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跟大臣们说:“古来帝王虽然平定华夏,但不能征服周边民族。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我成就的功业却超越前人,这其中的道理我不明白,你们根据你们各自的理解随便说说看?”

在场的人尽管直言了李世民的很多超越常人之处,但多是不得要领,李世民就只好自己来作一个自我总结,他说:“我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主要因为五个原因。

第一,自古以来帝王多嫉恨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而我看到臣下的优点,就像自己也具有这些优点一样,以此很珍惜他们。

第二,人的品行、能力,很难兼备,我能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的不同,舍弃其短处,而取其所长。

第三,身为君主的,经常见到贤者就想拉拢为心腹,见到品格较差的就想彻底摒弃,而我则是见到品德优良的就敬重之,见到差一些的就爱怜他们的不幸,这就让贤与不贤,都能各得其所。

第四,古来君主大多厌恶正直人士,或公开杀戮,或暗中陷害,没有一个朝代没有这种事。而我登基以来,朝廷上站的一个挨一个的都是正直之士,对于正直的人,我从没有罢黜斥责过。

第五,自古都是看重中原人士,而贬低周边民族人士的,而我对各民族的爱护都是一样的,所以各民族都来依附我,他们对我就像子女对父母一样有深厚的情感。这五条,就是朕成就今日功绩的理由。”

说完以后,李世民还看着褚遂良说:“你担任过本朝的史官,你看我总结的这五条,还算谈到本质上了吧?”褚遂良说:“您的丰功伟业数都数不过来,您只举出这五条,是皇上您太谦虚啦!”

李世民做事时一旦犯下了与他自己所总结的这五点相违的错误时,他就会立即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完善,他不仅强力要求自己自觉自我进化,他还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尽力向他人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大胆评议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他多次,在朝堂上直陈他的过失,多次使他尴尬,让他下不了台,然而,他却从不问责这些敢于向他直言进谏的谏官们。魏徵以外,还有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唐太宗能将国家治理好,为当时、后人所景仰、赞叹,正在于他喜欢听别人说他的过失,乐意接受他人的批评,能认真反省自己,及时检点改过,这在常人中是难得的,在帝王当中就更难得了。

史书记载,有一些亲近唐太宗的大臣,听到有人对唐太宗的批评是没有根据的,就替唐太宗鸣不平:“他们有些人对您的有些指责是错误的,应当好好惩罚他们。”没想到唐太宗听后却说:“不可以。”这些近臣就问:“为什麼?”唐太宗说:“如果我惩罚这个人,以后就没有人敢在我面前说我的过失了。”所以,一个真正博大从容之人,他真有过失,你指责他,他感谢你;他没有过失,你偏说他有过失,他也能海涵你,不责备你。

谏官这一官职,在唐朝初期得到了最大的保护和尊重,《旧唐书·魏徵传》里面就记载,魏徵死时,李世民曾叹息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尽管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大致上他还是清醒的,仍时刻在自己的私欲方面保持着极大的克制,并一直积极保护着谏官。

可以说,假如唐太宗李世民没有这种及时自我反省,自我革新,敢于正视自己过失,勇于接受别人批评,并积极改正自身错误的人格精神,历史上很可能就不会有“贞观之治”,更别说后来的大唐盛世了。

《论语》中,孔子也讲过不少有关自我反省和知错改错的话,比如“君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等等,《书·仲虺之诰》中说:“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左传·宣公二年》中也有:“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国语·楚语下》里亦云:“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颜之推《颜氏家训》中也道:“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苏轼在上《上皇帝书》中更是对皇帝强调道:“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往往只注意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不是。还有不少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不用说从内心去反思自己,改过自新了。更有甚者,自己犯了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正视,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喜欢甩锅于人,让他人替自己背黑锅,这真的是没有良知的表现。

讼,这个字在金文中有一个代表“正义”的“公”,和一个代表“诉辨”的“言”两部分组合而成,本义表示公正诉辨,后来引申为“谴责,自责”。

孔子说:“哎!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真诚地从内心反省自己,责备自己的人。”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jb/11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