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你我身边经典随行四

国医之声第期

愿您每每聆听,屡屡获益!

荔枝FM:,喜马拉雅:国医之声

脸书:voiceofchinesemedicine

Youtube:voiceofchinesemedicine

(搜索中医英语或TCMenglish)

:经典随行(四)

作者:陕西基层中医赵崇武

编校:刚子医生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在学习《伤寒论》时,刘渡舟刘老曾推荐《注解伤寒论》一书,云此书以经解经,始知《伤寒》本源。遵仙逝大医之推荐,我反复通读此书,同时查证所引经文,遂对《内经》的指导意义有了更新的认识。从此,经文不再是空洞的文字!现就病机十九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理解与运用条陈于下:

1、形有余而气不足

堂祖母,60余岁,体格素丰,患颜面浮肿数月,未予重视,病情有逐渐加重之势,故来就诊。刻下症:颜面肿,胃脘痞满,心下微痛,神疲乏力,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内经》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考虑患者脾胃素弱,所不胜来诲使然。水为阴邪,随气流布,溢于外则为肿;水停心下,则阻滞气机,升降失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为痞满,正所谓“浊气在上,则生?胀”是也。以培土制水为治则,方用防己黄芪汤合枳实芍药散化裁:防己12g、黄芪20g、白术12g、炙甘草10g、茯苓30g、枳实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大枣3枚。取防己黄芪汤以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加茯苓以加强健脾利水之功。枳实苦、微寒,入气分,有导浊邪下行之功,白芍入血分,《本经》指出其有“利小便”之功。两者合用,调和气血,可治脘腹胀痛。用于此处,又有导气行水之意。药进三剂,面肿消,脘痞除,纳食增,遂停药观察。

2、一心健脾肢肿消

陈翁,《内经》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日暮时双下肢浮肿,沉重无力,晨起不显,纳呆少食,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考虑患者一派脾胃虚弱之象,脾胃一虚,诸症蜂起,恐不耐渗利之品。参考《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理,故选六君子汤化裁以健脾和胃,以期脾土厚而堤防固。处以党参、白术、陈皮、半夏、茯苓、香附、薏苡仁、白叩等味。三剂后,腿肿不发,纳食有增,乏力减轻。遂以原方加减善后。

3、王老验方显良效

三叔,辛劳之人,患右上肢肿胀,握拳不紧,找我想想办法,当时颇感困惑,遂问其饮食如何,回答素有胃疾,食欲不佳,容易发困,舌淡苔腻,脉濡弱。考虑;劳倦伤脾,运化无力,水湿内停,土不制水使然。以健脾益胃为主,执中运以驭四旁,方选王老(我校附院王焕生老师)平胃六君汤加减:党参20g、白术20g、陈皮15g、佛手15g、厚朴10g、茯苓30g、白叩8g、薏苡仁30g、三仙各15g。药进3剂,肿胀消,纳食增,它症亦减。后以原方加减调理以善后。随访肢肿未发。

注:以上方药应用请非中医专业勿模仿,因为中医讲究辨病辨证论治,一人一证,一证一方。

(待续)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zp/7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