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半身颤抖案Experience
年8月28日,刘某某,女,40岁,右半身颤抖三年,上肢较重,三年,与生人说话时加重,抖的厉害时全身颤抖,睡觉时不抖。四年前被别人挤倒,当时有点头晕,其它没有症状,一年后小腿出现颤抖,慢慢发展到上肢。医院检查,无明显病变。刻诊:面微黄,食欲可,眠可,口干,刷牙时干呕,汗出,没有明显的恶寒恶风,大便可,小便可,夜尿一次,左脉寸关紧尺沉,右脉因手抖的厉害没法号脉,舌淡红苔白稍厚有齿痕。
辨证:少阳加饮,小柴胡加龙骨牡蛎合苓桂术甘汤(柴胡24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0g,甘草10g,龙骨20g,牡蛎20g,茯苓30g,桂枝15g,苍术15g,生姜15g,大枣4枚。)取三付。
年8月30日,二诊:颤抖不轻,刷牙时干呕,口干,大小便可,舌淡红苔白厚有齿痕,脉同前。右手脉仍不能号。
辨证:厥阴加血瘀血虚水饮。柴桂姜加当归芍散加附子(柴胡24g,黄芩10g,桂枝10g,花粉12g,干姜10g,甘草6g,牡蛎1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2g,苍术12g,泽泻24g,芍药24g附子5g)。
年9月2日,三诊,颤抖减轻不明显,口干,刷牙时干呕,大小便可,舌淡红苔白厚有齿痕,脉同前。但是,右手号脉好一点。
辨证用药同8月30日同。
年9月5日,四诊,近两天感胃,出现喉发痒,干咳,口干,右手颤抖号脉较前好一点,自觉站立是颤抖稍轻,脉沉缓,舌淡红苔白厚有齿痕。
辨证:少阴太阴加饮,半夏厚朴汤加真武汤加大黄附子细辛汤(半夏15g厚朴12g茯苓45g苍术45g芍药45g生姜45g附子30g大黄6g细辛10g苏叶10g)3付。一剂分三次服,同三服。
年9月8日,五诊,感冒好,无喉发痒干咳,余证同前。
辨证:少阴加饮,真武汤(茯苓,赤芍,生姜各30g白术20g附子30g)3付,服法同前。
年9月11日,六诊,颤抖较前明显好转,刷牙干呕,汗出’舌淡红有齿痕,脉沉缓。
辨证服药同9月8日(茯苓,赤芍,生姜各30g白术20g附子30g)3付,服法同前。
年9月14日,七诊,颤抖又较前少轻,(病人述说,在没有来治疗之前,病人的左半身有时有小范围的肌肉颤动,现在一点也没有了)刷牙时干呕,汗出,舌淡红苔白有齿痕(齿痕较前稍轻).脉沉缓,辩证服药同9月8日。(茯苓,赤芍,生姜各30g白术20g附子30g)3付,服法同前。
年9月17日,八诊,因农忙劳累颤抖较前小轻,汗出,舌淡红苔白有齿痕,脉沉缓。
辨证:少阴,(茯苓,赤芍,生姜各30g白术20g附子50g)3付,服法同前。
月9月20日,九诊。颤抖较前不轻,汗出、口不干、舌淡红苔白有齿痕,脉沉缓。
辨证用药,真武汤合防己茯苓汤(茯苓30g赤芍15g白芍15g白术20g附子30g防己15g黄芪15g桂枝15g甘草l0g)3付,服法同前。
年9月23日,颤抖较前不轻,汗出,口不干,舌淡红苔白有齿痕,脉沉缓。
辨证用药,防己茯苓汤(防己45g茯苓90g黄芪45g桂枝45g甘草30g)3付,日三服。
年9月26日,十诊,颤抖较前加重,舌淡红苔白有齿痕,脉沉缓。
辨证用药:真武汤(茯苓,赤芍,生姜各30g白术20g附予50g)5付,服法同前。
年10月2日,病人未来诊,电话随访,症状加重,颤抖基本恢复未就诊之前。
按语
中医诊治是临床证候为依据的,有是病用是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案病位在少阳,挟饮以苓桂术甘汤温化痰饮,挟瘀以当归芍药汤活血和血,证变方亦变,当出现少阴症时用真武汤。冯世纶教授认为六经证的存在是六经病候为校准的,若六经病证消失,六经就不存在了。所以六经病的实质是以临床证候反映出来的。本案就是冯老思想的具体实践,疾病只有病人表现是客观指标,而绝不能医生想当然套用成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