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8.html
俗话常说“气血不足百病生”,气虚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秋冬是进补的时节,自然少不了吃一些补气补血的食物,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款补气的好药材——黄芪。
黄芪的功效
作为常用的中医药材和民间草药,黄芪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的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
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说:“黄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得此名。”
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谙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
黄芪作为扶正补品,常与许多中药为伍,发挥其强心壮体、扶正免疫、补血健胃、利尿保肝、消肿解毒、去疲提神、滋阴壮阳、延缓衰老等作用,用以治疗气血亏、肝炎、肾炎、胃溃疡、神经衰弱、阴冷阳萎、以及高血压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应用十分广泛。
】、许多古老医方,比如“玉屏风散”、“防己黄芪汤”、“当归补血汤”,都是以黄芪为主药组成的。
黄芪的品种与资源分布
关于品种…
黄芪属是一个多态性类群,种类繁多,变异较大,全世界有11个亚属多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和南美洲,中亚和西亚也有广泛分布。我国黄芪植物资源丰富,常见的有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簇毛黄芪亚属的乌拉特黄芪、黄芪亚属的秦岭黄芪、云南黄芪等,现行《药典》收录前两种,即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从古籍的性状描述中,亦视此两者为正品。
蒙古黄芪药用植物图像
膜荚黄芪药用植物图像
两者由于植物品种不同,其形状也有差异。膜荚黄芪(产于山西者),根头多膨大,多具空心,尾部渐细,质地韧而重。蒙古黄芪(产于内蒙古者),芦头小、头尾粗细均匀,质地较嫩而柔软,俗称“鞭竿芪”或“箭杆芪”,为著名的“地道药材”。
蒙古黄芪中药材
蒙古黄芪饮片
膜荚黄芪中药材
膜荚黄芪饮片
两者在功效上有什么区别?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均作为药典品,功效相同,在性状以及检测指标合格的情况,均可作为药用。也有实验表明,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中这两类成分存在明显差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蒙古黄芪含量较膜荚黄芪高。
当前市面上流通的黄芪大多来自于甘肃或内蒙古,蒙古黄芪占据较大的市场,以上依据可为选购黄芪提供参考。
关于产地…
中药讲究“道地性”,黄芪产地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名医别录》,陶弘景谓:“生白水者冷,补……生蜀郡白水、汉中。”《重修正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又载“陶隐居云第一出陇西(甘肃),洮阳,色黄自,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又有蚕陵白水者,色理胜蜀芪者而冷补。”由此可见黄芪最早产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省毗邻地区,然品质显然有异。
随着时代变迁,黄芪的产地记载亦有所变动。《新修本草》中记载“今出原州及华原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表明黄芪的产地由川蜀地带转移到山西中部和宁夏南部地区。
而黄芪产地从陕西逐渐转移至山西,并最终稳定在山西的记载则见于《本草求真》,黄宫绣曰:“出山西黎城。”自《植物名实图考》始有蒙古亦产黄芪之说:“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假。”
从古籍中得出,黄芪自古以来的产地就包括甘肃、四川、内蒙古、陕西、山西等,与近代黄芪的产地如出一辙。
山西浑源、应县、繁峙、代县为最早,至今约有年的历史。当今商品中山西浑源、应县产的膜荚黄芪,内蒙古产的蒙古黄芪,以根条粗直,粉质好,味甜,具有浓郁豆香气等优良性状而驰名中外,称为“地道药材”。近年来,山东文登、莒县,甘肃定西、渭源、通渭、陇西、岷县等地大量栽培,供应市场。
甘肃产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黄芪”,不同产地栽培出来的黄芪,性状和有效成分生也有差异。
如山东文登、甘肃定西的产品根条粗细、长短尚可,质较硬,木质化程度高,粉性较少,切片质地坚实致密,空心较少,卖相佳;而内蒙古、山西、东北的栽培品切片质地较疏松,纤维性强,多有空心片。
甘肃黄芪(质地紧实)
内蒙古黄芪(质地疏松)
从含量上而言,药典里需检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有学者比较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山西这四个产地的含量,四者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均满足要求,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山西,但并不能因此评判内蒙古的质量最优,某种单一成分评定质量差异存在一定缺陷。
