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诵读金匮读胡老讲解痉湿暍病脉证治

皮肤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172003.html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湿家—即体内素有湿邪潜伏之人;

身烦疼—风邪、湿邪在表,身体疼痛而烦,说明疼痛严重的程度。

一般风湿,尤其急性发作期,从外以火攻的治疗是错误的。中医对于风湿始终在表的病,必须用解表发汗法,由里往外治。临床上遇到风湿病,在外用火攻是错误的,理疗的烤电治疗方法也是错误的,从外治是不能治好的,有时还导致变证的发生,加重病情。

《神农本草经》白术主风寒湿痹;利水祛湿。苍术燥湿发汗。

麻黄汤解表,术祛湿解痹,利小便,(胡老一般用苍术),发汗剂里加利尿药,故此方可发微汗,符合治风湿不能发大汗的原则。

胡老治疗急性关节炎多用此方。

由此引申:桂枝汤证的关节痛用桂枝汤加术;临床还有柴胡汤加术、葛根汤加术等方证。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风湿疼痛的特点是:身痛、发热、日晡时候加重,阴雨天也加重,胡老言凡风湿都是遇寒者加剧。

机体出汗有两个用途:一是散热,二是排泄废物。汗出时,皮肤腠理开泄,此时要被风寒之邪所闭郁,而不得汗出透彻,留于体内则为湿。久而久之,应随汗排泄的毒素,留于体内,因关节为筋骨交界处,空隙大且多,湿邪最容易积聚到关节处,着于关节日久不去,毒素刺激组织,就发炎、疼痛,严重的周身关节都疼痛。

薏苡仁—甘寒,解凝性的利尿药,治疗四肢拘挛痛。若湿邪在里凝结严重,可用薏苡仁,硬皮症常用。

麻黄加术汤用于头疼明显偏于寒的风湿关节痛;麻杏苡甘汤用于偏热的,同时有喘的风湿关节痛,因处方无桂枝,所以病人一般无气上冲的头疼的表证。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已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脉浮,身重—湿邪在表,所以脉浮。湿邪在表,机体欲驱邪外出,但是由于表虚,而无力驱邪,湿邪郁于体表而不去,肌肉组织里湿多,所以身重;

汗出恶风—由于表虚,故汗出恶风;

防己—苦寒利尿药,兼清热作用。功能利水、消肿、通淋、祛风。主治水肿,风湿性、尿酸性关节炎。

黄芪—甘温,实表,温中健胃,又能直达皮肤肌表。用于治疗胃虚于里而致正气不足于外的表虚湿郁证。表虚,正气不充于表,皮肤肌表营养不良,难以驱邪外出,湿邪、顽固的黄,恶疮则久不愈。肺癌、肺结核万万不能用黄芪。

表虚湿邪不去,在表累积了大量的湿邪,身上特别重。防己、白术祛湿利尿,黄芪补表虚。

临床胡老常用汤剂剂量:防己10g白术10g黄芪12g甘草3g生姜4g大枣3枚

临床上治风湿关节炎初起时上述三个方子常用,临床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辨证施治。若有桂枝汤证,表虚的关节疼痛,可用桂枝汤加黄芪。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形似伤寒而非真正的伤寒,真正的伤寒八九天的时候,一般都会传里。而风湿相博始终在表,并不传里,八九天的时候,身体疼痛以至于不能转身;

不呕不渴—风湿相博始终在表,未传少阳,少阳病喜呕;未传阳明,阳明病胃中干,口必渴。说明只是形似伤寒,因真正的伤寒到了八九天的时候,一般都会传里或半表半里;

脉浮虚而涩者—虚,指正气虚;涩脉主虚,主血少,虚涩都是病极虚后,脉跳无力(血液充实,脉来滑利)。说明风湿相博已经由阳证转为阴证,病情已经由急性转为慢性期。

大便坚,小便自利—由于机体自身有排出湿邪的抗病机制,欲把湿邪从小便排除体外,所以小便频数,虽然小便自利,但是机体自身的能力尚未达到驱邪外出的程度,所以身体疼痛仍然存在,需要药物的帮助;由于小便自利导致大便干燥,

湿邪郁于表,多采用发汗法治疗:但是此时脉虚涩,不能用麻黄汤和桂枝汤。

桂枝附子汤桂枝加量,去芍药之酸敛阴柔。

桂枝解表,还能止疼,所以关节疼痛桂枝不能少。

病情已由阳证转为阴证,故加附子;附子配伍桂枝逐寒、祛湿、解痹痛

临床上,风湿开始都是在太阳病阶段,后来就变成表虚,加黄芪;病久久不愈,则由阳证转入阴证。寒湿为阴邪,此病入阴最快,八九天脉浮虚而涩的时候,必须用附子。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因小便频数,不可再发汗,故去桂枝(桂枝治气上冲,水随气上冲,所以小便不利,一般利尿药都要加桂枝),小便数是发汗的禁忌。

白术既能治小便频数,又能治小便不利,加白术。

附子回阳袪寒,治关节拘急挛痛,振兴机体组织,使得虚衰的机能恢复正常。

吃了附子后,会有些不良反应,感觉身上麻痹,最常见的是头晕,用量一般以10g起步,逐渐加量。

术、附并用,治疗一般的慢性关节炎,效果很好。术、附并走皮中,祛水湿,除痹痛的力量强大。

中药的利尿方剂既治疗小便不利,也治疗小便频数。肾气丸是利尿药,也治疗小便频数;真武汤治疗老年人的小便频数效果好。

胡老临床常用桂枝汤加术或者再加附子治疗一般的慢性关节炎,临床用之多效。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附子二枚(炮击皮)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这条讲述的风湿相博的疼痛更重了,以至于“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形容疼痛程度更重,有人靠近他,都觉得痛;

汗出短气—由于气上冲,水不下行,胃有停水,则出现短气,严重的心悸;

恶风不欲去衣—表虚严重所致,说明已经进入阴寒状态;

小便不利—气上冲导致小便不利;

身微肿者—湿邪在表;

这条讲的是,气上冲程度较重,水不得下行,胃里有停饮严重,表层组织里也停湿停水但是程度较轻。而且阴寒也比较重。

甘草缓疼痛之急迫,桂枝降冲气,利小便;附子逐寒湿,解痹痛。阴证的虚证必须用附子。

总结湿之为病:(1)里湿,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湿,再有热,则发黄

(2)素体有湿,得了外感,则出现风湿的湿痹

始得病的急症阶段,用发汗剂加祛湿药(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葛根汤,越婢汤,越婢汤加术,葛根汤加术),日久转入阴证虚证,一般用桂枝汤加附子,有湿加苍术。偏侧疼痛加大黄。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作为学习目的而设计,不作为治病之处方,请勿盲目试药,因中医讲求的是辨证施治,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不良后果!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jfjj/5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