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七

上篇医论第三章胡希恕讲座录音专题辑要?一、讲痹证(续)还有一节,也是类似的,在同一篇里头,“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同上第21条)风湿这类病,它是阴天下雨都加重,如果日晡所(即日落的时候)它就加重,这个也叫风湿。一身尽疼,这个疼的程度比上边那个更重一些,同时发热。这种病是“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这说的是病因了。这个湿从哪来的呢?它也不是从外边来,是人想出汗,要把部分水分排出体外,由于汗出当风,所以受阻排不出来,这就有湿邪了。出汗这个机制,它是排毒素的,毒物、废物应该排出体外,可是它排不出去,就停积在某个部位,就很容易犯这个病。热天出汗,弄个电风扇吹一吹,最容易被吹坏。汗里面全是废物,本来离开组织它是要出来的,遇着风一闭,就把这个东西闭在皮肤腠理之间,开始就在皮肤里头,偶尔被风吹一次一般来说还不要紧,但久而久之,这种毒素它就积存在关节处了。怎么多在关节处呢?因为关节的空隙,就是筋骨交界的地方,那个地方发炎生病了,这就属于关节炎了,这个说得很有道理。“或久伤取冷”,久伤取冷跟这个一样,比如我们出一身大汗,你拿起个冰淇淋来就吃,这个汗马上就回去了,其实这个汗早就离开组织了,但它没被排出体外来,跟那个汗出当风是一样的。这是古人提出的风湿的成因。还有就是平素身体即多停湿的人,一得感冒也容易得这个风湿病。这类病即“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之,这与麻黄汤差不多。由于本条的证候偏于有热,所以不用白术,而用薏苡仁,生薏苡仁啊。生薏苡仁这味药,它是一味寒性的祛湿、利尿、解凝药。还有一种风湿,“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同上第22条)脉浮为在表。身重,这个湿特别多,组织里边都是水分,感觉就重,身子就沉。汗出,表虚。恶风,这个恶风特别敏感,是用黄芪剂的药证。这个我亲身体会过,在伏天我去看一个病人,他待着的屋子关得非常严,因为天气热,所以我手里拿把扇子,一进屋他就对我摆手,他害怕我手中的扇子扇出风来。那真是恶风。要遇着这种风湿,要用黄芪剂,黄芪证就是皮肤的护卫机能特别虚。古人有一句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皮肤这块虚,身上无论哪个地方停湿,它也往外来,就在皮肤这里待着了,这个虚不恢复,这个湿也不会去。这时候只用发汗药不行,非用黄芪不可,也不必太大量,三四钱就行了。这个药证,若在临床上遇到过你就会知道。像特别怕风、出汗这类病,非用黄芪不可。所以治病啊,不是说随便拿味药就治什么病,没有这个事儿,像这类痹证,不用黄芪干脆治不了。黄芪这味药,据我体会,它治恶疮、大风,《神农本草经》中也说它治恶败疮、痈疽、大风、癞疾,全是皮肤这个地方虚,也就是说正气不足于表,拿现代的话说就是皮肤营养不良,要恢复它,就用黄芪,把它恢复了,病邪就待不住了,病自然就好了。黄芪是治皮肤的,非常有效,现代人有时候滥用黄芪,说它“补气”,哪是那个事儿!本条之证用防己黄芪汤主之,药物组成也是根据前边讲的那个湿痹,要利小便祛湿,所以既用防己又加苍术,搁黄芪就为恢复这个表虚,另外就是生姜、甘草、大枣。这个方子从桂枝去芍药汤变化而来,就是于桂枝去芍药汤中以黄芪代替桂枝了,另外加祛湿的防己和苍术。这个术我们全是用苍术,不用白术,尤其是治这个风湿(编者按:以下无明确指明苍术,统一成白术)。还有一条,这个在《伤寒论》里也有,“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同上第23条、《伤寒论》第条)“风湿相搏”,风湿俱盛,相互影响,这个也疼得厉害,同时还陷于阴寒。《内经》上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既有风,又有湿,又有寒。这个寒,不是外边侵入的寒,是人的机能沉衰发生的阴寒证,所以疼得特别凶。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者,是因为疼得厉害,凭自己的力量不能翻身。不呕者,说明里头没停水,也就是说没有少阳病。不渴者,说明里头也没有热,里边有热才渴,也就是说没有阳明病。病还在表。意思是这个风湿自表入里,从阳入阴;另外,这个病脉浮,但是虚而无力,并且涩,反映出里头血液也不流畅,它为湿所主。从脉可知这是少阴病,故以桂枝附子汤主之。现在我不常用这个方子,这个就是桂枝去芍药汤增量桂枝加附子。你们看《神农本草经》,附子这味药不但能够祛阴回阳,而且还能够祛湿痹、缓拘挛。我们治慢性关节炎,附子大概是必用的药。“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当是去芍7加白术汤主之”,有这种情形的风湿病,是不能用发汗药的。这个小便自利,是指小便频数(老想尿又尿不出多少来),小便自利和小便不利是一个问题,都是膀胱机能的障碍,如同失眠和多眠是一个问题,都属高级神经活动障碍。膀胱的括约肌松弛,失去收缩的力量,这就是虚,这个小便就频数;如果膀胱的括约肌收缩而不开,这就是小便不利,这大概都是属于阳性证。用白术、茯苓这样的利尿药,治小便不利,也治小便自利(频数)。尤其这个白术,起相当作用,特别是配合附子,它能够恢复膀胱机能,肌肉收缩机能恢复到正常张弛,小便也就正常了。小便恢复了大便也就不硬,这个大便硬不是阳明病,使不得大黄,由小便数造成的大便硬,小便不数了,大便自然就好了。由于附子、白术相配伍,一方面治小便自利,一方面祛湿解痹。这一段书让人很不好理解:大便硬,小便利,为什么还搁白术啊,反倒去桂枝?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有一条明示:“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所以要去掉桂枝。咱们讲《伤寒论》曾讲过发汗禁忌,小便频数者不能发汗,也应列到禁忌里头,因为小便数亡失津液,再发汗更亡失津液!想法子治小便频利才对。像真武汤这样的方剂,根据药物组成,都治小便频利,也治小便不利。尤其是老年人精气虚衰了,常常有尿就得赶紧去厕所,他憋不住啊。我们开会见一个老先生,他一趟趟地跑厕所,那就是小便非常频。有了尿收摄不住,想排尿但又排不痛快,所以他一会就想上厕所,来不及就淌到裤子里头了。这种情形用附子配合利尿药,都好使。这一段就讲这些问题,为什么今天都要讲一讲呢?因为这和痹痛也很有关系,原则上这些都是一样的。刀子在说话摘自《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2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b/8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