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条历年准考点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第一章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

  第一节中药和中药临床应用

  1.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

  (1)五味中酸的功效是能收、能涩。作用为收敛固涩(五味子)、生津(木瓜)、安蛔(乌梅)。

  若应用不当,会有收敛邪气的不良效用。

  (2)五味中苦的功效是能泄、能燥、能坚。作用为通泄(大黄)、降泄(苦杏仁、代赭石)、清泄(黄连、栀子);燥湿(苍术、厚朴、黄柏、苦参);坚阴(黄柏、知母)、坚厚肠胃(黄连)。若应用不当,会有伤津、伐胃的不良效用。

  (3)五味中甘的功效是能补、能缓、能和。作用为补虚、缓急、和中、调和药性(甘草)。若应用不当,会有腻膈碍胃的不良效用。

  (4)五味中辛的功效是能散、能行。作用为发散(荆芥、薄荷)、行气(香附)、活血(川芎)。

  若应用不当,会有耗气伤阴的不良效用。

  (5)五味中咸的功效是能软、能下。作用为软坚散结(昆布、海藻、鳖甲)、泻下通便(芒硝)。

  高血压、动脉硬化者、脾虚便溏者慎用。

  2.常用液体辅料及其作用:

  酒: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引药上行,矫味矫臭;

  醋: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

  盐水:入肾,引药下行,缓和药性,强筋骨,软坚散结;姜汁:辛温,发散表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

  蜂蜜:补中,解毒,缓和药性,增强润肺止咳,矫味矫臭;

  麻油:润燥通便,解毒生肌,使药物质地变得酥脆;

  其他:吴茱萸汁、白萝卜汁、羊脂油、鳖血、山羊血、石灰水、甘草汁、黑豆汁等。

  3.常用固体辅料及其作用:

  麦麸:和中益脾、缓和燥性;

  稻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与药物共制增效减毒;

  灶心土: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

  河砂:中间传热介质,使质地坚韧的药材便于粉碎;

  滑石粉:清热解暑,利尿,适用于韧性较大的动物类药物;

  蛤粉:软坚,清热,利湿,化痰。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和中药饮片炮制

  第一节中药材生产

  1.道地药材:

  关药的是人参、鹿茸、哈蟆油、五味子、细辛(辽宁)、关防风、关黄柏、龙胆、黄芪、甘草(内蒙)等。

  北药的是黄芩、柴胡、板蓝根、大青叶、青黛(河北);阿胶、金银花(山东);党参(山西)。

  四大怀药指的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西北药的是大黄(青海);当归(甘肃);软紫草(新疆);枸杞子(宁夏);秦皮、秦艽、猪苓(陕西)。

  四大藏药指的是炉贝母、冬虫夏草、红景天、雪莲花。

  川药的是黄连、黄柏、附子、金钱草、丹参等。

  贵药的是杜仲、吴茱萸、朱砂、五倍子、黄精、天冬、天麻等。

  华南药的是泽泻(福建);牡丹皮、木瓜(安徽);薄荷(江苏);枳实、枳壳(江西)。

  浙药的是杭菊花、杭麦冬、白术、白芍、延胡索、玄参、温郁金、浙贝母等。

  广药的是阳春砂、广藿香、广陈皮、益智仁、巴戟天、槟榔、肉桂、桂枝、蛤蚧、化橘红。

  云药的是木香、茯苓、三七、重楼等。

  第二节中药饮片的净制和切制

  1.清除杂质的方法:

①挑选;②筛选根据药材和杂质体积大小的不同以清除杂质;③风选根据药材和杂质重量的不同以清除杂质;④水选适宜清除海带、海藻、昆布杂质;⑤磁选适宜清除朱砂杂质。

  2.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中去心法适宜的药物有:巴戟天、白鲜皮、地骨皮、牡丹皮、香加皮、五加皮、桑白皮。

  3.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中去核法适宜的药物有:山茱萸、诃子、龙眼肉。

  4.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中去毛法分别为:①烫去毛(撞去毛)适宜的药物为骨碎补;②燎去毛(刮去毛)适宜的药物为鹿茸;③刷去毛适宜的药物为枇杷叶;④挖去毛适宜的药物为金樱子。

  第三节常用饮片炮制方法及作用

  1.炒黄及其作用:

  常“炒黄”使用的药材有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苍耳子、莱菔子、槐花。

  牛蒡子炒黄后缓和寒滑之性,气香,宣散作用更佳,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杀酶

  保苷。

  芥子炒黄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杀酶保苷。

  王不留行用中火炒黄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莱菔子炒黄后降低副作用,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苍耳子用中火炒黄后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槐花炒黄后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血作用,杀酶保苷。

  2.炒焦及其作用:

  常“炒焦”使用的药材有山楂、栀子、槟榔。

  生山楂活血化瘀;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消食化积;山楂用武火炒焦后酸味减弱,且增加了苦味,长于消食止泻;山楂炭止血、止泻。

