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绿意盎然。走进河南省南召县鸭河口水库北岸的山岗上,举目望去,一排排玉兰树似礼兵仪仗队整齐地婷立在山岗上,蔚为壮观;玉兰树下种植的百合还在盛开,林下成片种植的芍药已经籽粒饱满……
“2年前,这里的丘陵还是一片荒芜,年春季,我们在这里规划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造林后林下种植芍药、百合等中药材,并按照景区化标准建设中国南召玉兰花博园,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产业。”县林业局局长唐锋介绍说,目前,南召县在环鸭河口水库库区已集中连片建设国储林基地3.5万多亩,项目的实施,可以使南阳市的饮用水源地——鸭河口水库的水质安全更加有了保障。
南召县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规划总投资15.37亿元,建设总面积30万亩。其中:新造林5.5万亩,现有林改培4.5万亩,中幼林抚育20万亩。总体布局为“一城两区一廊”(一城:就是将县城打造成森林城市;两区:鸭河口水库周边生态涵养区、西部北部生态屏障区;一廊:以百公里玉兰长廊为主的生态廊道)。
实施中,该县突出玉兰特色优势,跳出国储林看国储林,把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和脱贫攻坚融入到项目建设中去,坚持国有公司运营模式,探索“林+N”特色产业多元发展之路,着力破解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难题,走出了一条符合南召实际的国储林建设融合发展之路。
目前,已在国家大型水库—鸭河口水库库区集中连片建成5大国储林基地,完成新造林3.5万亩,其中栽植玉兰(辛夷)2.2万亩、楸树0.35万亩、元宝枫0.53万亩、火炬松0.23万亩、红梨0.21亩,造林成活保存率达95%以上;完成森林抚育7.5万亩,并建成1处国储林现代化育苗基地。林下种植芍药亩、百合亩、柴胡6亩、连翘亩、黄精亩。同时,项目区的旅游总体规划、旅游公路、道路、水利设施、景点打造等全部配套同步跟进。
昔日环鸭河口水库库区的荒山秃岭正在变成一座座绿色的银行。
国储林林下芍药种植基地
“三个一体化”,实现国储林项目多元融合发展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南召县在国储林项目建设中,走“三个一体化”的林+N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项目建设的多元融合。
林果药一体化。通过发展优质水果—红梨,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在树下套种芍药、百合、柴胡等中药材,既实现种植模式互补,又实现多种经营,短期内可以实现经济林果和中药材收入。
林蚕菌一体化。利用全县多万亩蚕坡资源优势,通过实施蚕坡森林抚育,蚕坡修剪后可以养蚕,修剪抚育的剩余枝稍材种香菇,全县种植食用菌万袋,户均增收10余元。
林养游一体化发展。依托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借助国储林项目实施,打造玉兰花博园,大力推进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项目建设长期收益。
国储林林下百合种植基地
示范引领,促进特色产业迅猛发展
7月1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南召县国储林林下中药材种植,该县林农郝洪坡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在中央台节目上,给全国观众介绍林下中药材种植经验。到现在他的心情还无比激动……
作为出身在大山里的农民郝洪坡,当过村干部,外出打过工,然而凭借小时候在山上采挖中药材的经验,在他内心深处种植中药材一直是他梦想事业的追求。
南召县地处我国秦岭—淮河的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具有南北气候过渡的显著特征,适宜多种中药材植物生长繁育。
年,南召县林业局在南河店镇郭营村驻村扶贫,郝洪坡得知国储林基地内套种芍药、百合、黄精等中药材成功的消息后,他立即找到锦宇园林等县内几家中药材种植大户商谈,尝试在林下套种黄精、粉防己、白芨、桔梗、丹参、柴胡等中药材。
在国储林项目林下中药材种植的示范引领下,郝洪坡和他的几家合伙人的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一个村扩展到现在的3个乡镇5个村,种植面积达到多亩。
目前,南召县形成了中药材10大标准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2万亩,其中:辛夷面积24.7万亩,产量吨,占全国70%;山茱萸、杜仲等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形成了辛夷、杜仲、山茱萸、黄精、白及、芍药、柴胡、艾草、连翘、桔梗、重楼等中药材品牌,产业链条不断拉长,艾绒、艾柱、杜仲雄花茶、辛夷系列产品、青钱柳茶、石斛汁、石斛酒等中药材产品20多种,恒利康、联源生物、华康、岭南、宛草堂、舒心等中药材龙头企业10多家。其中:五朵山杜仲基地、伏牛山珍稀濒危野生中药材繁育基地、罗坪石斛基地等4家获省级“示范基地”命名;联源生物公司的石斛基地、银河虎山的桔梗基地、五垛源公司的黄精林下种植基地等7家获市级“示范基地”命名。
南召县皇后乡天桥村盛开的玉兰
借助国储林项目建设,该县的玉兰花木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以玉兰为主的花木面积已达42万亩,形成了皇后、云阳、小店等7大玉兰花木乡镇,专业村达55个,专业经纪人队伍多人,省级龙头企业9个,花卉苗木年产值17.1亿元。南召的玉兰成为全国唯一能够进入北京、天津等北方园林绿化市场且适生的生产供应基地,在第10届中国上海花博会上,作为河南的4朵金花、南召的县花、南阳的市树获得铜奖,南召玉兰已飘香祖国大地。
