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
赵老师讲伤寒20-28条
(编辑:岳跃争)
附录:讲稿
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方七。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本条为中风虚证发汗过多导致阳虚液脱风动的证治。
“发汗,遂漏不止”,是由于发汗过多,因此引起汗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是阳虚液脱的表现。“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是角弓反张的初期证状。
《谢映庐医案/卷六》有“太阳伤风”一案,示范了本方的用法,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熊继先乃郎,半岁,肌肤娇嫩,笑舞爱人。继先常与余言可喜。余曰:“凡娇嫩之物.最忌风霜,当预防之”。继因见其易于抚养,乃私议余言之非。一日患伤风小恙,鼻塞咳嗽。医以二陈、苏、防之属,因而得汗,即至嗽声不出,气急神扬,尚以不嗽为效,盖不知外感以有嗽为轻,以无嗽为重。又误进苏子、枳壳之属,下咽未久,忽然目珠上瞪,四肢抽掣。又误进镇惊丸。诸医见其小水短少,更与疏风之药,加入淡渗之味。继因见病急未服。危迫之顷,先自谢罪,恳余治之。遂疏桂枝附子汤与服,尔时变症愈出,忙煎灌之,一剂而风痉自止,再剂而诸恙悉痊。嗟嗟!药只一方二剂,而成功旦夕者,原有自耳。此正分经用药之妙也。仲景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附子汤主之”。盖此儿阳气素微,汗之有亡阳之变。夫汗为心之液,四肢为诸阳之本,小便为阳气之化。误发其汗,阳越于表,津弱于里,营卫将离,机关大乱,是皆太阳阳亡之象,亦诚危矣。欲返太阳之阳,必当循经引治,故以桂枝色赤属火入心之品,用附子以补心肾之阳;元府不密,赖白芍酸以敛之也;津弱筋急,处甘草以缓之也;营卫不谐,藉姜枣以和之也。一方之中,如此妙用,乃仲景之深心,正为太阳救逆之法。举世不察,徒事惊风之说,千中干死,执迷不悟,总由不究六经之议耳。
按:上文的“六经之议”是指本病属于太阳病而医者不识,只是一味的熄风镇惊,以至于造成亡阳危象。
咱们今天还是讲伤寒论太阳报的上篇,咱们前面讲了桂枝汤的用法,桂枝汤的禁起症,那么咱们讲,从第20条开始讲,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的虚证,误汗误下之后怎么办,讲这些,那么咱们看第20条条文,梁明光把20条文给大家读一下,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方七,(老师)你讲一下什么意思,(梁)就是说这个太阳病出汗,出汗比较多,止不住,就是这个人比较怕冷,小便也不利,然后四肢出现角弓反张,(老师)这个不是角弓反张,你把这个条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得给它领会清楚,太阳病咱们前面说了,孙老师说啦太阳病是指的什么啊,就是太阳中风,那么太阳中风是应该用桂枝汤的,是应该和解营卫,解肌发表的,是不能过用汗法的,那么那,你反尔给他用了发汗的方法,这就是一种误治,所以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那么因为你的误治,导致患者出现大汗淋漓,汗出的止不住了,这一条实际上是说的什么啊,咱们学伤寒论的时候,太阳病篇最出名的两个方剂,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是不是啊,你该用麻黄汤的时候,你不能解肌,不能用桂枝汤,前面说的桂枝汤随为解肌,如果发热无汗你不能用桂枝汤的,那么桂枝汤它针对的是太阳中风的虚证,那么这种情况下,你是不能用麻黄汤来发汗的,但是你是用麻黄汤的方法来给他发汗,所以才导致遂漏不止,那么你看到这个遂漏不止的时候,要想起来,要回忆起来我们在讲桂枝汤的时候,我们讲了个什么呢,我们说