  生栀子泻火利湿,凉血解毒;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缓和苦寒之

  性,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

  生槟榔杀虫破积,降气行水,截疟力胜;炒槟榔缓和药性,以免耗伤正气,并能减少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身体素质稍强可选炒槟榔;焦槟榔长于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消,泻痢后重,适于身体素质较差者。

  3.炒炭及其作用:

  常“炒炭”使用的药材有大蓟、蒲黄、荆芥、干姜。

  大蓟炒炭后苦涩,凉性减弱,增强收敛止血作用,用于出血急剧者。

  荆芥解表散风(多生用);炒荆芥祛风理血。用于妇人产后血晕;荆芥炭的炮制作用为产生止血功效。

  蒲黄炭炭炒性涩,增强止血作用。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里作用最强);姜炭长于止血温经,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温里之力弱于干姜,但作用缓和持久(温经、固涩止血作用强)。

  4.麸炒及其作用:

  麸炒枳壳缓和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作用缓和,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麸炒苍术的炮制作用为增强了健脾和胃作用;焦苍术以固肠

  止泻为主。

  5.米炒及其作用:

  斑蝥多外用,因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米炒斑蝥可内服,因毒性降低,气味矫正。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

  6.土炒及其作用:

  山药补肾生精,益肺阴。用于肾虚遗精、尿频、肺虚喘咳,阴虚消渴;土炒山药补脾止泻为主,治疗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麸炒山药补脾健胃为主。

  白术健脾燥湿,利水消肿,治疗痰饮,水肿及风湿痹痛;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治疗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麸炒白术可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7.砂炒及其作用:

  马钱子砂炒后质地变脆,易于粉碎,也便于去毛,减低毒性,可供内服。

  砂炒骨碎补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醋鳖甲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矫味矫臭。醋制使药物入肝经消积,软坚散结的作用。

  8.滑石粉炒及其作用:

  滑石粉炒水蛭使其毒性降低,质地变酥脆,利于粉碎,多入丸散剂。

  9.蛤粉炒及其作用:

  蛤粉炒阿胶降低滋腻性质,酥脆且利粉碎,矫正不良气味,善益肺润燥。

  10.酒炙及其作用:

  大黄苦寒沉降,泻下峻烈;酒大黄缓和苦寒泻下之性,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熟大黄泻下缓和,增强活血祛瘀;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凉血化瘀止血;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黄连苦寒性强。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酒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引药上行,清上焦火热;姜黄连缓

  和苦寒之性,止呕作用增强;萸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

  当归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酒当归增强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的作用;土炒当归增强入脾补血功效且缓和油润而不致滑肠;当归炭止血,和血。

  白芍泻肝火,平抑肝阳,养阴除烦;酒白芍善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炒白芍寒性缓和,养血和营,敛阴止汗;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最强;土炒白芍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

  11.醋炙及其作用:

  延胡索可用于治疗冠心病;醋延胡索行气止痛作用增强;酒延胡索活血,祛瘀,止痛力强。

  香附多入解表剂,理气解郁;醋香附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四制香附(生姜汁、米醋、黄酒、食盐水)作用行气解郁,调经散结;酒香附通经脉,散结滞;香附炭多用于妇女崩漏不止等。

  12.盐炙及其作用:

  黄柏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盐黄柏引药入肾,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泻相火、滋肾阴、退虚热的作用;酒黄柏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黄柏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治疗便血、崩漏下血之证。

  13.姜炙及其作用:

  厚朴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姜厚朴可去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强宽中和胃作用。

  14.蜜炙及其作用:

  黄芪善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炙黄芪善益气补中。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蜜麻黄宣肺平喘作用增强;麻黄绒适于幼儿、老人及虚人风寒感冒;

  蜜麻黄绒适于咳喘未愈而表证已解的幼儿、老人及体虚患者。

  15.油炙及其作用:

  淫羊藿祛风湿,强筋骨;炙淫羊藿(羊脂油)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16.煅法:

  明煅法主要适用于石决明、石膏、白矾、牡蛎。

  煅淬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铜、赭石、炉甘石。

  扣锅煅法主要适用于血余炭、棕榈炭。

  17.蒸法及其作用:

  黑豆汁制何首乌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酒黄芩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

  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作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功由清转补,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作用;生地炭作用凉血止血;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

  蒸黄精补脾润肺益肾功能增强,并可去除麻味,以免刺激咽喉,用于肺虚燥咳,脾胃虚弱,肾虚精亏。

  18.煮法及其作用:

  藤黄可分别用豆腐、荷叶、山羊血煮毒性降低,可供内服。且保证药物的净度。

  盐附子防止药物腐烂,利于贮藏;黑顺片、白附片毒性降低,可直接入药;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淡附片善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甘草制远志缓其苦燥之性,又能消除刺喉麻感,以安神益智为主;蜜远志增强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19.燀法及其作用:

  燀杏仁用10倍量沸水中,加热约5分钟燀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

  白扁豆燀后得到扁豆衣,目的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增加药用品种,健脾作用较弱,善祛暑化湿。

  20.其它制法及其作用:

