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温热病之在卫

白癜风初期治疗方法 http://www.hldxc.com/
第一章、温热病之在卫

一、概述

所谓温热病“在卫”,即温病初起,有“微恶风寒”之表证,同时又有“渴”的里热证。按照《伤寒论》观点,主要就是太阳阳明合病,也包括太阳少阳或三阳合病。如果进一步,也不排除同时有太阴合病的可能。与太阳病鉴别的关键点在于有没有口渴、舌尖边红等。而脉数并非鉴别必要点,因为太阳病也脉数。若发热恶热,表证解,则不在“卫”而在“气”了。

对于温热病“在卫”,温病学派认为,不可用麻桂温燥,应以清凉之剂解表。解表,本质还是“汗”法。清凉固必须,麻桂则非不可用,比如葛根汤加石膏、麻杏石甘等方,麻桂还不是一样可用?

二、方证

1、银翘散

:连翘一两,银花一两,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四钱,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芦根适量。煎。重者日三夜一服,轻者日二夜一服。

薄荷、荆芥轻疏散表,连翘、银花、竹叶、豆豉清热解毒,牛蒡破结消瘀,桔梗利咽排痰。

赵老概括其证为“风热犯卫”: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咳嗽,咽红或痛,微渴,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

按照述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乃太阳表证,“微渴,舌尖边红”乃阳明热证,“咽红或痛”则兼有少阳。主要定位于太阳阳明合病。

银翘散是吴鞠通非常看重的《温病条辩》第一方。这个组方平淡,药量轻,适合轻证。病稍重,用它就不管用了。轻灵是温病派的特点。但一昧轻灵,就有药不达病的弊病,无数病案事例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热较明显,该方也应另加石膏为是。该方主证概括为“发热微恶寒口渴之轻症者”。

虽然银翘散是吴鞠通创立方,但他对使用说明有多处不当。

上焦篇第4条,有“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此大错。既然明确是“风温、温热、瘟疫”,那么必有“渴”,即使“初起恶风寒”,也绝对不能用桂枝汤!除非“初起发热恶风寒自汗不渴”才可用。

接着第5条,言“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吴氏错用桂枝汤后,并没有意识到错误,反以为“恶寒解”,其实是病之热邪进一步热亢盛!此时连“恶风寒”也不存在了,病已不“在卫”,而是“在气”,复以“银翘散主之”亦为再错!当考虑用白虎汤了!

上焦篇第11条:“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当指西医说的大叶性肺炎。胡希恕先生指出,当病初恶寒较甚兼有渴烦时,应随证用大青龙、葛根汤、或葛根汤加石膏,以挫其热,以阻止发展成肺炎,若失治而发展成“血上溢”的肺炎时,应随证处以柴胡、白虎、承气、桃核承气等,此时用银翘散反不对证。

上焦篇第38条:“舌白口渴无汗,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主之。”应改加石膏,如无小便不利,也不用加滑石。

上焦篇第39条:“舌赤口渴无汗,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芍药、麦冬主之。”无汗表实不应加生地、麦冬,此为“实实”之举。

上焦篇第40条:“大汗不止,银翘散去牛蒡、荆芥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此时“大汗不止”说明表证已无里热亢盛,应直接用白虎。

上焦篇第53条:“热多昏狂、谵语烦渴,银翘散加竹叶、元参、麦冬、犀角主之。”此亦表证已去,当据情用白虎、承气辈,银翘散风马牛不对证!

2、桑菊饮

: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桔梗二钱,生甘草八分,芦根二钱。煎日二服。

该方杏仁、桑叶、桔梗祛痰镇咳,菊花、苇根、连翘、甘草清热解毒,薄荷解表。该方强于银翘散。对于咳嗽尤效。但也只能用于初起轻证。

赵老概括其证为“风热犯肺”:上证(指银翘散证)热不重而咳明显。如上条,该证亦归属太阳阳明。归纳主证为“发热不重微恶风寒渴而咳之轻症者”。

3、桑杏饮

:桑叶一钱,杏仁一钱五分,沙参二钱,贝母一钱,豆豉一钱,栀皮一钱,梨皮一钱。煎顿服,再煎三杯,继服。

桑杏汤是止咳排痰清热的套方,分量极轻,还要再煎“二、三服”,取其味越来越轻,这已经不象是治病了。

赵老概括其证为“外感温燥”: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或干咳,尿少而黄,微渴,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该方顿服。再二、三煮,二、三服,吴鞠通说(上焦篇第54条)这个组方用于“秋燥”,而燥又何必分春秋?

该方并不能解表,赵老说“微恶风寒”,是不对证的说法,它并不在“卫”,所以桑杏饮归属阳明。如果“微恶风寒”当用前面的银翘散或桑菊饮。

4、赵老概括其证为“阴虚感温”之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存于附录。

三、讨论

病在卫,必有表证。温病学强调用药要轻者,考虑为解表要轻,怕汗出太甚而伤津,这有一定道理。但其清热也轻,有隔靴搔痒之嫌。

麻桂辛温药是不是绝对不能用呢?不是!若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中加上石膏,方义就起了变化,成为辛凉解表了。还有麻杏石甘汤,越婢汤的加减都可用于既有表证又有里热证。还有大青龙汤,也有用的机会。在“卫”,也有太阳少阳并病,有口苦咽干,大小柴胡加石膏也有用的机会。还有三阳合病,亦在“卫”。

关于卫气营血四阶段论。其中,在“气”的热证(实证是热证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在“卫”的阶段已经有热证了,“营血”的问题一开始也会有苗头。不一定总是步步为营,解表、清热、凉血、祛瘀也有同时并举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应当画地为牢。

温病学对于“解表”,方法上远远没有经方体系丰富。在经方体系中,对于太阳阳明的“在卫”,有桂枝二越婢一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文蛤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栝蒌桂枝汤、白虎加桂枝汤、防己地黄汤、越婢加术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厚朴七物汤、越婢汤等一大批方证。对于太阳少阳“在卫”,有柴胡桂枝汤。对于太阳阳明太阴“在卫”,有五苓散、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牡蛎汤、《千金》三黄汤、厚朴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茵陈五苓散、茯苓泽泻汤等。对于太阳少阳太阴“在卫”,有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生姜枳实汤等。如此众多的“在卫”方证,构成对温病强大的“第一道治疗线”,怎么能说《伤寒论》“只治寒不治温”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5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