,吕冬梅.中药肾毒性之因素探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3):-.
[10]宗向红,刘育红.合理用药防止中药肾毒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12(32):19.
[11]钱勇.中药的肾毒性与肾保护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12(1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