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经方读书社第十六期专家讲稿:漫谈桂枝汤(二)
三、枝枝汤的应用
1、方证的应用
我是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作为适应征的。
关于头痛,多以后项为主,但也可是前额疼痛,我师伯范志良善用当归四逆汤治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是以前额为主。
关于发热,桂枝汤证的发热一般认为不会太高,其实不然,我就遇到过高热40度以上的桂枝汤证的患者:
案一、患者28岁,二胎产一女婴,产后五天,发热,体温40.5度,经他医输液治疗一天,热不退,后到乡卫生院陈述病情,建议继续输液,并加服中药和酒精洗浴,热仍不退,再次去卫生院陈述病情,医院诊治。
家属犹豫不决,请我出诊,时年3月17日5点,天尚未亮。测体温40度,查其所服药渣,有大量金银花、石膏等。微渴不欲饮,头痛,自汗甚多,将手久按其腹上,反不觉太热,舌淡苔白,脉浮数无力,病人不烦不躁,唯感心悸。
看后我对家属说:“可先服药一剂,有效则不必住院,不效再去不迟。”用桂枝汤加味:肉桂30克,白芍30克,甘草20克(炒),生姜30克,大枣12枚,龙骨30克,牡蛎(煅)30克,黄芪20克,山药30克,水煎分三次温服,于12小时内服完一剂体温降至38.2度,汗出减少,再服一剂,体温正常,心悸减,只有微汗。减上方用量,续服三剂。可下床活动。停药自养。
案二、患者,男,2周岁,本村人。自年春开始发热,咳痰,在乡卫生院透视,诊为肺门感染,白细胞计数1.5万,静点菌必治等七天,治愈。自此每隔一周左右,体温开始上升,由37度,经三至五天,渐升至39.5度,须静点菌必治、氟美松、清开灵七至十天,才能正常。如此反复半年,耗资数千元。
于年11月5日就诊我室,体温38.5度,微喘,少痰,食欲不振,体瘦,面色皓白,发稀而萎黄。给小柴胡汤合达原饮(方药略),不能口服则直肠给药,三天热退。隔一周仍热度渐升至39.2度,余症同前。
思虑再三,给小建中汤:肉桂10.0克,白芍20.0克,炒甘草10.0克,生姜15.0克,大枣6枚,饴糖60毫升,加水毫升,煎取毫升,将饴糖溶化,每日一剂。
服完首剂,体温37.9℃,因此药甘美,不须直肠灌药,已能顺利口服,服完三剂,体温正常。连服一周,精神振作,食欲大增,面色红润头发粗黑,邻居相见竟不敢相认。间服上方或香砂六君子汤,后偶有感冒发热,稍用药即愈。
关于汗出,既可以是全身汗出,也可以是局部汗出,我就治过一例双手出汗的女孩子,用桂枝汤加黄芪内服兼外洗数天而愈。
另,关于桂枝汤证的自汗,有的是患者主诉,有的须医生触诊来发现,尤其是在外感初期,有汗无汗不能全凭问诊,尤其是小孩子,要用手触摸一下患者的腹背,潮湿者为有汗,干燥者为无汗。
关于恶风,可以是全身恶风,也可以是局部恶风。我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过一例两耳恶风疼痛的妇女。
关于桂枝汤的脉,当然脉浮缓经有明文,不过临床中有常有变。浮缓为常,沉细、浮大(芤)变。
2、理法的应用
桂枝汤的作用:补虚、疏风、安神、畅肝气、理血脉。
首先说补虚,《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连附方共九首方,以桂枝汤为主,或者说含桂枝者有六首,有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薯蓣丸、《千金翼》炙甘草汤。足以说明桂枝汤的补虚的作用。
疏风除治太阳中风可体现外,古今录验续命汤也是含桂枝的方剂,是熄内风的代表。另,葛根汤、瓜蒌桂枝汤治痉病,更是熄风的明证。还有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等,桂枝虽不是君药,但也可发现治风方多不离桂枝。
安神在伤寒金匮中无明文,我的临床经验,病程长久治不愈的焦虑抑郁的患者,单纯舒肝理气效果并不理想,多有桂枝证。陈宝田教授有一经验方,名安神方即柴胡桂枝汤加味而成,
原方:柴胡24黄芩10半夏10党参15肉桂10白芍10炒枣仁20远志20合欢皮20夜交藤70龙骨30煅牡蛎30甘草10生姜30大枣60。此方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疗效确切,我经常用。
关于畅肝气,也就是通俗说的舒肝解郁。理论依据在《辅行诀》的补肝汤。《辅行诀》言:“肝虚则忧”。
大多数经方家习惯用小柴胡舒肝解郁,与桂枝汤或者桂枝如何区别呢?我觉得先从阳旦阴旦的命名来区分,桂枝汤温,柴胡剂凉;再者可从病程来考虑,病程短者多柴胡证,病程长者多桂枝证,古人讲“久病无阳”也就是说病程长久治不愈,或愈后反复发作,不会是纯阳纯实证。此经验之谈!;
三者,郁证多脉弦,见于右关者多属柴胡证,见于左关者多属桂枝证;四者,弦脉见于秋冬多属柴胡证,见于春夏多属桂枝证。