桂枝汤应该是编审遍身嗻嗻微似有汗者易佳,不太令如水流离,是不是,所以说,桂枝汤太阳中风虚证,你给他发汗的时候,应该是和解解肌发汗,不应该大汗淋漓的遂漏不止,因为你的误治,现在造成的后果是其人恶风,恶风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太阳中风这个表征,结了没有那,没有解,不但表症没有解,而且出现了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你把这几个症状好好分析一下,恶风是表为解,表症仍然存在,那么你现在治的时候,就不能不管他的表症啦,小便难,为什么小便难啊,因为出汗太多了,伤了津液了,我没说膀胱州都之官,津液出鄢,现在津液伤了,对吧,出汗太多造成的后果就是膀胱作为州都之官的功能失常,所以说这个小便难,注意这个难,难,小便难不是小便频,不是小便多,不是小便利,把这个小便难这三个字给记准了,因为后面这个条文是有一些比较区别的,然后四肢微急,小便难是指津伤了,四肢微急指的是什么啊,因为津伤导致肢体筋脉失去了濡养,由于阴伤了导致阳伤了,为什么是四肢微急啊,因为四肢为诸阳之脉,我们说阳气者,津则养神,柔则养津,因为你的误汗,你的过汗,导致津液受伤阴脱,阴脱了导致阳虚,所以说出现了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怎么办,赶紧的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一个非常关键的药,这个药就是附片,那么附片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是什么那,附片的作用就是温经回阳,注意它首先是回阳的,虽然他出汗太多,液脱了,阴虚了阳不足了安,但首先是干什么啊,是要温经回阳的,用附片来温经回阳固液止脱的,让这个汗不要再脱了,这个津液丢失给他挽回来,然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啊,达到阳生阴长的目的,因为他的外症没有解,所以说还得用桂枝汤,所以说再用桂枝汤的基础上来加这个附片,我们看一下讲解,孙老师是怎么说的,孙老师说本条为中风虚证发汗过多,那么我们刚才讲了,怎么样发汗过多那,可能的原因就是该用桂枝汤但使用了麻黄汤了,导致了阳虚液脱风动的证治,这是一种误治,那有人就问了,这一块发汗这么多,阳又虚了,对吧,回阳固脱了,为什么不直接用四逆汤啊,就是刚才讲的他的表症没解,所以说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附片,而不是用四逆汤,这个要和四逆汤区别开,针对这一条条文,我们要重点给大家说一个什么情况啊,大家要知道,伤寒论它讲的是寒,它讲的是寒邪对我们人体的危害,那么寒邪是伤阳的,在这一点上和温病是不同的,温病讲的是热,那么热邪是伤阴的,所以说同样是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伤寒是中的阳气,首先注重的是回阳,而不是出现阳,汗多了,阴阳虚了,阳虚了我要先给他滋阴,不是这样的,这也正应了我们平时讲的一句话,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法当其固,那么应用到一块,有形的阴精不能复生,但是无形的阳气应该结固,是这个意思,我这两天看伤寒论的时候,看到陆遍雷民国时代的,他有一句话放在这个条文上是比较恰当的,他这样说的,津伤而阳不足者,其津能自生,就说你津伤了,阳气没亡,我这个阳气可以让你在产生津液,但是那,阳亡而津不伤者,如果说阳气已经亡了,津气没受伤的,那么其津已无后记,这就是说的阳胜阴长的道理,大家在学这一条条文的时候,联想到我们临床上,应该把阳虚和气虚搞清楚,因为这个条文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就是汗,多汗,我们现在看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杂症,对不对啊,小孩子,大人,女性,男性来看汗证,出汗,他有可能是专门来看汗证的,也又看其他病中间出现了