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常用中药及

邓跃毅,陈熤.肾病综合征常用中药及其方剂[J/CD].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6(4):-.

肾病综合征为临床疑难重症之一,治疗上纷繁复杂,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上治疗肾病综合征常用的中药及其方剂,并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讨论了其作用机理。

肾病综合征;中药;中药方剂

肾病综合征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病病程长、病情缠绵,病机扑朔迷离,证候错综复杂,为临床疑难重症之一,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有一定的作用,现将肾病综合征常用的中药及其方剂综述如下。

一、肾病综合征常用中药

通过筛选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方剂,目前以下14种中药应用最多,它们分别是黄芪、柴胡、茯苓、甘草、白术、大枣、山药、党参、泽泻、当归、熟地、附子、鱼腥草、雷公藤。

黄芪:补气固表、利水退肿。在诸多治疗肾病的方剂中被重用,每剂用量可达50~g。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黄芪对免疫系统有较强的作用,其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B细胞增生及淋巴母细胞分化。黄芪还具有利尿、降低血胆固醇、提高血白蛋白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同时还可对抗糖皮质激素(激素)造成的水钠潴留等副作用[1-2]。

柴胡: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柴胡中的柴胡皂甙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其抗感染作用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有关;柴胡皂甙还具有抑制蛋白尿,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茯苓中含有茯苓聚糖、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T细胞功能;茯苓还具有明显的利尿排钠作用[3-4]。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甘草具有激素样作用,甘草次酸对蛋白尿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轻患者对激素的依赖性作用已被肯定;甘草还具有明显的调节免疫、抗感染和利尿作用[5-6]。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白术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以利水排钠为主;还具有增强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并可通过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起到抗感染的作用,同时具有抗凝血作用[7]。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大枣具有明显的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还可通过提高血浆和白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降低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8]。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山药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其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山药具有降低血胆固醇,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减轻蛋白尿,促进肾功能恢复的作用[9]。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党参能使巨噬细胞数量增加,提高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10];可部分拮抗激素引起的血浆皮质酮下降[11]。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泽泻可使尿中钠、钾、氯的排出量增加,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同时具有抗感染、调节细胞免疫、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防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12]。

当归:养血和血、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当归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可在组织局部发挥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肾脏组织的血流灌注以减轻组织的缺氧性损伤,从而有可能缓解微血管病变[13]。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熟地黄可对抗激素对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缓解肝细胞对皮质醇的分解,提高细胞免疫功能[14]。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附子对垂体-肾上腺轴有兴奋作用,能有效增强肾上腺功能[15]。

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鱼腥草有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可通过扩张肾脏毛细血管,改善肾脏微循环而起到利尿作用。临床有人报导以鱼腥草代茶饮,治疗肾病患者可获长期缓解[16]。

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雷公藤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在于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同时具有抗感染和较强的抑制免疫作用[17]。

二、肾病综合征常用中医治法及主方

针对治疗肾病综合征中医方剂的研究,临床医家有很多经验方的使用,但主要还是依据经方加减而采用温阳、益气、滋阴、活血、理气、逐水等治疗大法进行诊治。

1.温阳:真武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真武汤具有温补肾阳、化气利水之功,治疗脾肾阳虚、无力温运水湿形成的阴水。

烟海丽[18]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采用右归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小儿肾病综合征,总有效率达89.7%,血脂恢复正常时间及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单独使用激素组。

宋群利等[19]认为肾病综合征其本为脾肾气(阳)虚,脾虚中气下陷,清气不升,精微物质下泄,肾气亏虚,精微物质漏泄;标实证因脾虚不运,湿浊中阻,湿积为水,肾无主水之功,水饮内停,气化无权,水泛肌肤、体腔,即见全身水肿。肾病综合征的水肿,具有脾阳虚、阳虚水泛的特点。治疗应温阳化气治本、健脾利水渗湿。其运用中药实脾饮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对照组为82.93%。

2.益气:临床上有运用防已黄芪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该方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方中重用生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粉防己祛风利水,两者相伍,共奏利水消肿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为君药;臣药白术健脾益气、固表利水祛湿,既助黄芪益气固表之功,又可助防己祛湿利水;茯苓健脾胜湿;泽泻利水渗湿;金樱子、芡实益肾涩精;玉米须利尿降压;肾炎草消炎利尿;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药性。诸药相合,共奏健脾固表、益肾涩精、利水消肿之功。