四大特点,聚力国储林项目建设“三效合一”
高端规划引领。聘请上海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中农智库等设计单位,充分发挥国储林项目优势,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有机结合,同步开展玉兰花博园、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种植等专题规划,整合使用林业、水利、农业、扶贫等涉农资金,同步推进道路、水利、林下种植和旅游元素等配套建设。
国有公司运营。成立南召县森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为主体,作为项目施工单位,承担项目的施工、日常管护等,保证了项目建设高质量和后期还款能力。
突出党建合力。年4月,成立南召县上店玉兰博览园国储林基地联合党支部,吸收4个乡镇10个村精干党员加入,将森源公司以及所在乡镇、村组的党员力量凝聚在一起,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解决项目建设土地流转、当地群众劳务用工等问题,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项目如期推进、贫困户顺利脱贫提供了坚强保证。
强化科技支撑。在国储林项目区设置22个红外高清摄像头,对全县所有国储林基地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设立气象观测站和国储林监测样地,定期测量记录,健全大数据电子信息档案,对树木种植生长、管理维护情况做到时时可见、时时可查、全程可溯;充分利用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园科院、河南林科院等国内科研院所的技术实力和优势,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开展产学研协作,选育出玉兰新品种10个,实施玉兰“四优四化”项目,建设国家级木兰科种质资源库和上海南召玉兰试验基地,为规范化、标准化及林下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南召县国储林项目建设的多元支撑,实现了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经济效益方面:项目实施以来已实现利税近1个亿;整个项目实施后,早期可以销售玉兰绿化苗木万株,产值15亿元;项目区每年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畜禽养殖等可实现效益1亿元,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产业2亿元;项目建设到期后,30万亩国家储备林还可实现直接木材价值20多亿元。社会效益方面:年均0户户均苗木销售收入2万元以上,不但带动了玉兰苗木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一部分群众从事起树、运树劳务就业;项目区户均流转土地收益可达元;项目区每年还带动10多个村多名群众户均劳务收入4万元以上;项目区涉及的8个村,还通过扶贫整合项目入股森源公司,年集体收入均在8万元以上;项目区农户还免费得到专家技术团队的苗木种植和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生态效益方面:通过集中连片规模化布局,已绿化鸭河口水库库区丘陵山地3.5万亩,提高库区森林覆盖率9个多点,不但改善了南阳市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确保了南阳市饮用水的水质安全,同时还增加了森林碳汇储备。项目建设真正达到了蓄良材、绿山川、富民生的目的。该县森源公司总经理马德峰介绍说。
翻开南召近年来林业生态和国储林项目建设“台账”,一组组喜人的数据跃然纸上: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45%,被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中国玉兰之乡,获“国际木兰卓越贡献奖”、“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等荣誉称号。
“南召是一个山区林业资源大县,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接好碳交易项目,注意生物的多样性,确保国家战略木材储备的前提下,融合好林果药一体化、林蚕菌一体化、林养游一体化、林学研一体化的“林十N”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产业,做好全域旅游这篇大文章,力争将环鸭河口水库库区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玉兰观赏基地、全国玉兰品种的资源库、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全省乡村旅游的展示基地,形成吃、喝、娱乐、游、购、民宿于一体、有影响力的大园区,努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以绿色发展助力实力、生态、智慧、幸福新南召建设”。该县县委书记方明洋介绍到。
回望来路,风景正好;展望未来,任务弥坚。在该县县委书记方明洋的心目中,南召县国储林多元融合发展的蓝图正在清晰地展现。
玉兰绿染伏牛翠,芍药花开土生金。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南召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这是高质量建设生态南召的必由之路,是为民生谋福祉的炽热情怀,远古南召必将因绿的演绎、绿的弥漫、绿的神韵,更显灵动俊俏,生机勃勃!(来源:河南省林业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