  复制法主要适用于天南星、半夏。

  为缓和泻下作用,巴豆常采用制霜法。

  发酵法主要适用于六神曲。

  煨法主要适用于肉豆蔻、木香。

  水飞法主要适用于朱砂、雄黄。

  芒硝常采用提净法炮制。

  干馏法主要适用于竹沥、蛋黄油。

  艾叶常用制绒法进行炮制。

  灯心草常用拌衣法进行炮制。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一节生物碱

  1.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苦参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双稠哌啶类,具喹诺里西啶基本结构,其质量控制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山豆根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双稠哌啶类,具喹诺里西啶基本结构,其质量控制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麻黄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有机胺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黄连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喹啉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小檗碱。

  延胡索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喹啉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延胡索乙素,又叫四氢巴马汀。防己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苄基异喹啉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粉防己碱又叫汉防己甲素、防己

  诺林碱又叫汉防己乙素。

  洋金花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莨菪烷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东莨菪碱。

  天仙子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莨菪烷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东莨菪碱、莨菪碱又叫阿托品。

  川乌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二萜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为双酯型。

  马钱子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吲哚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士的宁又叫番木鳖碱、马钱子碱。

  雷公藤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倍半萜大环内酯类和精眯类。

  千里光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吡咯里西啶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阿多尼弗林碱。

  第二节糖和苷类化合物

  1.结构类型是氰苷的常用中药有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第三节醌类化合物

  1.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大黄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游离蒽醌。

  何首乌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以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为计)。

  虎杖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大黄素、虎杖苷。

  芦荟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芦荟苷。

  决明子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蒽醌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大黄酚、橙黄决明素。

  丹参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菲醌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酚酸B。

  紫草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萘醌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羟基萘醌总含量、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

  第四节苯丙素类化合物

  1.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秦皮(木犀科)质量控制成分是七叶内酯(秦皮乙素)、七叶苷(秦皮甲素)。

  前胡(伞形科)质量控制成分是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

  肿节风(金栗兰科)质量控制成分是异嗪皮啶、迷迭香酸。

  补骨脂(豆科)质量控制成分是补骨脂内酯(补骨脂素)、异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素)。

  2.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五味子(木兰科)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其质量控制成分为五味子醇甲。厚朴(木兰科)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其质量控制成分为厚朴酚、和厚朴酚。连翘(木犀科)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双环氧木脂素、木脂内酯,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挥发油、

  连翘苷、连翘酯苷A。

  细辛(马兜铃科)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挥发油、木脂素类和黄酮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细辛

  脂素。

  第五节黄酮类化合物

  1.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黄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黄酮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黄芩苷。

  银杏叶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黄酮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银杏内酯)。

  槐花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黄酮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总黄酮和芦丁。

  陈皮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二氢黄酮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橙皮苷。

  满山红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二氢黄酮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杜鹃素。

  葛根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黄酮,其质量控制成分为葛根素。

  第六节萜类和挥发油

  1.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穿心莲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二萜类,其质量控制成分为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

  青蒿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倍半萜,其质量控制成分为青蒿素。

  龙胆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裂环环烯醚萜苷,其质量控制成分为龙胆苦苷。

  2.含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薄荷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主要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挥发油、薄荷脑。

  莪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倍半萜,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挥发油。

  艾叶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桉油精、龙脑。

  肉桂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苯丙素类衍生物,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桂皮醛、挥发油。

  第七节三萜与甾体化合物

  1.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人参的主要成分分为人参二醇(A)型、人参三醇(B)型、齐墩果烷(C)型。

  人参二醇(A)型为四环三萜皂苷(达玛烷型),主要有Rb1、Rc、Rd;

  人参三醇(B)型为四环三萜皂苷(达玛烷型),主要有Re、Rf、Rg1。

  齐墩果烷(C)型为五环三萜皂苷(齐墩果烷型),主要有Ro。

  三七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四环三萜,其质量控制成分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五环三萜(甘草酸),其质量控制成分为甘草酸(甘草皂苷)、甘草苷(黄酮苷)。

  黄芪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其质量控制成分为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合欢皮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其质量控制成分为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商陆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其质量控制成分为商陆皂苷甲(商陆皂

  苷A)。

  柴胡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其质量控制成分为柴胡皂苷a、柴胡皂

  苷d。

  2.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麦冬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甾体皂苷,其质量控制成分为鲁斯可皂苷元。

  知母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甾体皂苷,其质量控制成分为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

  第八节其他化学成分

  1.含有机酸的常用中药:

  当归的主要成分是阿魏酸和挥发油,具有抗贫血,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

  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成分为木犀草苷、绿原酸(一分子咖啡酸和一分子奎宁酸构成)、酚酸类,具

  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马兜铃的主要成分是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

  2.其他化学成分:

  麝香的质控成分是麝香酮(L-3-甲基十五环酮),可治疗冠心病。

  斑蝥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是斑蝥素,具有抗肿瘤、抗癌的作用。

  水蛭的有效成分是水蛭素,具有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6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