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冬以来,涨价的药材轮番登场,如:白豆蔻、板蓝根、薏苡仁、干姜、郁金、粉防己、山茱萸、川芎、黄芪、生地、元胡、罗汉果、金樱子、菟丝子、车前子、海金沙等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就连一些正处下行通道的药材也逆市反弹,如:砂仁、秦艽、木香、栀子,似乎药市又要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这些涨价药材几乎都有减种减产利好,如:板蓝根,年受上一年低价影响,种植户多减少了种植面积,加上干旱减产,产新后价格强势上扬,从10.5元涨至15元左右。还有薏苡仁,从上半年的14元涨至19.5元;干姜产新后从17元涨至21元;郁金从15元涨至18元;粉防己从元涨至元;山茱萸从35元涨至45元;川芎从16元涨至20元;黄芪从12元涨至15元。
有人说这些药材涨价不仅是减种减产带来的利好,主要是用药质量的提高,使得一些优质合格的药材价格不得不提高,尤其用于加工饮片的药材,因为中药饮片的标准提高了,加工更规范。要加工出质量好的饮片,就必须选优质原料,1吨原药材能选出多少标准的,损耗有多大?不提价,行吗?这也许当前一些药材涨价的原因,而且可能影响到今后更多的药材涨价的主要因素。
被成为“史上最严”的新版{{药品管理法}}与12月1日正式实施,对无证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假药等违法行为,罚款数额有货币金额的2倍至5倍提高到15倍至30倍,货币金额不足10万的按十万元计,最低罚款万元;在大幅提升罚款额度的同时,“两法”还明确处罚到人,对严重违法的责任人甚至终身禁业。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全面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首次将假药、劣药、按假药论处,按劣药论处四种违法行为,调整为假药、劣药两种违法行为,而且药品企业的违法成本将大大增加。
年版{{药典}}出台后,对中药材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大家都不敢买含量低、重金属、农残、硫磺等超标的药材,高含量、符合药典标准的药材毕竟会涨价,这是行业形势所逼的,不是人为炒作,也不是受灾减产,而是质量提高使然。
粉防己涨价完全是野生资源萎缩造成的,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基本上没有人为因素,属于自然涨价。今后,还会有很多野生药材因资源减少而涨价,如:茜草、地骨皮、五加皮、九香虫,毛慈姑等。砂仁、秦艽、木香、栀子价格反转应是触底反弹,没有太多的利好。
本期除了上述涨价的品种,也有不少跌价的药材,有的已跌至药农亏本了。如:牡丹皮,年一亩生长5-6年的牡丹只能卖多元或者元,连当年买苗的钱都不够,别说5年多的管理投入成本。近期跌价的药材还有:辽五味、白术、知母、芡实、吴茱萸、黑胡椒,桔梗等。
这些跌价药材,如果未来1-2年继续在走低,将会影响到药农种植积极性,或者放松在地植株管理,或许3-5年后行情发生逆转,低迷时间越久,爆发力越大。
有涨就有落,涨涨落落,才是市场的特点。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及年版{{药典}}的正式实施,不仅给药市带来一场大洗牌,而且也给更多的药材带来商机!
-END-
*文章均为药通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戳此↓↓↓订阅最新价格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