理血脉,小方桂枝甘草汤可愈心悸。当归四逆汤、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均关血分,桂枝汤理血脉的功用无须怀疑。
3、运气的应用
桂枝汤是太阳寒水和厥阴风木方。说到风,《金匮要略》有一段话很重要:“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变能覆舟。”桂枝汤为什么应用的广,欲风生万物进可用桂枝辛温之木体,风害万物时可用桂枝暗含之金用。因此,桂枝汤其用广大无边。
熟知运气的朋友都知道,《内经·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吴鞠通的银翘散应是在这一原则下组成的。而把桂枝汤作为风木方是否恰当呢?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不容回避。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我们讨论的是桂枝汤全方,而不是桂枝这一味药,桂枝辛温,而方中芍药酸寒苦寒,从全方来看,虽然桂姜辛温居多,而有芍药反佐,可不可算辛凉之剂,我不敢断言,起码桂枝汤不是纯辛温的方剂
(2)《内经·至真要大论》明言“风淫于内……”淫,是太过之意,也就是风木太过的治则,风木太过,木生火,或郁而生热,这时适宜于辛凉苦甘。临床上有没有风木不足的情况呢?有。风木不足,升发之机受抑,风木亢盛宜热化,风木不足宜寒化。
而且在临床中风木不足比风木太过的情况更常见,此义可参考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他多是从木郁(升发不足)土湿水寒而立论。现在生活在压力大,颈椎病、乙肝、抑郁症很普遍,这此病多是木升发不足所致。
(3)《内经》还有一个原则,我忘出于哪一篇了,就是“微则逆之,甚则从之”。仍以风邪为例,风势轻微,病机浅者,我们可以用“逆之”的方法对治;如果风势暴虐,病机深重,则要“从之”不能直接对抗,桂枝汤于厥阴风木,属甚则从之的治则。
银翘散属微则逆之,病势浅,而痉病用葛根汤和瓜蒌桂枝汤,中风用续命汤均属甚则从之。还有治卒死的还魂汤(麻黄、桂枝、甘草)我认为也是甚则从之的法则。
4、从经络的角度应用
凡是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部位的病变,也可以考虑桂枝剂。比如颈椎病、肩周炎等。我曾用桂枝加葛根、附子治疗过一例前医用六味地黄治疗不效的足跟痛的妇女。
5、补肾首选方
后来我发现《千金要方》是按五脏分类的,而补肾的首方不是金匮肾气,也不是六味地黄,而是建中汤!
6、恶阻特效方
医案三则:
(一)、小建中汤治尿毒症肾源性贫血有效
(二)、乌头桂枝汤治疗原发性胃癌晚期,纯中药存活十年以上
(三)、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炙甘草汤治80岁老人脑出血手术后肺部感染。
四、桂枝汤的加减
1、桂枝汤原方基础上的加味
桂枝加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瓜蒌桂枝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温经汤、当归四逆汤等。
2、桂枝汤合方:柴胡桂枝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续命汤、小青龙汤等。
3、桂枝去芍药
桂枝去芍药汤、桂桂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厚朴七物汤茯苓甘草汤等。
4、桂枝加芍药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
5、其它含桂方剂
五苓散、柴胡桂枝干姜汤、苓桂术甘汤、黄连汤、薯蓣丸、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白虎桂枝汤、木防己汤、金匮肾气丸、蜘蛛散。
五、我常用的桂枝类方
1、深师建中汤:肉桂30黄芪20党参15当归10附子5半夏20甘草10白芍20生姜30大枣50
2、深师妇人建中汤:妇人七伤、骨髓痛、小腹满痛、少气心悸。
黄芪15肉桂15白芍10甘草10太子参15半夏15干姜15大枣50白术15麦冬10五味子10云苓10远志10生地15泽泻10
3、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合白头翁汤
4、《辅行诀》大小补肝汤:
小补肝汤:
桂枝、干姜、五味子、山药各三两。
大补肝汤:
桂枝、干姜、五味子、山药各三两旋覆花、丹皮、竹叶(葶苈子、大黄、附子)各一两。
5、柴胡桂枝干姜汤
六、结语
万古名方阳旦汤,桂为木主亦声商;
春光普照杏林暖,瘟神二竖无处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