选择何种产地的黄芪还要看中医的用药习惯、当前批次的质量情况,因此,产地也并非我们选择优质黄芪的唯一指标。
关于野生和栽培…
新中国成立之前,黄芪主要依靠野生,虽然有栽培,但主要集中在晋北(山西一带)。
黄芪是深根性植物,野生在海拔~m之间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燥阳坡草地上,平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疏松而肥沃的沙质土壤中。
新中国成立后,黄芪栽培多采用平原种植,现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数为栽培黄芪。
野生黄芪从含量上来看虽高于栽培黄芪但差别不大,故无须过分追求野生黄芪,栽培黄芪亦能满足日常补益需要。
黄芪的常见质量问题
自古以来,中药材形成了“看货评级,分档议价”的市场规律。依据传统经验即“辨状论质”来判断中药材的好坏,逐渐形成了商品规格等级。
中药饮片的伪劣现象大多都抓住了这一市场规律,把外观做好了,自然中药等级高,价格自然也高。但“好看”不一定“好用”,黄芪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问题一:性状不符…
黄芪有个典型的鉴别点就是“金盏银盘”,即黄芪药材的横切面,中心呈黄色,皮部呈黄白色。
黄芪少部分的空心现象实属正常,由于黄芪条各部位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顺序不同,黄芪的根头部分容易产生空心,生长年限较长的黄芪也容易产生空心。
为了使黄芪饮片的片型看起来较大,市场上不缺乏“压片”黄芪,这种压片黄芪看起来片型较大、完整,在一段时间中占据了很大市场。
压片黄芪(黄芪腰带片)
经过压片的黄芪,其性状特征已经不明显了,“金盏银盘”的特征消失了(形成层消失),故此种黄芪不符合药典规定的性状要求。
问题二:熏硫…
黄芪表面粉性强,易生虫,熏硫不仅能驱虫,还能使黄芪色泽鲜亮,提高保存时间,但是长久食用不仅不能起到药效,反而会危害身体。
虫蛀黄芪
熏硫的黄芪大多没有豆腥味,带有浓烈的酸味,相对比较好鉴别。
问题三:含量不足…
一般来说,栽培的黄芪种植3年,最少2年,才能符合含量的要求,在种植的过程中,随着种植年限的积累,黄芪的次生代谢物也会相应积累,从而达到用药标准。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少农户会在黄芪的种植年限上做手脚,施加过多的肥料,促进黄芪生长,种植时间却大大减少,因此市面上有些黄芪片型大,但断面质地过于疏松,空心片过多,这种往往就是“加速”生长的黄芪,含量容易不足。
问题四:农残留和重金属超标…
黄芪在人工种植的过程中,添加的农药化肥等含有重金属,检验黄芪种重金属和农残留,对黄芪的长期服用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典严格规定,黄芪中重金属元素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农残留总六六六不得过0.2mg/kg;总滴滴涕不得过0.2mg/kg;五氯硝基苯不得过0.1mg/kg。
重金属和农残留的危害大家都有所耳闻,长期服用会有致癌的风险,这些指标无法通过肉眼鉴别,需要更加专业的检测,也说明了在选购黄芪时选择优质厂家的重要性。
黄芪的常见搭配
黄芪不但可以单独泡水饮用,也可以搭配一些中药制成茶饮或药膳,协同作用起到养生的功效。
黄芪+金银花
黄芪补气益气,金银花清热凉血,二者补清合伍,补不助热,清不伤正,清热解毒功效显著。
做法:黄芪3克,金银花2克,共同泡水,当茶服用。
黄芪+西洋参
黄芪、西洋参都有补气益气,增强抵抗力的作用,适合用于气阴两虚,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做法:黄芪和西洋参各3克,共同泡水,当茶服用。
黄芪+茯苓
黄芪补气,茯苓健脾利水,两者合用起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的功效,适合于身体困倦乏力、皮肤臃肿水肿、大便稀溏等人群。
做法:黄芪和茯苓各5克,共同泡水,当茶服用。
黄芪+山楂
黄芪具有补气的功效,人体气力足后就会加速血液运行,再配合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山楂,二者相加,可以起到更好的益气活血的作用,尤其适合气虚型心脏病、三高患者使用。
做法:黄芪5克,山楂3克,共同泡水,当茶服用。
黄芪的食用禁忌
黄芪虽然好处多,但乱吃也伤身,在吃之前先要了解以下几点:
1、进补要循序渐进
进补黄芪也要依照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要由少量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看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
一旦有这些症状,则应停用或重新配伍。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不良反应,可增加用量。
2、这5类人不适合吃
身体干瘦结实的人、处于感冒的人和经期中的女性,不适合吃黄芪。
此外,肾病属阴虚者,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
汇群中药广告时间
汇群中药黄芪饮片精选自甘肃和内蒙古的蒙古黄芪,品种规格多,供客户任意选择。
加工得当,断面空心少,菊花心明显,无硫无压片。
汇群出品黄芪饮片实物
经过专业检测,含量稳定,重金属及农残留均不超标,正品有保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