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频截取
★中医之生命在临床,
临床之根基在经典。
——熊继柏
★课程回顾桂枝汤正局: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2)“太阳病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发热,翕翕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桂枝汤治内伤杂病: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和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其时法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汤病机:
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桂枝汤治则:
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辛甘化阳:助卫阳,散风寒。
白芍、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敛汗液。
调和营卫,调和阴阳
徐彬有云:“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肝胆、脾胃之阴阳)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桂枝汤发汗力弱,养正力大。
桂枝汤后注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三味(桂枝、芍药、甘草);东汉一升为现代毫升,七升为毫升,煮取毫升。
2、适寒温,服一升:温服毫升
3、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啜热稀粥之意有二
其一借热气,以发其汗。
其二借谷气,以助汗源。
感冒时多喝热水效果不佳,喝一碗热粥,吃一碗面汤,往往汗出身轻而病自愈。此为谷物助胃气,生卫气。
4、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微汗则风湿尽去,大汗则伤阳,而邪不除,风去湿留。
风湿病治疗原则:
微汗出(外湿)(与天气变化有关)
利小便(内湿)(与天气变化无关)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文中强调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
桂枝芍药知母汤:诸支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蕴蕴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为风湿弥漫三焦,急性发作代表方。不是治本之久服之方。(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麻黄加术汤:麻黄配白术,健脾止汗,约束麻黄发汗。喻嘉言:“麻黄得术,虽发汗不至于过汗,术得麻黄,并行表里之湿。”(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
防己黄芪汤:风水水肿,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黄芪,防己,甘草,白术,生姜,大枣)“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麻杏苡甘汤: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病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
治风湿治在中焦,治脾。
5、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这是外感风寒发热的服药方法,服药是为发汗解表退热,所以药力一定要持久,要力量足。最少4小时服药一次,重者缩短时间,半日服一剂药,也可夜间加服,断不可像其他药物一样分早中晚,药力不到,如同饮水。
6、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若所云头痛、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柯琴
桂枝汤的变局
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病重药轻,激惹邪气,针药并用)
初服,服第一服。烦为热头痛,此处指发热。视个人体质不同,药量可能会有差异,疾病重用药轻,不但不能有效祛邪,反而激惹邪气,使病情加重。(举例:现代治结核病,都是多种抗结核药物大剂量联合应用,一旦用量小则激惹结核杆菌使之扩散。)
针药并用法:疏通经脉,调动正气,驱除邪气。(膀胱经在风府与督脉相连,现在多针刺大椎穴,点刺放血)
或者加重解表:香苏散+桂枝汤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紫苏,香附,陈皮。再加荆芥穗10g,羌活6g。
香苏散《局方》:香附,苏叶,陈皮,炙甘草。可治妊娠感冒。
古人治感冒有麻桂剂,羌防剂。
羌活,非时感冒之仙药,拨乱反正之主帅。用量不宜过大,量大则口干舌燥,临床多用6-10克。
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表证仍在,正气不足,轻度里虚)
弱:气血不足。虚人外感。桂枝汤也为补益剂。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芍药配附子:翕收元阳,下归宅窟(引火归源)
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表证已解,余邪未尽)
浮:在表。数:发热,脉搏快。补充太阳病脉象:浮缓,浮弱,浮数。
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表证兼里实,原则先解表后攻里)
表里同病,先解表,先攻里而表不解,则邪气内陷。
正气抗邪于表,而无大便,舌不黄燥,脉不实,不是阳明里实,是外气不同,则里气不和,表解则里气和。(不应用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佳)
厚朴七物汤,表里同治。
作业:如何理解伤寒论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其气上冲的含义?
课程安排
时间:每周二晚18:00-21:00
场所:知一堂中医馆二楼学术交流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