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茯苓的六种配伍应用

白癜风 http://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8817.html

仲景用茯苓者计35方,其中《伤寒论》11方,《金匮要略》24方。以茯苓名方者,《伤寒论》有5方,《金匮要略》有14方。王贵淼[1]总结了《伤寒论》中茯苓的六种配伍应用,现录于下。

1.配桂枝化气行水

茯苓利湿行水,桂枝通阳化气,合之则化气行水。仲景对阳虚不能化气之水邪,莫不苓桂合用作为基础方。水停中焦之痰饮,则加白术以健脾(如苓桂术甘汤);水停胃中之痞满心悸,则加生姜以温胃(如茯苓甘草汤);水蓄下焦,导致心阳不足,气上冲胸而欲作奔豚者,则加大枣以补心阳(如苓桂甘枣汤)。尤在泾云:“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反行水;而茯苓得桂枝,则制水之功更捷”。

2.配术、泽利水止呕

茯苓配白术、泽泻者如五苓散。仲景叙述五苓散条文有五,其指征是:中风发热,脉浮数;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脐下动悸,吐涎沫而癫眩。从“水入则吐”、“吐涎沫”,可知五苓散治呕吐之功不容忽视。伍本彩用五苓散治妊娠呕吐,女性结扎后呕吐,新生儿呕吐、溺水后呕吐,急性胃肠炎呕吐,均获显效(《江西中医药》;5:21)。

3.配*芪益气行水

茯苓行水,*芪补气,合之则益气行水,如“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用防己茯苓汤,即以*芪助表中之气,以行防己、茯苓之力。

4.配半夏渗湿化饮

茯苓淡渗,半夏辛燥,水饮久留的“饮家”,既须茯苓甘淡渗湿,又当配半夏化饮降逆。小半夏加茯苓汤之治“先渴后呕”即为其例。《金匮?痰饮咳嗽病》篇用半夏的7方中,有4方苓、夏合用。后世诸如二陈汤、六君汤、苓桂姜夏汤、温胆汤等燥湿化饮方均基于此。

5.配当归、芍药活血利水

当归芍药散之用茯苓、泽泻正宗此旨。刘渡舟用苓、桂配红花、茜草而成苓桂茜红汤用治既有水气上冲的主证,复有心前区疼痛彻背和手麻等证的冠心病,可认为是运用当归芍药散的发展(《浙江中医药》;(6):)。

6.配附子扶阳镇水

茯苓利小便以行津液,附子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当肾阳虚衰,主水无权,阴寒内生,水寒相搏,而出现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等证,则用真武汤温阳化水,尤宜于水气泛滥,周身漫肿,反复不愈者。

参考文献:

[1]王贵淼.仲景应用茯苓浅识[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02):10-11.

注:中药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7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