3.滋阴:对于以阴虚有热,水热互结的肾病综合征,须考虑标本缓急之理。

阴虚为本,水热互结为标,理应急则治其标,待水热之邪祛尽,方可从本论治。运用猪苓汤滋阴清热利水,方中猪苓、茯苓、泽泻甘淡渗湿以利水;阿胶甘平滋阴润燥;滑石清热利小便;更加白茅根清热止血利尿;枸杞子滋阴补肾以摄纳精微,水去则热无所附,膀胱气化得行,肾藏精功能恢复,则诸症自然消失。后服六味地黄丸,乃缓则治其本之意。

参芪地黄汤以六味地黄汤为主配伍人参、黄芪等药物,处方中的黄芪、人参可对患者起到益气补虚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补患者肝脾之气;山药、熟地黄、山萸肉补阴;牡丹皮凉血活血。有研究显示,运用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后,治疗组患者尿白蛋白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肌酐、血浆白蛋白等肾功能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

4.活血: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凝和血栓形成,及时纠正这种高凝高黏滞血症,降低血脂和纤维蛋白含量,防治肾病综合征的高黏综合征,对于减少并发症,加快临床症状的改善有一定临床意义。因此运用活血化瘀之法贯穿于治疗全过程,有报道桃红四物汤具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抗炎降脂等药理作用,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21]。

有研究者发现运用补阳还五汤,可改变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液的聚、凝、浓、黏等特征,明显减少尿蛋白量[22]。

此外,张昱教授[23]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之血瘀水停证,抓住了该患者水肿发病的本质是因气虚血瘀所致,把握了当归芍药散辨证的实质,达到“异病同治”,在处方时,将当归芍药散与五皮饮合用,同时加丹参、生山楂、川怀牛膝等活血之品,以增强活血利水之功。

5.理气: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小便不利等症状,为邪郁三焦,气机不畅,水道不通,泛溢肌肤所致,似属少阳一证。故当以和解之法治之,有医家运用小柴胡汤加减,其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清透少阳邪热;半夏和胃降逆;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蜀羊泉清热解毒利湿;水蛭、茜草活血化瘀;猪苓、白茅根利水消肿;益母草化瘀利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和解少阳,健脾利湿,化瘀解毒之功。方证合拍,故能奏效[24]。

有医家运用己椒苈黄丸,取其方中防己降泄水气,椒目通利水气,葶苈子泻肺通调水道,大黄通下泄水,主治水饮积聚脘腹,肠间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脉沉弦[25]。

6.逐水:

(1)健脾利湿逐水:参苓白术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用,主治脾胃虚弱。运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之脾虚湿盛证。

五苓散具有通阳行水、化气利水,健脾化湿的作用,为水湿内停,阳气郁遏而设。本方之配伍贵在用桂枝以通阳,盖水为阴邪,必为阳化,阳通则水行,则有利泽泻、茯苓、猪苓之利水作用的有效发挥。方中加车前子、生姜皮、通草,乃为加强原方利湿通淋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五苓散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缓解的平均时间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且能显著减轻泼尼松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究其原因为,五苓散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一方面,可有效避免激素引起的耗阴劫液的副作用,缓解患者口干、口渴以及盗汗等阴虚内热证候;另一方面,具有利水消肿而不伤阴、温阳化气而不恋邪,滋阴生津等作用。同时五苓散可健脾和胃,胃气复则饮食调理,津液归于正化,气血调畅,能使血浆白蛋白恢复正常时间缩短,保护肾功能,故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26]。

五皮饮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茯苓皮有健脾补脾、利水消肿之功;陈皮和胃气化湿浊;桑白皮能肃肺降气、调通水道;大腹皮行水气;生姜皮和脾行水,五药共奏利水消肿、健脾理气之功。有报道运用五皮饮联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水肿,结果痊愈2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11%[27]。

(2)宣肺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的阳明病篇,原文第条云:“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本条原为湿热发黄兼表而设,因其宣肺利水,上下分消之旨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对于发病缘于感冒者,因外感风邪,肺气失宣,出现咳嗽喘促,“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失宣降,则通调水道及津液代谢功能失调,故发为水肿,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效果甚佳。

(3)清热逐水:牡蛎泽泻汤由牡蛎泽泻散化裁而来。牡蛎泽泻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伤寒病后,余邪未尽,湿热塞滞,膀胱气化不利所引起的病证,有清热逐水饮之功。《伤寒论·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云:“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肾病综合征后期湿浊内停,郁久化热,湿热蕴结,留恋于下焦,每致膀胱气化失司。症见:腰以下及膝、胫、足、踝皆肿,或阴囊肿大,小便短少而赤,手足烦热,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有力或滑数,皆可用牡蛎泽泻汤治疗。

参考文献(略)

邓跃毅,陈熤.肾病综合征常用中药及其方剂[J/CD].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6(4):-.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cf/1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