多汗的问题,所以说这个气虚和阳虚分别看,气虚我们选择什么什么啊,黄芪是吧,你看今天有几个病人出现了气虚阴虚用的什么方,生脉饮,有些患者是气虚引起的多汗,黄芪党参是吧,阴不足了,党参麦冬五味子,夏天这个天气多汗,表虚有虚热,气虚浮小麦,那么它和附片是不一样的,桂枝附子汤在我们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汗液代谢紊乱的疾病,不是说自汗用它,其实盗汗也有用桂枝附子汤的机会,不是说盗汗全部都是阴虚的,也有阳虚的,怎么来辨别它那,脉弱,口不干,汗出以后身体发凉,身体发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证,我们现在临床上我们自己用它来治疗汗证,颈椎腰椎关节类的疾病,包括产后风,女性产后风来我们这就诊的是比较多的,还有些人怕空调,空调一吹就不舒服,包括一些妇科病,阳气不足了,出汗,出血,崩漏,你比如说她来看月经不调的什么问题,老出血,不能见血止血,不能说出血都是热证,有些人出血你看她的舌脉是阴证,她会说我不停的老出汗,你摸她的脉是弱的,胳膊是凉的,这是桂枝附子汤的指证,这是我们讲了太阳病中风虚证由于误用了汗法,出现的阳虚津脱的证治。
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方八。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本条是中风虚证误下之后风邪欲陷的证治。
胸于人体为空廓清净的阳位,心阳生生不息以温煦全身,如果误下势必导致风邪下陷,而胸中阳气欲陷也势必抗争不已,正邪交争于胸中,就会脉促胸满。本方仍用桂枝汤温阳解肌,芍药酸敛不利于阳气恢复,因而除去这一味药物。去除芍药以后,本方就成为辛甘化阳兼温脾散寒的方剂。
桂枝的温阳升阳功能用应结合第15条理解研究。
下面我们看一下21条,学员朗读条文,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方八。前一个条文第20条我们讲的是中风虚证的误汗出现的变证,这一条条文我们讲的是中风的虚证,误下怎么样来治疗,就是这两个条文它是有机联系的,这个条文的顺序,你是不能随便打乱的,刚才都是中风的虚证,刚才是误汗现在是误下,用的下法啦,就是以前的人治病,就是所谓的诸工治病,对吧,驱邪,他一看到这个中风发热,他用了误汗然后他用了误下,这就是治疗不得法造成的,误下之后会导致什么问题啊,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闷者,注意这个字读闷不读满,很简单啊,很关键啊,两个症状一个是脉促一个是胸闷,我们先说脉促,是,什么叫脉促,脉促就是脉象跳动的特别急促的意思,这个字是胸闷,这个闷,同这个不能叫满,我们现在写的话就是满下面一个心,那个满就是胸中有压迫的感觉,怎么办,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就是说桂枝汤的原方但是把芍药来去掉,为什么要去芍药那,因为他脉促胸闷,脉促胸闷他体现出来的病机是什么那,体现出来的病机是太阳病,应该让这个外邪从外来解的,但是你误用了下法之后,导致胸阳被阻,风邪欲陷,风邪应该发散出去的,应该是用调和营卫的方法,把他发散出去,但是用下法啦,结果导致这个外邪从表到里啦,从上到下啦,它要陷入你的阳分啦,所以说它是胸阳被遏,风邪欲陷的证治,脉促,促是急促,就是说你这个风邪要向下走了,要从身体的外面进来了,怎么办,人体的胸阳,我的阳气正气要抵抗它,所以说出现了这个促脉,胸闷就是说胸部不舒服,但是它还没有达到什么程度啊,没有达到风邪内陷了,那种程度如果说已经内陷了,就是什么证啊,就叫结胸证,所以说这个那,他还没有欲陷,所以孙老师说的是风邪欲陷的证治,孙老师怎么说那,胸欲人体为空阔清净的阳位,心阳生生不息以温煦全身,我们在读陈修园的著作的时候,读陈修园的注解的时候,陈修园是这样说的胸为阳位似天空,胸在人体那是阳位,就好像天空一样,胸为阳位似天空,邪气入里首先胸,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在学伤寒论的时候,特别要突出一个陷字,陷,包括我们今天