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不在少数,大家心中对这个疾病的误解、歧视、担忧也不少,尤其在患者打算生孩子的时候,更是特别担心乙肝病毒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其实只要做好以下几点,是完全可避免乙肝病毒影响下一代。一、备孕:检查病毒复制和肝功能
无论夫妻哪一方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在计划怀孕时,感染的一方都应该检查乙肝五项和HBV-DNA,同时检查肝功能。
没有感染的那一方要检查乙肝五项以及抗体滴度,如果没有乙肝抗体或者抗体滴度较低,要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患者体内的病毒处在活跃期且肝功能不正常,应该先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HBV-DNA的水平,避免在病毒活跃期受孕。
女性如果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还应该在孕前检查肝功能,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计划怀孕。
如果是女性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以及结束后都应该监测肝功能,在抗病毒治疗结束6个月后,如果肝功能持续保持正常,就可以考虑怀孕。二、孕期注意定时检查肝功能
在孕期,有慢性乙肝感染的准妈妈要谨慎使用各种药物,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HBV-DNA,尤其在妊娠早期和晚期。至少每1~2个月复查1次。如果出现明显的疲乏、食欲减退、尿色深黄、眼睛发黄等异常表现,医院就诊。
现研究表明,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没必要注射。
分娩:剖腹产不能降低感染率
只要新生儿出生后接受正规预防,剖宫产和顺产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没必要单纯因为慢性乙肝感染而选择剖腹产。三、生后:新生儿正规打疫苗预防
不管父母有没有乙肝病毒感染,所有的新生儿出生后都要接受乙肝强制免疫,在出生后、满月、半岁各接种1针乙肝疫苗,一共3针。
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另外,也需要想其他孩子一样,在出生后、满月、半岁时各接种1针乙肝疫苗。
早产儿须在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一次。通常需要接种4针乙型肝炎疫苗:生后接种第1针,之后三针是从预产期开始算0、1、6个月各接种1针。正规预防后,乙肝不影响母乳喂养
只要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的注射,就能获得很高的保护率,被传染上乙肝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只要接受了正规预防,就可以母乳喂养,没必要查验乳汁中的病毒情况。
经过完善的预防程序,乙肝在亲子间的传播基本都可以避免。
而家人之间的坦诚沟通、相互体谅、理解,是能采取正规的治疗和预防的重要前提。
在临床上,见到过患者因为惧怕家人的歧视,隐瞒病情,导致孩子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正规的预防,感染了乙肝病毒。在新生儿中,乙肝病毒感染非常容易慢性化,对于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
偏见、歧视、隐瞒,最终会害了自己。
大家要了解,日常的生活接触,根本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播,我们对于乙肝完全没有必要「谈肝色变」。
医药可及性和消除乙肝偏见项目系列
本项目由吉利德科学提供支持
▲若文章对你有帮助,支持下小编哦~
以上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丨小益
了解更多乙肝知识,赶紧星标置顶我哦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